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李稻葵
2049年,中國總量將是美國的3倍??梢栽O想一下,今天我們覺得很難的很多問題,到了那個時候可能就不是問題了。
今天主要談四個方面的問題。
1、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看法
中國經濟的學術界,關于經濟發展前景,好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子議論紛紛,觀點截然不同。
比較占主流的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在逐步下滑,很多人講這個觀點。
很多人又認為,中國經濟結構沒發生什么變化,結構調整實際上也沒有發生根本性的作用,這是比較主流的觀點。當然,我不同意這種看法。
第三個比較主流的觀點是:由于長期的增長潛力在下滑,所以,短期增速的下滑應該樂見其成,樂見其降,不要著急。既然它長期增速是下降的,那么我們要順應這個潮流,我們不要做一些政策方面的調整,包括深化改革也沒必要真搞。
我的觀點主要有四點。
第一,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我有時候甚至于稱之為“中國經濟靜悄悄的革命”,中國經濟結構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我們必須證實這一點。而這個變化主要的根據或者原因,是市場經濟自身發展的一個有機的過程,并不是某一項政策特別發力,特別有功效,并不是這樣,市場經濟增長是一個有機的過程,一個新的經濟結構已經形成了。因為順應這一過程,我們深化改革的一些措施才奏效了。
第二,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潛力還是比較大的,預期是高于目前的增長速度的。增長潛力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經濟的設計時速,就是說,如果你按汽車或者飛機等交通運輸工具來比喻的話,中國經濟的設計時速還是很高的。只不過現在碰到了一些問題,它的潛能短期還沒有發揮出來。
第三,國際經濟形勢發生了比較復雜的變化。這個要客觀面對,確實發生了一些重大的變化。比之于10年前,現在復雜得多,甚至于可以說,嚴峻得多。經濟增長的國際條件,比10年前難了。所以,深化改革是必需的。
第四,一些重點領域的改革,特別是三大領域的改革,必須加快。這是目前改革的關鍵之關鍵。
2、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與變化
經濟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其中最大的一個變化,就是經濟體的消費和投資比重發生了變化。經過研究發現,經濟結構調整的拐點已經出現。
1.消費和投資比重變化
國家統計局所統計的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是在2010年開始上升的,最低點是36%,目前算出來是38%。2010年出現拐點。比它高一點的是什么呢?是零售。零售是2007年開始上升的。根據我們的測算,2015年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已經超過46%了。
首先,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為什么重要?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是國民經濟最重要的一個結構性指標。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經濟發展的過程,既是消費的過程,也是投資的過程。中國經濟過去基本上是這么一個格局,就是100元的產出,100元的GDP里面,大概只有50元是消費,這個消費既包括政府消費,也包括居民消費。剩下52元去哪了呢?我們用過去的話來說是積累了,或者投資了。
這個投資有兩個渠道:一是投資在國內了,過去我們是45%的GDP投資在國內了,形成了資本;二是5%的GDP投資在國外了,產品交給了外國人,我們獲得了外國人發行的貨幣。我們長期以來是貿易順差,大概占GDP的5%,最高的時候占8.8%。貿易順差的本質,在經濟學的意思就是我們自己的老百姓舍不得花錢,舍不得買東西,因此這個產品過剩了,賣到外國去了。國外的人也不是憑空占用我們的商品,他給了我們鈔票。我們拿到這個鈔票,就買了它的金融產品,買了美國、日本的國債券。
買了美國的政府債券,過去50%以上是積累了。這里面的第一個不合理性是什么呢?第一個不合理性是,雖然我們工作得很辛苦,但我們真正的消費僅僅占到GDP的50%不到。
過去,剩下50%多投資于高速公路,投資于高鐵,投資于各種各樣的廠房,而大量投資可能至少能夠經營20年、30年,包括我們建的中央電視臺這個樓。國家大劇院,這都是至少可以用幾十年的。所以,過去我們的玩法是什么呢?我們工作很辛苦,可是自己消費很少,積累很多。這部分積累的東西給誰了呢?給了各位年輕人了。我們勒緊褲腰帶省下來的錢,建了中央電視臺高塔,建了水立方,建了鳥巢,你們可以用,你們以后可以帶著孩子去那兒玩,而且不光你們,你們的后代也可以用。那么,后代還沒出生,究竟是他們的日子過得好,還是咱們日子過得好?一般來講,肯定是他們過得好。技術進步那么快,生命工程不斷發展。
