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港股(微信公眾號xlgg-sina) 專欄作家 張憶東
我們詳細分析了80年代以來美聯儲歷次加息周期的經濟環境及其對美股和新興市場的影響,為當前加息周期后續對新興市場的影響提供參考。
投資要點
★我們詳細分析了80年代以來美聯儲歷次加息周期的經濟環境及其對美股和新興市場的影響,為當前加息周期后續對新興市場的影響提供參考。
——加息與美股走勢:1983年以后美聯儲的歷次加息周期期間,美股均錄得絕對正收益。美股盈利均獲得顯著正增長,抵消加息對股市估值的負面影響。
——加息與美元指數:加息周期內美元并不一定會走強,還需比較美國和全球經濟的相對強弱。
——加息與新興市場:美聯儲加息并不一定對新興市場產生負面沖擊,新興市場也可能跑贏發達市場。
(1) 對新興市場的影響正面或是負面,取決于美聯儲加息節奏、新興市場經濟基本面與美國經濟的對比情況,以及估值水平的對比情況。
(2) 長端利率升幅和新興市場危機爆發概率的相關性較高,但二者同受經濟基本面及其預期的影響,且前提是新興市場基本面脆弱。
★對比歷次加息周期,本輪加息周期與80年代后半期更相似:加息節奏不快、經濟信心偏弱。結合歷次加息周期的規律,特別是80年代后半期加息周期的資產表現,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伴隨加息周期,股市行情將更加重視盈利的確定性。歷次加息周期美股都出現過優質龍頭股盈利(預期)提升,進而驅動指數,2017年是科技股龍頭。
——加息預期和資產表現將隨著經濟預期調整反復波動。
——低估值的新興市場有望跑贏高估值的發達市場。此輪加息節奏非常溫和,新興市場經濟增速和發達市場經濟增速差回升,決定了新興市場受到嚴重沖擊的概率較小,有利于新興市場中的估值和盈利增長匹配度高的優質資產。
——中國權益資產,特別是港股,可能遭遇美聯儲加息而引發的短期行情震蕩,但是有驚無險,系統性風險不大,短期風險釋放時,反而,要秉承有逆向思維,堅定地逢低買入各行業的優質龍頭公司。
美聯儲加息周期概況
美聯儲從1983年至今,一共經歷6次較明確的加息周期,分別為:
①1983年3月至1984年8月第一次加息周期,聯邦基準利率從8.5%調整至11.5%;
②1988年3月至1989年5月第二次加息周期,聯邦基準利率從6.5%調整至9.81%;
③1994年2月至1995年2月第三次加息周期,聯邦基準利率從3%調整至6%;
④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第四次加息周期,聯邦基準利率從4.75%調整至6.5%;
⑤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第五次加息周期,聯邦基準利率從1%調整至5.25%;
⑥2015年12月15日,美聯儲公布加息,意味著美國進入第六次的加息周期,從2015年12月15日至2017年3月16日,美聯儲已進行三次加息。
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一般具有逆周期性,在預期經濟步入繁榮期、通脹進入上升通道時開啟加息周期。因此,加息周期開始階段,經濟基本面通常至少不會惡化,而是在內在動力的推動下不斷改善,直至高到一定程度的利率水平對經濟逐漸產生負面影響,經濟數據走弱,此時加息周期結束后降息周期接替開啟,此為美聯儲加息周期和經濟增長共振的一般規律。
因此,觀察歷史數據可以發現,在通常為1-2年的美國加息周期中,在歷次加息期間,美國公司盈利的提升往往伴隨著經濟的改善,而經濟增速在加息周期結束隨后的一段時間內均有所下滑。在歷次加息周期,抑制通貨膨脹是美聯儲加息的重要目標,每次加息周期結束時,CPI相較于初始CPI均有所增加。從失業率上看,歷次加息周期的結束失業率都比初始失業率低,這是因為加息周期美國經濟仍然維持良好的運行情況,就業態勢在加息結束時均呈現改善。
歷次美聯儲加息周期經濟環境和同期大類資產表現
1983-1984年加息周期
