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盛希泰
等監管部門想明白了,年初IPO發行速度的趨勢還會繼續,不能因為一頓“午飯”、有人反對就調整。IPO發行速度的正常化,才是中國資本市場真正的未來。
先說說最近發生的幾件事。第一件事是媒體報道,證監會發布新政策,對公司上市后創投的股權解禁有新的規定。第二件事叫做“一頓午飯引發的血案”,本周IPO批文發布,數量降到了只有4家,上周是從每周10家IPO變成了7家,而此前在不到半年時間里,發了將近200家,平均每周10家。
如果按照這個減速的程度,不禁由此想到股票停發(暫停IPO)。我們國家歷史上有過9次股票停止發行,這其實是件很悲哀的事情。2008年,證監會某位領導在上海召開會議,會議宗旨是向市場呼吁股票停發是一種飲鴆止渴的行為,尤其對二級市場沒有好處。會議也請我去論證了一下這個觀點,我在準備材料的時候發現,這9次停發原因都是二級市場,但實施的結果是停止之后,只有一次對二級市場有幫助。后來幾年之后,市場又經歷了一次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股票停發,2012年11月開始到2014年,時間非常漫長。當然這次停發意外催生了中國很大的并購市場,原因就是很多企業對IPO絕望了,就轉向了并購。
此前,每周10家這樣的發行速度是令人驚喜的也是應該的,本來, IPO發行速度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如果能再堅持一下,可以向股民傳達信心,IPO速度是可以正常化的,或者說這就是實質上的注冊制。
其實IPO對于股票市場來說沖擊并不大,比如說去年再融資規模大約1.5萬億元,IPO規模大約1500億元,從流動性角度來說市場并不差錢,IPO的融資對市場影響不大。實際上,IPO數量的增加是回歸本源。
IPO正常化是中國資本市場進入良性軌道治本之策
從1990年到現在,中國證券市場歷史經歷過很大的重啟。1993年中國證監會成立,此后經歷過一次很大的重啟,即2005年開始啟動的股權分置改革。我作為親歷者,覺得這次改革真是偉大得難以形容。從2001年到2005年,總共關停了40多家證券公司,市場一片風聲鶴唳,我當時作為證券公司的總裁,感覺2005年的市場已經到了快要崩潰的邊緣,股市到達歷史最低點998點。2005年之前上市公司70%的股份是不能流通的(包括國家股、法人股),股權分置改革開始后,迎來了2007年股權全流通時代,也迎來了2007年那場空前絕后的大牛市。2017年IPO市場化的發行,本來也是有可能樹立類似的豐碑的,因為這是真正市場化的發行。
很多人有疑問,說中國這么快的發行速度,會不會出現“仙股”,美國資本市場搞了這么多年,也才幾千家上市公司,中國怎么能這么快?我覺得不一定任何事情都要跟美國學,我做創投這幾年,看到現在硅谷有很多項目都已經從Copy to China變成了Copy from China。而且中國的國情和很多國家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有8000萬個經濟體,企業一兩千萬家,而目前上市公司只有3000多家,這個比例多么?這個比例是嚴重不對稱的。我的觀點是,上市公司數量在達到1萬家之前,市場絕對不會有問題,殼也永遠值錢。在20多年之前我就提過,上市公司就是個準金融機構,這兩年的增發潮印證了這個觀點。什么叫金融機構?可以融錢,可以花錢。
IPO正常化對中國資本市場乃至經濟發展的意義再怎么強調都不夠!
我覺得IPO的速度根本不應該停下來。IPO正常發行的意義是什么?