所以,就產生了代際的不平等。人和人不平等是有很多類的,既有你和我的收入不一樣的不平等,也有我們和外國人收入不一樣的不平等,更有我們和孫子們的效用水平、福利水平不一致,這也是不平等。還會變成這么一個趨勢,我們過分勤勞,我們過分儲蓄,而我們留給孩子們、兒孫們太多東西,讓他們享受生活,這不平等。而且最關鍵的是,我們過去那樣拼命投資,我們的兒孫們其實還不領情。等我們老了,再過三四十年,兒孫們說,你看你們這些人,當時早該休息不休息,現在這么早你就累中風了,你們當時悠著點兒不行嗎?而且,你看看你們當時玩命修的那個中央電視臺,放在我們今天看,那建筑也不好看,讓我們給你設計不好嗎?你還把資源用光了,把空氣搞糟了,我們還得治理——所以他們還不領情。這就叫沒有貫徹科學發展觀。
要我說,我們這代人和沒有出生的孫子們、重孫子們之間的對話——這就叫科學發展觀??茖W發展觀沒有貫徹的一個表現,就是消費太低,投資太多。
是不是說不要投資呢?當然不是,我還不至于傻到連投資拉動都不懂,問題在于你這個投資結構不合理。所以,深化改革,是要調整投資結構。
但是,經過我們的計算研究發現,中國居民消費占GDP比重在2007年以后發生了逆轉,最高46%。
我們用零售數據做基礎。零售數據不會撒謊,我把零售數據拿來,我們繳的教育費用,把服務類的費用擱進去,把零售中間企業的機構的集團采購拎出去,這是我們算出來的居民消費比重——46%,而且從2007年開始逆轉。
46%是怎么一個數據呢?還不算高,多少是正常呢?粗粗算來,65%左右比較正常。至少60%比較正常。美國75%了,太高了,它的儲蓄不夠。儲蓄不夠,經濟增長就沒有動力,得靠借別人的錢。
剛剛我說我們有45%的GDP,幾年前投資在國內,形成了高鐵,形成了中央電視臺的樓,我們還有5%是借給了外國人,外國人給了我們美元,我們拿了美元去買了什么?買了美國的國債券,買了日本的債券,買了英國的英鎊國債券??墒?,幾年以后突然發現,這幫國債券很多不靠譜,很多時候價格會跌,會鬧金融危機,所以,我們上當了,那幾年我們確實吃虧了。
美國人調侃說我們也出口啊,我們不是不出口,我們出口的是債券,你們出口的是產品,我們用債券跟你換產品,你們是心甘,我們是理得啊。而且美國人還有一個說法也不靠譜,說你看看我們把國債券賣給你,我們相當于給你提供了一個保險保單。平時世界經濟平穩的時候,我們的國債券不值錢,利率很低,這個不值錢。但是,一旦世界經濟發生波動,一旦發生像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這個時候美國的國債券就俏了。的確,那個時候國債券價格猛漲,你看看,你們買賺了吧,金融危機的時候你們手持的美國國債券,價格不僅不降,而且漲,相當于我給你買了一個交通意外保險。你出事故了,我給你賠償,你把我的國債券一賣你就賺錢了。明明自己要借錢,還說我給你賣了一個保險,這就是國際政治的問題,是世界結構治理問題。
2007年開始,我們的消費水平開始上升了,我估計這個態勢將延續,每年上升一個百分點,到2020年,“十三五”規劃的最后一年,消費占GDP的比重能夠達到50%。那就不錯了,比過去48%好多了。
搞社會科學的通常第一要問是什么,第二問為什么。那大家就問了,為什么?原因很簡單,就是老百姓開始獲得收入了,收入增長,消費開始上升了。
什么是勞動收入呢?工資、獎金,這是我們的勞動收入。GDP,一年的產出可以從很多角度來剖析。有一個角度是收入法,整個GDP是三家分的,GDP按收入法說,產出了產品,就必須賣,一賣就有人付錢,就有人獲得收入。所謂三家分,是哪三家呢?第一,資本所有者,包括土地所有者。第二,勞動力的所有者,勞工階層,掙工資的人。第三,政府。從1996年開始,我們國家的勞動收入占GDP的比重逐步下降,降到最低的時候是2007年,降到了42%。勞動收入,包括工資和獎金,雖然在增長,但跟不上GDP增長,這是一個比例,不是絕對數字。到了2007年拐點出現了,上升了,這是一個事實。
這個事實,我再跟大家解釋一下為什么會出現。這個事實在國內外是怎樣的呢?在經濟發達國家,英國、美國的勞動收入占GDP的比重相對穩定。一般在70%到75%,就是每1元的GDP,七角到七角五是歸勞動所得,剩下的是政府和資本所得。我們國家則不同,我們國家很長一個時期勞動收入占GDP的比重是42%,從2007年開始逐步上升,現在實際上已經過了50%了。
這個數字為什么重要?回顧下世界經濟史,英國工業革命之后突然發生什么情況了呢?發現機器很重要。于是蒸汽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紡織機械出現了,人們爭相投資機器,機器一下子牛了,你擁有機器,你就是老大。那么,誰倒霉呢?農民倒霉。那個時候,因為農民多啊。這樣便發生了圈地運動,資本家把這個地給拿過去建工廠,農民就被迫成為雇傭工人。到了1890年時,英國的這個比重,就是勞動收入占GDP的比重幾乎降到了歷史最低點,50%以下。
那個時候,恩格斯寫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講的就是這個事情。當時恩格斯講,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極端危機,工人的收入上不去。馬克思當時在《資本論》里也講了這個事情。馬克思的《資本論》的基本觀察和前提是什么呢?是勞動力非常充足,不僅英國和歐洲大陸有充足的勞動力,在非洲,在殖民地也有充足的勞動力,勞動力不值錢。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正式語言就是,勞動大軍,失業大軍,不斷地擴張。怎么辦?馬克思說了,失業大軍非常大,所以工資上不去。馬克思用的是生存工資。請注意:我們講馬克思主義,可不能抽象地講,一定要歷史地、聯系實際地講。