1980年代初,美國經濟開始了里根政府改革的新階段。經歷了70年代的滯漲,以及美聯儲主席沃爾克鐵腕治理滯漲之后,美國經濟強勁復蘇。1983-1984年加息,美國GDP增速折年率從加息周期開始的1.59%大幅上升至加息結束時的6.96%,在此期間失業率雖然處于歷史高位但快速下降,同時CPI結束80年代初以來迅猛下滑的態勢,逐漸企穩回升。
標普500指數在加息周期內錄得8.22%的漲幅。
1)加息周期前半段,美國經濟雖開始復蘇但失業率仍處高位,美國上市公司盈利增長較弱,此時市場走勢主要由估值決定,市盈率走弱帶動標普500指數震蕩下跌。
2)加息周期后半段,美國經濟強勢復蘇和上市公司盈利實現顯著增長,盈利增長抵消了加息對市盈率的負面影響,美股在加息結束前的一段時間內漲幅明顯。
1980年美元貨幣體系進入穩定期,在美國經濟強勢復蘇下,美元指數震蕩走強,期間累計上漲7.62%;黃金大牛市的終結,本輪加息周期金價累計下跌16.04%;原油價格則保持區間震蕩,加息前后漲幅幾乎可忽略。
——1980年代,處于經濟起步階段的拉美國家儲蓄水平較低,國內資金比較匱乏,為了擴大投資規模、加快資本積累和加速本國經濟發展,拉美國家無節制地舉債發展國內經濟。當時外債的積累成為該地區國家的普遍現象,據聯合國統計,1982年底拉美地區外債總額高達3287億美元。
——但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大多依靠出口國內的自然資源以賺取外匯,當美聯儲貨幣政策由寬松轉向緊縮,國際資本流動方向逆轉和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導致拉美地區國際收支入不敷出。債務國面臨雙重威脅,一方面利率攀升導致償債負擔加重,另一方面走低的出口貨物價格導致償債能力嚴重下降。因此,債務違約不可避免,美聯儲緊縮貨幣政策成為壓垮拉美國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此輪美聯儲加息對于香港資本市場的影響是負面的。
——此輪美聯儲加息周期,香港經濟仍較快復蘇,GDP增長率從加息開始時的0.5%迅速提高至加息結束時的10.8%左右。
——但是,恒生指數在加息周期內反復震蕩,盈利的提升未能抵消美聯儲加息對港股估值的不利影響,本輪加息周期恒生指數累計下跌9.52%。
1988-1989年美聯儲加息
1988-1989年加息周期,美國經濟增長較快且增速平穩,加息周期結束時GDP增速達到3.75%。同時,失業率處于80年代以來的低位;但通貨膨脹水平仍然較高,美聯儲在加息周期提高聯邦基準利率331個基點。
此輪加息周期,美股上漲幅度是歷次加息周期中最顯著的,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23.02%。指數上漲主要來自于盈利的提升,本輪美股盈利指數的漲幅在歷次加息周期中最高,上漲44.92%,同期估值(PE)下跌15.11%。
不過,此輪加息周期,美債長期收益率,相比美聯儲其他幾輪加息周期,變動幅度最小。本輪加息聯邦基準利率在較短時間內提高331個基點,但10年期國債收益率僅上升23個基點。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加息周期內曾經出現多次回落。
美國長端利率多次回落,說明市場預期發生分歧。根據預期理論,長端利率除了受當期貨幣政策和資金利率影響,還會反映遠期的經濟增長及通脹的預期。美國長端利率多次回落,說明市市場認為美聯儲快節奏的加息會負面影響經濟,從而加息政策不會持續,但最終來看市場預期與美聯儲貨幣政策不一致。
此輪加息周期的美元指數的漲幅,是歷次加息周期中最大,期間總計上漲15.17%。
黃金因美元大幅走強而下跌,相比其他加息周期跌幅最大,期間累計下跌18.33%。
原油在1988年兩伊停戰協定和供過于求的推動下,1988年先是一路下跌,隨后于1988年11月歐佩克部長級會議達成新協議后開始逐步回升,美聯儲加息期間累計上漲17.86%。
