文/新浪港股(微信公眾號xlgg-sina) 專欄作家 陳錦興
現時環球經濟呈復蘇向好形勢,有助于香港在較為穩健的市況下加大開支,為長線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港股今年市場暢旺,連升七個月,跑贏全球,同時與2015年的“快牛”不同,此輪資金流入偏向理性,形成“慢牛”格局,令市場憧憬業績期后恒指仍將繼續走升。除了企業基本面良好,環球資金持續流入以外,近期香港政府換屆后更為積極的政策取態亦引發市場關注。早前金管局前總裁、行政會議成員任志剛發表博文,提及《基本法》第107條財政預算“量入為出”屬概念性質而不是具體規定,遵守原則不代表墨守成規,而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也回應稱其觀點有建設性。這令市場憧憬:新一屆政府是否將一改過往“小政府”的做法,通過財政手段,為經濟注入新的動力。
香港特區《基本法》107條指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并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任志剛解讀稱,條文并沒有禁止逆周期的財政赤字,特別是能與同周期內的財政盈余相抵消;此外亦沒有禁止特區政府適時處理香港經濟結構問題,例如要暫用赤字預算去積極投資香港未來。他認為,財政預算與GDP增長相適應,并非同步,在經濟增長太慢或結構失衡時,需要增加政府開支,減稅和作出赤字預算,以支持經濟增長。
事實上,香港政府自2004年起,已連續十三年錄得財政盈余,2017年政府儲備近萬億元港幣,相當于二十四個月的政府開支。過去七年每年的財政盈余達GDP的5%,令財政儲備愈加龐大。過往市場已有不少聲音指政府政策保守,財政支出多著重一次性福利政策而非對經濟的長線發展,令香港在創新與科技領域遠遠落后于周邊經濟體。營商環境高度傾斜于金融和地產,加劇了貧富懸殊和工種多樣性不足的問題。此外,政府在勞工保障、醫療、教育方面的資源劃撥亦有所不足,令不少社會議題有所停滯。
任志剛的博文之所以一石激起千層浪,正是因為一方面市場認為政府需要投資未來,以解決人口老化問題,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另一方面,香港主流社會一貫習慣“小政府,大市場”的運作方式,政府如何平衡政策轉變的力度,將資源投放在哪些地方是市場關注焦點。
總體而言,現時環球經濟呈復蘇向好形勢,有助于香港在較為穩健的市況下加大開支,為長線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若政府在財政上采取更為積極的政策,相信對本港的零售、基建、銀行等板塊均有利好。
(本文作者介紹:畢業于香港大學經濟系,具20年股市分析經驗,深明股市中的風險與機遇。此外,曾擔任一家本地精品投行的首席分析師,專門研究本地的中小型股。現任英皇證券(香港)有限公司研究總監,不時在香港的電臺、電視及報章雜志評論港股。)
責任編輯:劉琛 SF011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