什么叫生存工資?生存工資就是保證工人不死,不僅工人不死,而且還能夠生孩子,還能產生新的下一代的工人,這叫生存工資。所以,工人拿的是生存工資,而機器越來越多,機器多了以后,勞動生產率提高,工人效率就越來越高,因此,這個利潤就越來越高??偖a出和工人生存工資之差,叫剩余價值。于是,剩余價值就上升了。資本家追求剩余價值,不斷投資,但是又發現一個問題,產出越來越多,工人的生存工資上不去,沒人買,產能過剩,怎么辦?那就強制淘汰。淘汰落后產能。怎么淘汰呢?英國當時沒那么強大的政府,人家是靠經濟危機,運用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強制性來淘汰落后產能。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有用嗎?當然有用。咱們今天實施的“三降一去一補”,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都能解釋清楚??墒?,馬克思主義是發展著的——1890年之后,恩格斯去世了,恩格斯去世以后,資本主義社會也發生了重大變化,英國上議院的貴族自己也發現問題了。他們發現當工人很窮的時候,社會就會發生不和諧,就要搞階級斗爭了——所以,上議院自己組織了大量的人員進行社會調查,寫了很多報告,最后得出的結論是要保證英國社會不造反,保持社會基本和諧,就必須提高工人待遇。因此,英國那時候就來了一場改良運動,提出了勞動保護法、社會福利法、基本住房法,大幅度地提高工人的基本待遇,以緩和階級矛盾。這就是英國的情況。所以,經過了多年的演變,英國和美國的勞動收入穩定了。
就勞動與資本占比來說,我們過去反而是下降的,但是到2007年出現拐點了。為什么2007年會出現拐點?主要是消費出現了拐點,消費產生拐點的原因是勞動收入提高了。因為大部分消費者是靠勞動收入獲得消費能力的,大部分不是資本所得。2007年開始,勞動所得往上走了,工資上升了,因此,老百姓敢于消費了。為什么消費上去了?是因為勞動收入上去了;為什么勞動收入上去了?原因很簡單,是勞動力市場出現了問題,出現轉折了。從2007年開始,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出現殆盡,所謂的農民工或者外來工越來越少了,相對而言,就是進城的外來工越來越少了。城里的企業,包括餐館,必須在勞動力市場上搶工人,于是出現了新情況,就是農民務農的收入加上打工的收入兩項之和的增速,超過了城里人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速。
這個邏輯是一環扣一環,消費出現了拐點,原因是勞動收入出現了拐點。勞動收入出現了拐點,也并不是說勞動合同法一出臺就如何了。勞動合同法是2008年實行的,不能把這個事情歸結為勞動合同法。拐點是2007年開始,勞動力市場出現了逆轉,勞動力相對短缺了,勞動力和資本擁有者談判能力提高了,這也不是說經濟學良心發現了。經濟學是不講道德的,市場經濟它是不講道德的。有人要請個保姆,也許愿意多付點工資,這可能是出于個人的好心腸。但是,在市場上,平均說來,東家愿意花多少錢雇一個保姆,那是由大量的家庭和保姆談判出來的,不是由你的好心腸決定的。勞動力稀缺,壞事變了好事,這是辯證法,這才是馬克思主義的觀點。
2006年,我寫了這一篇文章發表在《經濟研究》上。當時我們就預測,中國經濟的勞動收入占GDP的比重將很快出現拐點。為什么我們預測是準的?因為我們看到了歷史規律,我們分析了大量國際數據。國際上的歷史規律是這樣的:經濟發展初期,資本牛,資本短缺。經濟發展中后期,勞動力牛,勞動力短缺;資本和勞動力談判關系會改變。談判關系一改變,工資會升,工資一升,勞動收入會升,勞動收入一升,消費上去。這是基本邏輯。這和馬克思的說法是一致的。這也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一個延伸。因此,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絕對是有用的。但是,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在于切實、準確地解釋經濟發展,而不是隨便搬弄幾個教條。
2. 產品結構變化
跟這個經濟結構變化相關的是,我們的產品結構也在發生變化。
由于我們的消費在提升,這一定會是各種各樣的消費都在上升,有高端的消費,也有低端的消費,出國旅游一年1.2億人次,有人在國內旅游,有人要出國旅游去買外國的產品,所以出現了多元化的格局。在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有一個總結性的、非常長的講話。他指出,我們現在的消費,是從過去排浪式的、運動式的消費變成了一個多元化、多極化消費,各種消費都有,這就是當前的一個格局。
跟這個相關的還有什么結構調整呢?觀察中國經濟,我們突然發現,國際上的產品變便宜了,我們自己的東西卻變貴了。煤,我們突然發現國際上的煤好便宜,從南非、津巴布韋把煤運過來,那個煤質量又好,熱值又高,污染又少,價格還比國內便宜。反正這個煤,從海上運輸,漂兩個月運過來,運到上海,運到江蘇,運到山東,運到沿海都可以。山西挖出來的煤還得運,要運到東部發電,因為國家的能源消費大戶主要在東部?,F在這個內部結構不平衡發生逆轉了,黑龍江資源行業不景氣了,山西煤炭業不景氣了,就是這個原因。因為大格局發生變化了,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現在被“一帶一路”給糾正了。為什么格局發生變化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勞動力成本提高了,工資上去了,工資上去之后,挖煤工人的工資要提高。
