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向松祚
非常規貨幣政策對于挽救金融危機、穩定金融市場、避免金融機構出現大面積破產倒閉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金融市場穩定之后,繼續長時間實施非常規貨幣政策是否必要?是否真正起到刺激實體經濟復蘇的作用?
2017年是人類貨幣史的重要分水嶺
在博鰲論壇上,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貨幣政策在經過多年的量化寬松之后,目前全球已經到達了這次周期的尾部,這意味著貨幣政策將不再是寬松的政策。作為中國人民銀行的掌門人,周小川行長的這個判斷意味深長。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以來,以美聯儲為首的多國央行實施低利率、零利率乃至負利率的貨幣政策,實施大規模向市場購買金融資產以創造貨幣或流動性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這是人類貨幣史上史無前例的非常規政策。
如此大規模和長時間的非常規貨幣政策,對全球和各國經濟金融的影響究竟是正面多還是負面多?經濟學者和中央銀行家們一直有激烈的爭論。綜觀整個辯論,大體上,人們同意非常規貨幣政策對于挽救金融危機、穩定金融市場、避免金融機構出現大面積破產倒閉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積極的,應該予以肯定。
然而,金融市場穩定之后,繼續長時間實施非常規貨幣政策是否必要?是否真正起到刺激實體經濟復蘇的作用?則是眾說紛紜。
金融市場穩定之后,繼續長時間實施非常規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的刺激和推動效果非常有限,而負面效果則非常大,非常規貨幣政策主要效果是刺激金融市場投機、虛擬經濟惡性膨脹、匯率競爭性貶值、國際資金無序流動、全球許多新興市場國家債務率或杠桿率持續攀升、資產價格屢創新高、全球性金融風險與日俱增。許多人擔心下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機即將到來,包括債務危機、匯率危機、資產泡沫破滅引發的銀行危機,并非是杞人憂天。
包括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和歐洲央行現任行長德拉吉都多次警告過非常規貨幣政策具有嚴重負面效果,政府必須矢志推進結構性改革來推動實體經濟復蘇。美聯儲現任主席耶倫女士接班之時,就決心結束QE政策,將貨幣政策從“非常規”拉回“常規”。其實她也遭遇許多阻力和不確定性,但終于形成基本共識,這是美聯儲開始進入加息周期的大背景。
預計美聯儲會持續加息至少兩年,到2019年,美聯儲基準利率(聯邦基金利率)會升高到3.5%-4%之間。美聯儲是事實上的全球中央銀行,它進入加息周期,對各國貨幣匯率和全球資金流動皆有重大影響,各國央行不得不跟隨美聯儲的指揮棒“跳舞”,不得不相繼退出非常規貨幣政策。2017年是人類貨幣史上的一個重要分水嶺。貨幣政策開始重新步入“常規軌道”。當然各國的步驟和頻率會有差別。
中國貨幣政策需要從根本上放棄GDP增速思維
在全球央行相繼退出非常規貨幣政策的大背景下,中國貨幣政策的走向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我們需要從根本上放棄GDP增速的思維,然后為了實現這個增速指標來制定相關政策。從歷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表述上來看,都是“穩健的貨幣政策”。不過我們不能僅僅看表述,要看實際執行的情況尤其是經濟金融的真實情況。
這些年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最低增速是13%(2016年),最高增速是27.7%(2009年)。商業銀行體系每年新增貸款平均超過10萬億,社會融資總額每年新增量平均超過16萬億。經濟整體的負債率或杠桿率(負債總額與GDP之比)從2008年的70%急升到接近300%。許多企業的負債率或杠桿率超過60%、70%、80%甚至90%和100%!
現在有一個基本共識,那就是依靠加杠桿、高債務刺激經濟增長不可持久,房地產過度炒作或過度金融化的問題非常嚴重,不能再火上澆油了。所以中央政府各個宏觀政策部門一直強調強調貨幣政策要穩健、房地產要實施差別化信貸政策、杠桿率或負債率太高的企業、授信要受到限制、尤其是近期各地推出最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等等。
這些都表明我國貨幣信貸政策確實開始出現了重大轉折,2017年可能也是我國貨幣政策的一個真正轉折點。前一段時間央行通過MLF、SLF等流動性管理工具調控流動性(實際是收緊流動性),已經給市場傳遞了重要信號。
房地產調控必須建立長效機制或完善基礎政策
為了促進房地產行業穩定健康發展,房地產調控必須要從建立長效機制或完善基礎政策入手。其實也就是三項。其一是合理增加住宅用地供應量,確保城市住宅用地與人口變化基本適應;其二是盡快征收房產稅,促進房地產資源尤其是現有住房資源合理運用、有效配置(我國住房空置率究竟多少,只有天知道);其三是嚴格禁止利用信貸資源炒房,嚴格禁止公司利用信貸資金炒房,嚴厲懲處中介機構變相利用金融杠桿炒房。
獨角獸企業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亮點
近年來,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智能硬件、交通出行成為了獨角獸企業集中爆發領域。這些新科技、新行業、新商業模式所造就的獨角獸企業,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亮點。
中國經濟處于新舊發動機或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我們需要真正的科技創新企業,不僅僅是互聯網領域。所有領域都需要創新企業,尤其是高精尖制造領域、新材料、新能源領域、芯片設計和制造領域、關鍵操作系統和軟件領域、原創性生物科技和醫藥領域等等,我們和美國、日本、歐洲的差距還非常巨大。
最近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指出,中國有200多種產品的產量都是世界第一、遙遙領先,然而全球著名產業品牌100強里,中國只有一個華為。這說明我國科技創新、尤其是科技創新轉化為產業實力的任務極其艱巨。獨角獸企業難能可貴,但是遠遠不夠。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曾任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馮夢雪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