第一,中國需要成為一個以資本市場為主體的國家。世界上不同國家有兩類金融體系,一類是以銀行為主體,一類是以資本市場為主體。往上延伸的話,英美法系的國家基本是以資本市場為主體的,而大陸法系的國家大多數是以銀行為主體的。追溯歷史,幾乎所有的創新都來自于英美法系、也就是以資本市場為主體的國家,這里說的創新不僅是金融創新,還包括大多數的發明創造。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凡是恢復得比較好的,基本也都是以資本市場主體的國家。而以銀行為主體的國家,復蘇很慢,或者基本沒有復蘇,比如葡萄牙、西班牙和希臘。移動互聯網最近十年的發展,也基本和以銀行為主體的國家絕緣。
中國毫無疑問應該向著以資本市場為主體的目標去發展,但可惜的是我們目前的股票融資比重少得可憐。2000年之前,證券公司比保險公司牛很多,而以2000年為分水嶺,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卻是完全兩種天地。除了業務模式本身的區別以外,其實很大原因就是資本市場發展的節奏與政策問題。
第二,加快發行是擴大資本根基的重要手段。現在國際上經常有人攻擊中國、唱空中國,說我們政府與企業的債務都過高。但其實我們的錢有很多,而把這些錢更好地通過資本市場注入實體經濟,擴大資本,才是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其中,加快股票發行是擴大資本根基很重要的手段。
事實上,中國IPO市場持續十年的“堰塞湖”現象一直沒有得到解決,以至于一直有六七百家企業堆積著無法上市。去年,我一個朋友的公司終于上市了,董事長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激動到落淚。這家企業2009年就報會了,八年抗戰,何其荒唐,任何企業都有可能被拖垮、拖死。本來上市的目的是為了更快更好地發展,但中國的怪圈是一旦報會了,企業就不敢再動,唯恐不符合原始報材料的條件。這么一來,反而阻礙了企業的發展,這種現象在全世界絕無僅有。
一家企業從報材料到發出來,運氣好四五個月,運氣差,八年!這在國際上是絕無僅有的荒唐現象。所以,IPO正常化、IPO提速、市場化發行,是促進資本市場與國際接軌和經濟發展的必然的、非常實際的選擇。
從市場需求來講,市場嗷嗷待哺,特別需要新生力量進入市場,需要新的企業上市。新企業上市不但不會對市場指數造成下行沖擊,反而會因IPO帶動資金入市,促使指數上行。
IPO的堰塞湖現象是中國資本市場最大的頑疾,沒有之一。這件事情如果解決了,其意義之偉大,不亞于2005年中國資本市場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迎來全流通時代。
IPO加速有利于調整互聯網企業估值泡沫,對并購和新三板都有深遠影響
而今年年初IPO的開閘增速,我覺得對現在的資本市場,又有三點特殊的意義。
第一,我做創投這幾年,發現這塊市場確實是有泡沫,尤其是互聯網公司的估值,一般都偏高。我從業投行20年,現在PE與VC都在做,舉個例子,跟大家分享下PE和VC的區別,有一天上午,我們開PE的投決會,有一個項目馬上就報創業板,希望我們為它上市提供些幫助。公司大概有5000萬的稅后利潤,給我的估值很低,不到9倍市盈率,4個多億的估值,也就是我們投4200萬,可以拿到10%的股份,每年還有30%增長。
數據很清晰,會計事務所也很有名。但是旁聽的VC投資部成員就說,這個項目不性感、不過癮,不應該投。當天下午,我們又去開VC投決會,有個大數據的項目,曾經讀過40萬張肺癌的片子,對肺癌的診斷能力據說超過最牛的外科醫生,估值3億美金,但每年虧損1個多億。
這時PE的人一聽就暈了,這種項目能投嗎?但VC的人覺得這個項目很性感,必須得投,而且空間無限大,下輪肯定到5億美金估值。這就是我的親身經歷,我們每一次投決會都會經歷這種場景,這就是PE/VC思維的不同。