再有,工資高了以后,老百姓消費上去了,消費上去以后,還有什么后果呢?對環境要求高了,日子過得好了。工資上去以后,還說明什么呢?說明我們每小時的閑暇時間更值錢了。閑暇時間又是什么?你回家犯傻,那就是閑暇。
犯傻是好事啊,發呆也是好事;閑暇是一門學問,發呆也是一種休閑。有閑那就是有本事,有本事往那一坐,呆坐一小時,啥都不想,這就是修煉。但你這個修煉的成本就是工資。工資越高,大家越珍惜閑暇時間。外國人就講度假,人家老開我們玩笑,說你們中國人度假,一下飛機就忙活照相,一住旅館就問哪有WIFI,上網,發朋友圈,照個相就回家了。外國人度假可不是這樣的。外國人放假就到一個沙灘上,拿個椅子往那一待,犯傻,一天回來啥都不想,喝個啤酒,回家了,這就是度假,什么照片都沒有。人家的度假和咱們理解的不一樣,他有錢了,他不稀罕照相了,他不稀罕上網了。
由于收入提高了,工資提高了,我們突然發現,我們的生命更加值錢了,我們對閑暇時間更珍惜了,我們對環境更珍惜了。我們好不容易有點閑暇時間,跑出去一看霧霾天,心情不好了,老百姓的抱怨更多了,但這也是好事啊。坦率地講,我們小時候的空氣不比現在的好,真的,只是我們當時不懂PM2.5,那時候馬路上的汽車的尾氣,都是汽油味的,味很重的。確實是這樣的,只不過當時我們沒環保概念。
說到這兒,我說一個與霧霾相關的話題。為什么北京霧霾這么嚴重?我們都知道,其實不能首先怪機動車,坦率地講,首先就是我們周邊的這些冶金行業、冶煉行業,有3億噸的生產能力啊,而且,我們國家用煤搞冶煉造成的污染,遠遠超過發電的污染。那你說不煉鋼?不是的,是煉的方式要變,要改。煉鋼的污染程度可高可低,如果用好的原材料,用好的技術,污染程度可以降得非常低。舉個例子,德國蒂森克虜伯今天還在煉鋼,是德國的“母親河”,德國人稱呼的“父親河”,萊茵河畔煉鋼,是在魯爾工業區煉鋼。德國人還在煉鋼,但污染量卻很低。我去看了一下,他們的煉鋼技術能夠做到它的降塵量是機動車平時在馬路上走的1/2,比機動車的揚塵還低,因為他們技術好,又用好的原材料。所以我想我們國家的鋼鐵行業今后還是要發展,只不過應該調整,應該把內地高污染的用不太好的原材料進行煉鋼的鋼廠都關掉,應該搬到沿海去,最好弄到島上去,海風一吹,擴散很快。用最好的鐵礦石,用最好的煤,甚至直接進口焦炭,在沿海學蒂森克虜伯技術來煉鋼,如果這樣干的話,產能就更新了。我算過一筆賬,我們現在是12億噸的生產能力,如果我們每年改造1億噸的生產能力,能夠拉動GDP的0.8%。也就是說GDP投資,通過產能的更新,每年能拉動0.8%。
深化改革這是人民的要求,發展使人民有了新期待,結構調整,這是大勢所趨。為什么會是這樣?為什么有這個需求?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的工資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對環境的要求更高了,所以我們的產業必須進行結構調整。今后鋼鐵還是需要的,但是鋼鐵要搬到消散條件好的沿海地方去。我們傳統的鋼鐵行業是怎么建的呢?往往是哪里有鋼鐵礦,就在哪里建。所以,這也是一個結構調整,而且正在發生。
從這個角度看,“一帶一路”是最大的結構調整,中國帶動了整個世界的經濟結構調整。
3. 糧食和經濟作物收購價格變化
再說一個結構調整,就是糧食和經濟作物。
我們國家的糧食價格是倒掛的。我們政府對農民生產的玉米的收購價格,現在下調了。因為它比國際市場上的價格還高啊。我們的政府用比較高的價格,去收購農民的糧食,包括玉米,然后把它存起來,堆起來。但是,我們這些使用玉米的工廠又不愿意用,因為你的玉米質量不如國外好,價格還高。存在那個地方,1000億元人民幣。我們的棉花也一樣,也存了1000億元人民幣的棉花,買農民的棉花,高價買過來存起來。這個棉花不如進口的好,不如埃及的好,價格還貴。強迫我們的棉紡廠用國產的棉花,國產棉花是“粗糧”,質量不高,棉紡廠吃的是“粗糧”,產出來的棉布肯定質量不行。所以,這兩年,我們的棉紡產業就竟爭不過印度了,印度人用的都是進口的棉花,人家沒這個限制。所以,這也是結構調整要過的一關。
那為什么國家非要高價收購棉花、玉米呢?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給農民提供點利益,讓農民的收入提高一點。第二個原因是擔心如果我們以后不生產棉花了,不生產玉米了,萬一國外給我們封鎖一下,怎么辦?經濟學界的爭論非常多,政策界的討論也不少。我的觀點是,我同意國家經濟安全很重要,糧食、棉花都得要。但是,你沒必要搞這么多。18億畝耕地紅線一定要守住,只要守住,一旦西方國家在極端情況下真的給我們搞糧食或者棉花封鎖的話,我們用4個月,頂多半年,就能生產出來,這就可以了,你有18億畝耕地,但關鍵是耕地有效益,不能種的棉花不好用,不能廣種薄收。毛主席說,好行小惠,不知其可也。農民收入的提高,最終要靠農業產業化、現代化,靠給小惠,不解決根本問題。
我小時候是在湖南農村長大的,知道水稻技術如果好好開發一下,半年肯定長出來了??斓脑?,三個月能長出來。只要把水利搞好了。雖然那個水稻長得快,不好吃,但是至少不挨餓。所以,我呼吁我們的思路要變,現在的問題是小農經濟,農業效益太低,這個產業質量不行。
所以,只要堅持開放,現在辦法多了去了。這恐怕不是以前世界上兩大“霸權”美蘇聯合封鎖我們,從陸地到海洋把我們封得死死的,那個壓力太大了。我們的毛主席、鄧小平同志,最偉大的功績是把這個封鎖給徹底打破了。如果我們不堅持開放,毛澤東主席、鄧小平同志就白干了。有了毛澤東主席、鄧小平同志建立的這個基礎,誰也不能再封鎖我們了。這個問題在現實中解決了,但在我們一些同志的頭腦中還沒有徹底解決,所以,這些事得慢慢地呼吁,自信心得一點一點找,逐步逐步降,放下步子慢慢找。改革開放,也是打出來的,鄧小平同志也講要有所作為。