期間MSCI新興市場指數(上漲53.47%)跑贏發達市場指數(12.54%)。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興市場國家先后放開貿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等資本項目管制,加快對外開放進程,在新興市場國家經濟騰飛的美好愿景下,資本開始涌向新興市場并推動股指上漲。
同階段的香港資本市場,一方面,香港實行聯系匯率制而受益于美元走強;美國長端利率整體漲幅較小的背景下,股市和樓市均走出牛市。
1994-1995年美聯儲加息
1994-1995年加息,美國經濟增速先升后降,加息開始和結束時的GDP增速分別為2.63%和3.47%。加息前,美國失業率已處于快速下降通道,加息期間失業率下降1.2個百分點。加息開始時,通貨膨脹水平不高,但是已重啟上行走勢。在此背景下,美聯儲加息節奏較快。
1994-1995年加息相比美聯儲其他幾輪加息周期,雖然持續時間不算長,但加息力度大,聯邦基準利率從3%調整至6%,累計加息300bp。加息結束時,10年期美債收益率相比本輪首次加息時提高1.72%,較加息開始時美債收益率的相對變動幅度達到28.96%,是歷次加息周期中美債收益率相對變動幅度最大的一次。
在較強加息力度的影響下,美股估值(PE)受到劇烈沖擊,下跌29.68%,為歷次加息周期之最。期間美股盈利雖有較大提升,但因估值大幅下滑的不利影響,美股以震蕩行情為主,標準普爾500指數在440-470的區間反復震蕩。
雖然美元在本輪加息周期中并未走強,但美國利率較高的上升幅度還是引起全球資金回流,危機頻發的新興市場股市下跌明顯。期間MSCI新興市場指數跌幅20.89%,相比之下發達市場指數僅下跌3.53%。
本輪加息引發了新興市場金融危機,但加息與危機爆發并不存在時間上的一致性,后者相對滯后一至兩年,如墨西哥金融危機在美聯儲本輪加息接近結束時才爆發。
(1)20世紀90年代早期,資本大規模涌入墨西哥。據IMF估計,1990-1993年間墨西哥吸收910億美元的外資,僅1993年一年就達300億美元。墨西哥當局和民眾無視國內經常賬戶赤字飆升,沉浸在巨大的經濟繁榮幻覺中。
(2)墨西哥當時使用“爬行釘住”匯率制,實施比索穩定化計劃(要求政府隨時按照釘住匯率購買比索),美聯儲急劇提高利率給比索帶來巨大壓力。
(3)同時,1994年開始出現的民眾對墨西哥政治穩定性信心的嚴重喪失(爆發總統候選人暗殺事件、暴力沖突等),進一步加劇墨西哥金融危機爆發。
(4)1994年12月20日墨西哥金融危機開始,在匯率開始動蕩時,政府最初的反應是努力捍衛比索,20-22日間墨西哥銀行花費40億美元進行干預以支持比索幣值,22日墨西哥當局被迫宣布比索貶值15%,但這一貶值幅度偏小且為時已晚。兩天后,市場拋售比索的壓力迫使政府徹底放棄固定匯率制度并允許比索自由浮動。隨后比索危機蔓延,墨西哥的金融市場經歷嚴重的拋售壓力,國際資本大幅流出墨西哥。
類似地,美國貨幣政策緊縮后,亞洲各國匯率依然緊盯美元,但是出口放緩和美國加息導致貨幣貶值壓力較大。泰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國貨幣成為國際炒家攻擊的重點,外匯儲備大量消耗,最終只能放棄固定匯率,爆發大范圍的金融、債務危機。
1994-1995年美聯儲加息周期對香港市場的負面沖擊較大,恒生指數在本輪加息周期累計下跌38.48%。隨著墨西哥貨幣大幅貶值和資金流出新興市場,以及1994年中香港政府開始進行地產調控后,房價出現下跌和經濟增長放緩,香港股市也出現了幅度較大的調整。
1999-2000年美聯儲加息
1999-2000年加息,美國經濟增速處于相對高位,失業率處于歷史低位。通脹水平雖不高但抬升較快,因此,美聯儲開啟加息周期,CPI從加息開始時的2%上升至結束時的3.1%。1999-2000年美聯儲的加息幅度與此前幾輪相比是最小的,聯邦基準利率從4.75%調整至6.5%,僅提高175個基點。