本來我認為,年初的IPO的開閘提速,可能會重塑互聯網公司的估值。現在有一些互聯網公司發展迅速,估值達到5億美金、10億美金,而很多上市公司,幾千個職工辛苦奮斗20年,1億稅后利潤,也就是幾十億人民幣的估值,這就是現狀。IPO加速會是一個很好的調整過程,可以夯實互聯網公司的估值。但如果這個趨勢像最近這樣放緩的話,確實是很大的損失。
第二,IPO開閘將會對并購市場造成很大影響。這幾年的并購市場過于火熱,也需要一個重塑的過程。
第三,IPO開閘也會對新三板產生沖擊。新三板首先需要理清定位與發展思路,按照我個人觀點,應當把深交所創業板、中小板合并,把創業板的名字給新三板,事實上創業板和中小板沒有任何區別,除了人為的一些規定以外,沒有任何區別。
IPO數量和質量決定中國資本市場未來,要限制主發起人套現
關于上周新政,我也發了篇文章,表達了比較旗幟鮮明的觀點,我認為此次限售股份的新政,方向對了,但是內容打偏了,或者說道對了、術偏了。為什么這么說?資本市場的核心是什么?核心就是上市公司的質量。
而上市公司誰控制的?應該是主發起人。大家沒做過投行,可能對主發起人這個概念不那么清晰。什么叫主發起人?我從一個私人公司變成一個公眾公司,把老百姓的錢弄進來,這個過程誰負責?主發起人負責任。大家可以發現,主發行人這個概念絕對可以更好地框定實際控制人。
其實在我的投行經歷里面,有一個很大的敗筆。我們曾經做過一個案子,這個案子讓我痛心疾首,當時那家公司提供的銀行對賬單全是假的。后來我也說過,上市公司如果刻意造假,中介機構是沒有辦法的。你好不容易搶到一個單子,如果你說我要查查企業提供給你的對賬單是否真實,客戶就會等得不耐煩。如果你問題太多,對不起,換一家新的投行,那么多人等著搶這個單子呢。所以你只能假設企業都是好人,如果企業真的是壞人,那就只能等死,所以那個案子我們也特別冤枉。
反過來講,上市公司質量也是一樣的,主發起人需要有一個責任意識,把其他人的錢拉進來是要負責任的,不要隨便想著套現離場。所以我早就提過建議,3年鎖定期太短了,最起碼要5年,用各種方法限制主發起人套現,包括股權質押。證監會在審核企業上市時,最起碼假設該企業有一二十年的存續期,比如煤礦,如果開采期低于10年,是無法過會的。所以如果主發起人沒有長遠打算,那就不要隨隨便便上市。如果鎖定期是5年的話,還可以帶來額外的好處,因為如果一個企業造假上市,或許可以撐過三年,但一般撐不過五年,到時候很可能還沒套現就暴露了,就可能被抓,那他還造假、上市干什么呢?結果就是清除一些惡意上市的公司,凈化中國資本市場。
上市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的核心,而上市公司質量的核心是主發起人,限制套現應該針對主發起人。而對于其他機構都應放開,沒有任何理由去限制其他投資人正常套現獲利。所以我說這個政策方向對了,內容偏了。
IPO速度正常化將重構中國資本市場,中國資本市場垮不了
說回對資本市場趨勢的解讀,其實人人心里都有一桿秤。我個人有三個觀點:
第一,市場垮不了。近5年經濟形勢低位徘徊,目前的經濟形勢已經是個底;股市3000點也在低點,還能跌哪兒去呢?所以我覺得市場未來不會太差,至少不會影響IPO的發行,這是毫無疑問的。
第二,并購市場有可能會被激活。并購業務最近半年被打得太慘,包括再融資,有點矯枉過正。并購作為資本市場的活躍因素,還是有其必要性的。
第三,等監管部門想明白了,年初IPO發行速度的趨勢還會繼續,不能因為一頓“午飯”、有人反對就調整。IPO發行速度的正常化,才是中國資本市場真正的未來。
總而言之,作為20多年的資本市場從業人士,我相信中國資本市場發行正常化、市場化,真正跟國際接軌,是必然的趨勢,對于這一點我非常看好。
(本文為盛希泰6月3日在深圳舉辦的“資本寒冬季的華山論劍”第二屆中國股權投資人大會上的主題演講)
(本文作者介紹:洪泰基金創始人。)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