所以我說經濟結構的調整已經開始。宏觀地講是消費,中觀地說,糧食、棉花、鐵礦石、鋼鐵都在發生變化。所以,我不同意一些同行所講的經濟結構沒變化的觀點,視野要放開一點,經濟結構已經變化了。
4. 貿易順差變化
經濟結構變化還有一個東西,就是我們國家的貿易順差已經大幅度下降了。貿易順差是什么意思呢?我們國家每年賣給國外一些產品,我們也進口國外一些產品,我們也進口好萊塢大片,也有國人去海外旅游、采購??偟膩碇v,我們賣給外國人的產品,多于我們買外國人的產品,這叫貿易順差。最高時是2007年,我們的貿易順差占到了10%以上。那個時候,10元的GDP,有1元是賣給外國人的,是靠外國人購買的。但這是2007年,也就是金融危機爆發之前。金融危機爆發后,這個數字不斷下降。為什么下降?跟我剛剛說的完全一致。因為中國人自身的消費能力上去了,中國老百姓的工資上去了,在中國生產東西貴了。
因為中國消費上去了,所以,我們開始進口外國東西了。我們發現進口外國產品很便宜,我們買得起了,消費得起了。至于出口,我們發現我們的東西價格變貴了,現在是越南人向我們出口了,這就是貿易順差下降。這是好事。我們從十點幾,最近幾年2%多一點,到4%以下。2015年上升了一點。為什么?2015年大宗產品價格低,鐵礦石價格低,石油價格低,省了我們很多錢。我們的消費能力上去后的后果,就是現在我們中國經濟對外部市場的依賴已經大幅度降低了。
過去我們的出口占GDP的比例是35%,最高的時候是2007年,現在已降到22%左右。過去我們出口拉動GDP,最多時候2%多,這幾年明顯下去了。2014年是1%都不到,2016年更是下降,出口對GDP的貢獻是微乎其微的。我為什么要說這個事呢?因為特朗普當選為美國總統后要對我們打貿易戰的威脅是嚇不倒我們的。因為今天的中國經濟已不是2007年時候了,我們的對外依存度下降多了。我們要有這個底氣,我們現在是世界上大量東西的最大消費者,是進口大戶。
我講一個例子。美國通用汽車廠主要的利潤來源于中國,美國通用汽車廠的旗艦產品叫什么?叫凱迪拉克。凱迪拉克是通用汽車產品線里面最高端的。凱迪拉克全球銷量的30%是在中國,而且增速很快。再過3年,按這個態勢發展,凱迪拉克全球銷量的50%會在中國,而且它賣得很便宜,比我們合資的車還便宜。咱們私下說,如果特朗普真的打我們的貿易戰,那行啊,我就抓凱迪拉克打,說凱迪拉克傾銷,這么便宜賣給我們。所以,我講這個道理是說,特朗普不可怕,他是買賣人,他知道真跟我們打貿易戰會有什么后果。這個里面的道理可以講很多。用一句話總結,經濟結構已經出現了變化,我們深化改革,是有基礎的。
3、中國經濟中長期的增長潛力
習近平總書記講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到第二個百年,中國經濟會是怎么樣的呢?同學們最關心的是這個事。到第二個百年你們正當年,大約55歲,是我們這個年齡。到2049年、2050年,中國會怎么樣?主流觀點持悲觀論,認為中國經濟未來10年的增長潛力會不斷下降,目前是6.7%,再過10年會降到6%以下。有兩個理由,第一個理由是人口紅利消失了,意思是說,我們的年輕人少了,老年人多了,老年人需要年輕人撫養,干活的少了,吃勞保的多了。這個觀點我不同意。第二個理由是歷史經驗表明,當人均GDP達到1.1萬美元的時候,增長速度就會下降。這就是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對這兩個觀點我都不同意,我給大家討論分析一下。
為什么人口紅利這個事不能這么講呢?第一個原因是我們現在是在趕超階段,增長主要是靠技術進步。我們在學習新技術,依靠技術進步。中國經濟過去30年的增長,主要是靠引進新技術。怎么引進新技術?主要是搞設備,我們投資于設備,投資于廠房,新設備、新廠房帶來新技術,技術和設備是混在一塊的。未來增長也是靠這個,但側重于我們自主研發的技術。我認為,人口從來就不是我們最主要的增長動力。至少人口數量不是,知識水平才是。第二個原因,中國經濟目前的短板,不是說供給跟不上,不是說勞動力少了,不是我們生產能力跟不上,而是需求短板。產能過多之后,老百姓消化不了,剛剛我說的玉米和棉花的例子,就是這個原因。所以,講人口紅利,為時過早。
至于第二個說法,人均GDP達到1.1萬美元之后增長速度就會下降,這個觀點也經不起推敲。為什么?那是歷史上的,三四十年、四五十年前的那些國家,人均GDP到了1.1萬美元增長速度開始下降。歷史上的人均GDP 1.1萬美元可不是今天的中國人均GDP 8000美元,歷史上的1.1萬美元是很高的水平了,不是今天這個水平。所以,你不能按抽象數算。我的觀點也是基于很多研究得出來的。我認為,一個國家的增長潛力主要取決于兩大因素。舉一個例子,我們把國家比作學生。全球有好學生,也有壞學生。什么樣的學生能夠成績提高快呢?取決于兩個因素:第一個因素,你是不是落后。如果你基礎很落后,考分很低,只有二三十分,人家是120分,就證明你能趕超的空間很大。你跟成績好的學生混在一起學習,通過用功能夠很快趕上來。如果你現在考試成績已經是110分了,你趕超就沒什么空間了,考試一失手就可能回到100分了。我們國家今天經過了將近40年的快速發展,人均GDP仍然是美國人的20%,這還是按照購買力平價標準來計算的。而且是按照1美元等于4元人民幣兌換計算的,不是按市場匯率。我們仍然只是美國人的20%,相當于美國1965年前的水平。我們還有提高空間。這是第一個因素。
但是,并不是說成績差的學生就一定能趕超,也可能自暴自棄,也可能不努力。所以還取決于“三好條件”,只有“三好學生”能趕上來?!叭脳l件”是什么呢?