本輪加息期間內,美元、黃金和原油同時上漲,期間漲幅分別達到8.25%、4.78%和54.12%。其中黃金走勢較為特殊,1999年金價處于歷史低谷,9月26日歐洲15國央行協議限制黃金拋售量后金價飆漲,隨后金價隨著美元指數走強而震蕩回落,整體上加息期間小幅上漲。
本輪加息周期對于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的負面影響很有限,沒有改變此前的行情趨勢。
(1)首先,美股估值(PE)受影響最小(PE在26-31倍之間波動),期間僅下降5.2%;
(2)其次,美股盈利增長同樣較平緩,僅提高12.65%,同為歷次加息中最小值,不過,美國經濟在科網泡沫推動下表現搶眼,相比于其他加息周期GDP增速處于較高水平。
(3)第三,本輪加息周期中,標普500、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股市表現較一致,分別上漲6.80%、10.40%和6.87%。
(4)第四,本輪加息周期的港股表現強勢。隨著1998年金融危機消除,資金回流新興市場,香港經濟復蘇,疊加美國科網泡沫的拉動,香港股市在本輪加息周期下依然表現出牛市行情,加息期間恒生指數上漲12.03%。香港經濟1998年三季度GDP同比下降了8.3%,四季度開始收窄,直至1999年2季度開始復蘇恢復至正增長,到2000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達到10.7%。
2004-2006年美聯儲加息
美聯儲2004年至2006年的加息,持續時間最長、加息幅度最大,但是,整體利率水平處于歷史加息周期的低位。
20世紀末的高科技泡沫破滅使美國陷入經濟衰退,盡管房地產泡沫不斷膨脹,盡管美國很快迎來經濟復蘇,但經濟增速并不高。互聯網熱潮之后缺乏明確的產業概念,企業設備與軟件投資增長乏力,實體經濟缺乏投資機會。
21世紀初美國實體經濟對資本的吸引力減弱。不同于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美國的兩輪經濟擴張期,那兩輪擴張期美國實體經濟對國際資本有較強的吸引力。
本輪加息周期中,美國經濟增長弱于全球,美元并未走強。美元指數區間震蕩,加息周期結束時小幅下跌4.1%。
2004-2006年加息周期下資金依然持續流入新興市場。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的新興經濟體高增長推動全球需求快速膨脹,疊加美元指數的下跌因素,黃金和原油等大宗商品均走出大牛市。全球資金從發達市場流向新興市場,新興市場股市表現遠比發達市場耀眼,本輪加息周期下MSCI新興市場指數上漲72.96%,而發達市場僅上漲24.23%。
2004-2006年的港股正處于中國經濟快速增長驅動的大牛市行情。港股上漲幅度顯著強于A股和美股。恒生指數上漲32.41%,而上證綜指和標普500僅分別上漲19.52%和17.34%。
(1)2002年以后,赴港上市的中國大陸公司明顯增加,大陸上市公司數量占港股數量的比例從2002年的16%提高到2007年的34%,總市值占比從2002年的25%提高到2007年的68%。
(2)2004-2006年美聯儲加息周期中,中國利率水平處于下行通道,香港上市的大陸公司受益于中國入世、寬松流動性環境以及經濟增長紅利。盈利增長刺激股價普遍上漲,并帶動港股整體走出持續的牛市行情。
規律總結及展望
通過全面梳理歷次加息周期各類資產表現,本報告總結一般規律如下(各階段具體分析見全文)。
加息與美股走勢
1983年之后美聯儲歷史上各輪加息周期,美股均錄得絕對正收益。標普500表現拆分為盈利和估值兩部分后可發現,美股盈利均獲得顯著正增長,抵消加息對股市估值的負面影響。
加息周期的美國長短端利率變動
觀察各輪加息周期,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見頂,普遍領先于加息周期的結束,即在加息晚期長端利率率先回落(例如,圖表5)。這是因為短端利率主要受美聯儲貨幣政策驅動,而根據預期理論,長端利率除了受當期貨幣政策和資金利率影響,還會反映遠期的經濟增長及通脹的預期。