第一條,政府必須穩定,不能老是換,不能老是搞政變,老是換總理、換首相,那樣政策沒有連貫性。但是,光有政府穩定還不行。第二條,要有不斷提升的人力資本。國民勞動力素質要提高,包括受教育的水平要不斷提高,人均勞動力的身體健康情況要不斷提高。第一條,我們滿足,我們的政府是穩定的。
第二條,我們國家的人均壽命每5年提高一歲,提高很快。我們大學毛入學率很高,就是18—22歲的年輕人,38%進大學了,包括大專。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什么?就是科技進步??萍际侵R與勞動的結合,以有效推動生產力發展為指標。不是說發表了多少科學論文就算科技先進,科技先進的指標在于是否有效轉化為生產力。中國真正的長處就在于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我們中國是培養工程師最多的國家。
第三條,非常重要,必須持續開放。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開放指的就是你得跟世界上最牛的人一塊玩。同學們,舉個例子,成績不好的同學,該怎么辦?你就得和成績好的同學一塊玩,相信你的成績很快就能提高。經濟開放是同樣的道理。我們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開放體,盡管現在我們有些政策還不盡合理,但我們的貿易開放度在全球算是非常高的了。我們吸引的外資,一年有1200億元,我們的所有行業,幾乎沒有例外,都是內資企業與合資企業、外資企業同場競爭的格局。大部分都是這個情況。這個逼得你不得不提高,不得不學習,于是大大拉動了中國經濟。
我們看了一下,戰后70年,只要滿足這個“三好條件”的,沒有一個例外都成功了。如果“三好條件”缺了任何一個,都不成功。所以,我們中國經濟要有信心,因為我們最滿足這個“三好條件”。
我給大家看一個數據。東亞經濟體,當它們的人均GDP達到美國的19%之后,它們是怎么增長的?日本在1956年達到美國人均的19%,就跟今天中國的情況一樣,增長速度8.6%,韓國10.8%,中國臺灣地區8.9%;接下來5—10年,日本9.4%、韓國8.6%、中國臺灣地區10.7%;再接下來10—20年,日本6.9%、韓國6.3%、中國臺灣地區8.2%,都比我們目前水平高,也比我們快。所以,我們應該有這個信心。你可以說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地區,是不是它們經濟規模比較小,是不是它們可以搞出口拉動,有一定道理。但是我想說,我們今天是大國經濟,也有自己的國內市場。安徽省和江蘇省是鄰居,江蘇省作為一個省,是全國人均GDP最高的省份,安徽省是全國倒數第六。一個倒數第六和一個第一,如果將這兩個省擱在一塊,就可以開展省際貿易。所以,安徽現在很牛,經濟增長很快。這就叫國內市場,叫大國經濟。我們這個情況是日本、韓國所不具有的。所以,我說要有信心。
2049年,同學們,你們那個時候正當年,而且你們的50多歲比我們現在50多歲更牛,因為你們的健康水平比我們要好,小時候要比我們吃得好,營養又比我們要好。所以,你們50多歲的時候相當于我們40多歲的時候,趕上好時光了。
2049年,中國經濟又會是怎么樣?我們不妨展望一下。
我不敢說我是預言家,坦率地講,我也不敢給出一個非常具體確切的數字,就用最好的和最壞的情況做匡算。最壞的情況是什么呢?最壞的情況,就是進入拉丁美洲式的增長。拉美是什么情況呢?拉美是前進10年,倒退20年,發生了金融危機、貨幣危機。拉美國家,當它們達到美國人均GDP的20%以后,它們是怎么增長的呢?經過了幾十年增長之后,它們達到了美國人均GDP的38%,我覺得我們不會比拉丁美洲國家還差吧,這個信心應該有吧。這個假設應該是安全可靠的,我們不至于比它們差吧。
就算是真的發生拉美這種情況,如果我們跟拉美發展路徑一樣的話,到2049年,我們的人均GDP水平是美國的38%,我們的人口是它的4倍,4乘以0.38,就是1.5,我們的總量將是美國的1.5倍。東亞國家日本、韓國目前都達到了美國人均GDP的75%左右,如果按這個算的話,2049年我們國家將達到美國人均GDP的75%,人口是它的4倍,4乘以0.75,將是3倍。2049年,中國總量將是美國的3倍。這是我認為最有可能的前景,你們最有可能碰到的情況??梢栽O想一下,今天我們覺得很難的很多問題,到了那個時候可能就不是問題了。周邊國家,誰還敢跟我們叫板,美國人還敢在南海插手嗎?插不上了吧。這個前景,大家一定要看到。所以,第二個百年目標,中華民族百年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了。我認為,我們更可能接近東南亞。畢竟我們和東南亞國家的文化、傳統差不多,文官體制、擇優任賢等,韓國、日本都是跟我們學的,我們是老師、正宗的。所以,我覺得這個前景可期。
我們的增長潛力,未來5年不應該是6.5%,我認為保守說,即使保守地說也應在7%以上。新增長點在哪里呢?
第一個增長點是城鎮化。城鎮化仍然是增長點,也包括與城鎮化相關的基礎設施投資。我們的城鎮化至今還遠遠沒有到家,大概只有53%的百姓長期住在城里,還有約47%的百姓長期在農村。即便進城的,也沒有完全安定下來。所以,城鎮化仍然是我們的一個增長點。哈佛大學有一個商學院教授,是一位印度人,寫過一本書,說以后的增長基礎是在金字塔的底層,有一定道理。我們收入分配的底層,就是一些還沒有進城的或者在城里面還沒有定居的這部分人,他們可能就是中國經濟未來消費的主力,也是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長點。
第二個增長點是產業升級。以鋼鐵行業為例,我們產能還要更新。實行產能更新,就會增加投資,就會改善環境。不光是鋼鐵,還有重化工業。我有一個觀點,我認為中國的重化工業,就是重工業和化工業,以后不僅要綠色化,而且應該重新布局在沿海,因為沿海一帶,第一是運輸方便,它可以把原材料從國際上運過來;第二是沿海一帶的污染擴散能力遠遠超過內地,因為有海風,海洋是巨大的吸納污染物的一個大磁鐵。所以,重化工業以后會朝著沿海走,內地搞輕工業。比如,東北以后就搞重型裝備,學習美國底特律,學習美國的威斯康星,學習美國的俄亥俄州,天冷不要緊,蓋個大廠房,關起門來,一年四季在里面干。東北要搞裝備工業,而不是搞重工業或輕工業,因為交通運輸不方便。中國經濟在地理上要重新布局,這也和產業升級有關。
第三個增長點是消費。消費增速未來會超過GDP增速。
總體說來,“三好條件”我們是滿足的,我們的人均GDP還是很低的,所以要有信心。不要聽到一些議論,說老百姓看不到前途,污染很嚴重,民營經濟投資很低,中國經濟不行了,產能過剩,債務水平很高。確實我們經濟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也不用回避,需要我們認真面對和解決。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講的要有明確的問題導向。但是,跟周邊的一些國家相比,我們好多了,所以要有信心。
4、中國經濟中短期存在的問題
中國經濟在2017年可能會面臨三大硬仗:
第一仗是必須打贏的,絕對不能輸,如果輸的話,中國經濟將倒退20年。第一仗是什么?就是要保持資金不外流和匯率穩定。
1.保持資金不外流和匯率穩定
我們現在的匯率在往下跌,主要原因是企業,包括民營投資者,都想往外跑。他們形成了一個預期,認為國內投資前景不好,人民幣會不斷貶值。2016年民間投資增速只有2.6%,歷史最低了,一般認為7%—8%是正常的,一些企業國內不投資,卻到國外投資了。預期匯率會跌。這個前景是什么?如果不管的話,這個匯率是無底洞。為什么是無底洞?因為政府手中的“糧食”,就是3萬億美元??梢猿鲎叩馁Y金是21萬億美元,是150萬億元人民幣。這150萬億元的現金加存款,從原則上講每一元錢都可以往外跑。如果老百姓形成一致預期,認為匯率每年會貶值5%以上,大家都把人民幣換成美元,換成美元后拿著不動,一年以后,再把美元倒成人民幣不就完了嗎?不就賺了5%以上嗎?人民幣理財產品哪去找5%以上的利率回報呢,找不到。
所以,這件事很危險。為什么危險呢?如果形成一致心理預期的話,匯率會大幅度貶值,資金會大幅度出走。資金一旦出走,外匯會減少,外匯一旦減少,中國人民銀行必須用外匯把人民幣買回來,這就形成惡性循環。國內的貨幣存量減少,企業家資金短缺,因為人民幣都拿去買美元了,如果再加上國際上進一步炒作,說人民幣還會進一步貶值,將發生拉丁美洲的模式,進10年退20年,進一步退兩步,中國會出現金融危機。這就是剪羊毛,這將是最大的悲劇。
怎么辦?毫無疑問,堅決打贏。必須要管住,雙管齊下,外匯市場要對沖,拿出真金白銀,穩定匯率。同時,嚴格控制資金外流。民營企業家要清醒,現在世界上最難賺錢的地方是美國,在美國賺到錢的,我一個也沒聽說過,我說資金不能盲目外流,既是為了宏觀穩定,也是保護我們的企業家。
第一場仗,保持資金不外流與匯率穩定是硬仗,必須打贏。第二場仗是口水仗,是輿論仗,是媒體仗,就是時刻準備應對貿易大戰。
2. 做好貿易大戰準備
雖然我不認為美國總統特朗普會發動全面的對華貿易戰爭,但我們也必須做好準備,因為中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已經大幅度下降,而且今天的中美經濟交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美國人整我們產品,我們就拿上文所舉的凱迪拉克開刀,凱迪拉克在美國可是很有名的品牌,是“國寶”。如果你打我,我就要打你。所以,貿易大戰,我認為,是一場熱鬧的媒體仗,現實層面誰也不敢全面打開。再說為什么特朗普不敢打全面的貿易戰呢?很有意思。特朗普總統是怎么上臺的?他是靠白人種族主義,是基層的那些藍領工人選他上去的。特朗普是靠民粹的辦法選上去的,但是特朗普用的人是什么人呢?他用的政府官員、高官,用我們過去的話來講是大資產階級,是華爾街的、大公司的,發了大財的人,都是大資本家,都是大企業家。這些人懂得打全面貿易戰的利害,不敢真打。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誰要是跟我們干的話,我們絕不退讓。就是這個道理。