由于經濟預期僅在長端利率上起到關鍵作用,各輪加息后期市場預期高到一定程度的資金成本將帶動經濟回落,從而使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因資金利率上升推動的同時,又受到經濟預期回落給予的反向力量,且后者作用逐漸超過前者,因此長端利率先于政策利率回落。
比較上述的5輪加息周期,美國GDP增速和CPI大多在加息周期結束后一段時間內出現下滑,10年期國債收益率領先聯邦基金利率回落,反映了市場預期的變動。
比較特殊的加息周期出現在1988-1989年,聯邦基準利率在14個月內快速提高331個基點,但10年期國債收益率僅上升0.23%,主要原因在于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加息周期內出現4次明顯回落,回落的時點基本對應標普500短期上漲。
加息與美元指數、黃金、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關系
第一,加息周期內美元并不一定走強,還需比較美國和全球經濟的相對強弱。
(1)2004-2006年加息,新興市場引領全球經濟增長,全球經濟顯著強于美國經濟,美元指數在加息周期內走弱。
(2)1994-1995年加息,全球經濟平穩增長而美國經濟有所下滑,美元走弱。
(3)而1983-1984年加息,美國經濟增速遠超其他發達國家,帶動全球資金回流,加息周期內美元指數走強。
第二,加息周期對于金價和油價的影響并非線性的,影響金價和油價的因素多而復雜。
(1)由于黃金與原油等大宗商品以美元標價,因此通常認為美元指數與黃金、原油價格走勢負相關,據此可能得出加息后美元走強,從而金價和油價下跌的邏輯。但從歷次加息周期看此邏輯并不可行,加息周期美元不一定走強。
(2)觀察歷次加息周期的大類資產走勢,金價與美元指數負相關關系較為穩定(特別是88-89年和新一輪的加息周期)。1980年起對應第一輪黃金大牛市的終結,前三輪加息周期金價均有所下跌。20世紀末21世紀初歐元誕生,美元單一核心地位被削弱,黃金開啟第二輪大牛市,后兩輪加息周期金價上漲,尤其2004-2006年加息漲幅高達56.74%。例如第四輪加息周期,1999年金價處于歷史低谷,9月26日歐洲15國央行協議限制黃金拋售量后金價飆漲,隨后金價隨著美元指數走強而震蕩回落,整體上加息期間小幅上漲。
(3)油價則更多受全球供求關系的影響,加息周期并非核心決定因素。第二輪加息周期,原油在1988年兩伊停戰協定和供過于求的推動下,1988年先是一路下跌,隨后于1988年11月歐佩克部長級會議達成新協議后開始逐步回升,美聯儲加息期間累計上漲17.86%。
加息是否一定沖擊新興市場?
美聯儲加息并不一定對新興市場產生沖擊,主要關注加息節奏和新興市場經濟基本面及其與美國經濟的對比情況。
比如2004-2006年加息,新興經濟體高速增長且增速明顯快于美國經濟,加息周期下資金依然持續流入新興市場,新興國家對資本的吸引力抵銷了美聯儲加息的負面影響,MSCI新興市場指數漲幅72.96%,同期發達市場指數漲幅僅為24.23%。
而1994-1995年加息節奏快,一年內聯邦基準利率上調300個基點,美股估值(PE)受到劇烈沖擊下降29.68%,為歷次加息周期之最,標普500維持震蕩行情。若較快的加息節奏下新興市場經濟基本面出現問題,則可能爆發金融危機。如1994-1995年墨西哥比索急劇貶值引發金融危機,以及隨后的東南亞金融風暴。
比較特殊的是,1988-1989年加息節奏雖然也較快,但市場預期產生嚴重分歧,10年期國債收益率多次回落且最終僅上升0.23%,標普500估值(PE)降幅也僅為1994-1995加息時的一半。本輪加息周期,標普500和新興市場指數分別上漲23.02%和53.47%。
從美國長端利率變動上看,1983-1984年和1994-1995年加息,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幅分別高達1.99%和1.72%,其余加息周期升幅均小于1%。就這兩輪加息周期中,新興市場也都爆發債務危機或金融危機,而其他加息周期并未發生危機。由此可見,長端利率升幅和新興國家危機爆發概率的相關性較高,但二者同受經濟基本面及其預期的影響,且前提是新興市場基本面脆弱。
2015年底以來加息周期對新興市場行情的影響及展望
2015年底以來,美國經濟復蘇跡象明顯,且失業率降至5%以下,CPI升至2%以上。為了避免在超低利率環境持續時間過長,美聯儲開啟新一輪的加息周期。
對比歷次加息周期,本輪加息周期與80年代后半期更相似
首先,加息節奏不快。
1)80年代后期美國經濟處于復蘇期,加息和降息交替。1987年1月美國開始加息,1987年10月股災后,11月4日至1988年2月11日降息81個基點。股災結束之后,1988年3月底至1989年再度處于加息周期。
2)而2015年12月加息周期開始至今,1年半的時間內美聯儲總共加息3次,每次加息25個基點,其中2015年底加息后,全球金融市場出現較大波動,也延緩了美聯儲加息的進程。
其次,經濟信心偏弱。1988-1989年美聯儲加息周期中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幅度為歷次加息周期中最小,反映了87年罕見股災后美聯儲快節奏加息使得市場情緒及預期非常脆弱。
本輪加息周期對新興市場的影響:盈利確定性、預期波動性、資產性價比
結合歷次加息周期的規律,我們對于最新一輪美聯儲加息周期的后續影響,特別是對新興市場的影響,做出如下展望和預判:
首先,伴隨加息周期,股市行情將更加重視盈利的確定性。1)歷次加息周期美股都出現過優質龍頭股盈利(預期)提升,進而驅動指數。2)當前美股走勢也反映了從貨幣政策大寬松階段的估值驅動,轉向加息周期下行業競爭加劇優勝劣汰階段的龍頭公司盈利驅動。在持續的經濟復蘇和平緩的加息節奏下,美股走出較平穩的牛市行情,2017年以來科技股龍頭盈利驅動特征明顯。
第二,預期的波動性。加息預期和資產表現將隨著經濟預期調整而反復波動,類似80年代后期,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加息周期內曾經出現4次較大幅度的回落;而這輪加息周期開始至今,美債收益率也經歷了16年初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后的回落、英國退歐之后的回落以及特朗普交易退潮之后的震蕩。
第三,低估值的新興市場有望跑贏高估值的發達市場,看好新興市場中的估值和盈利增長匹配度高的優質資產。此輪加息節奏非常溫和,MSCI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指數表現較一致,新一輪加息周期內二者均呈現震蕩上揚的態勢,加息節奏溫和以及新興市場經濟增速和發達市場經濟增速差回升決定了新興市場受到嚴重沖擊的概率較小。
第四,中國權益資產,特別是港股,可能遭遇美聯儲加息而引發的短期行情震蕩,但是遭遇系統性風險的概率較小。
回顧80年代以來美聯儲五輪加息以及正在進行的新一輪加息,恒生指數上漲4次,下跌2次。下跌的兩次均有新興國家爆發危機,1983-1984年的恒指下跌和拉美債務危機,1994-1995年的恒指下跌和墨西哥金融危機及東南亞金融風暴。從歷史經驗上看,只要加息周期內新興市場經濟風險可控,不爆發局部或大規模金融危機,則加息對港股的影響不構成系統性風險。
因此,不用過度糾結于短期行情,而應緊緊把握港股行情中長期的邏輯:
1)基本面受益于中國經濟降速后行業競爭結構的改善和產業升級、消費升級,優勢企業贏家通吃,盈利驅動;
2)估值體系受益于內資“北水南下”和外資“西水東進”,龍頭公司在2007年以后近10年中國經濟降速階段異常保守的估值體系將被打破。如果后續真有風險釋放,反而,要秉承有逆向思維,堅定地逢低買入各行業的優質龍頭公司。
(本文作者介紹:興業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專業學位兼職導師。)
責任編輯:張海營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