第一場仗是短仗,第二場仗是輿論仗,第三場仗才是持久戰,也是最為根本的,就是要促進民營經濟投資回暖。
3. 促進民營經濟投資回暖
第三仗是要促進民營經濟投資回暖。這一仗是最根本的。第一場仗是短仗,第二場仗是輿論仗,第三場是持久戰。今天為什么很多民營企業家要出國?他們認為,國內投資環境不好。所以,一定要想方設法營造一個比較好的投資環境,讓我們自己的民營企業家留在國內。這場仗也非常重要,也得想辦法。前不久,媒體熱炒的曹德旺出國投資。盡管他到國外投資只是很少一點點,但曹德旺怎么可能到國外投資呢?在一些人看來,曹德旺是做汽車玻璃的,汽車玻璃廠必須和主機廠捆在一塊,運輸半徑不可能很長,不可能在美國生產汽車玻璃運到中國來組裝,這個成本也太高了。而中國現在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家。我們現在是一年2500萬輛,美國最高紀錄才1800萬輛,我們遠遠超過它。所以,曹德旺說半天,他是舍不得離開中國經濟??!這場討論很多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不管怎么講,作為民營企業家曹德旺提出的問題和引發的討論,說明我們還是必須想辦法營造一個比較好的投資環境,該減稅的就減稅,該減少勞動用工成本的要減少勞動用工成本。不要把企業家等同于資本家,不要打實體經濟靠虛擬經濟,具體不多講了。
再講兩個具體問題:
一是關于股市。股市當前是低迷的,就是藍籌股按照歷史數據比較,上證A股的平均市盈率,現在才15倍左右,美國是23倍。我們歷史上的中位數是20倍,很低了。所以,我認為股市是低估的。股市,聰明人是賺不了錢的,因為你太聰明了。在很多情況下,聰明人必須跟著傻子走。這是索羅斯的名言。索羅斯說,我賺錢,我不是靠什么數據分析。我是看那個市場轉變,當很多傻子開始往市場跑的時候,我就開始跑;當我預知很多傻子開始跑的時候,我先跑。雖然現在股市有些股票價格已很低,我也并不是說你要馬上去投資。目前來看銀行股非常低,有點類似于2013年的情況。所以,我認為對銀行股很多人太悲觀了。他們認為銀行呆賬太多,其實不是,仔細分析并不高,而且至少大銀行有充足的撥備。所以,誰要是有耐心的話,前提是耐心,你就先買銀行股,先等著銀行分紅,分紅的金額、比例應該會超過買銀行的理財產品,“潛伏”個兩三年,等股價上去以后,再收獲股價上漲的回報。這是股市存在的問題。
二是關于債務水平。很多人講中國杠桿率太高,中國風險太高。我想講兩個道理,第一個道理,中國經濟儲蓄率高,我們大量的資金在儲蓄。一般儲蓄率高的國家,杠桿率必定高,這是基本道理,就像日本的情況一樣。我們38%的國民儲蓄率,對應的是債務占GDP的260%,美國15%的國民儲蓄率,對應的也是債務占GDP的260%,誰高誰低?這個事要客觀搞研究,不能隨便聽人忽悠。我們的杠桿率嚴格意義上講不算高。我們的問題是,結構不太合理,中央債太低,地方債偏高,企業債偏高;而企業債里面國有企業債偏高,國有企業里面又是非盈利或盈利水平低下的國有企業債偏高,這是結構問題。所以,對中央提出去杠桿精神要精確理解,不是說整個債務水平要降,那是不合理的,你要降就要降到關鍵的地方。
5、中國經濟改革未來方向與措施
最后,講一講我們全面改革的方向與措施。改革措施非常多,都必須推出。我認為,直接與經濟運營有關的,主要有三個改革,如果改革能夠到位的話,經濟增速還能恢復一點。
1.投資、融資體制改革
投資、融資體制是一個重大問題。我們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包括地鐵、高速公路,融資渠道不好,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是由地方政府去投的,但是,大部分地方政府發不了債。怎么辦呢?借錢,去哪借呢?去銀行借,或者找信托公司借。信托公司是什么意思呢?信托公司是一只手把錢貸給地方政府,另一只手找大投資者把錢拿出來。
只不過跟銀行存款不一樣,這個錢是鎖定的,鎖定五六年,而銀行存款隨時可以取走的。信托公司也好,銀行也好,它的融資期限很短,就五六年,利率太高,所以,我們就變成地方政府用短債,用高利率、短債去支撐長期投資。這是大忌諱。投資忌諱期限結構不搭配。打個比方說,我要借錢上大學,但掙錢得五年以后,可我借的錢是一年的錢,我一年以后就得還這筆錢,你說行不行?這當然不行了。如果要借錢上大學,我應該至少借七年之后還的錢,七年以內你甭找我,我七年以后研究生畢業了,我掙錢了你再來找我要錢。所以,我們的基礎設施投資就是這個問題,相當于一個大學生借了一年的債,去支撐他讀四年大學,或者讀研究生,這能穩定嗎?不穩定啊,利率太高了。這樣,每年開學的時候都得折騰,我今年得借新錢了,自己折騰自己。所以,這個要改革。
怎么改?我建議要學習世界銀行的辦法,專門搞一個機構。這個機構不同于國家開發銀行,專門是搞基礎設施投資的,一只手去發債,由國家擔保,到市場上發債,發20年、30年期的國債,利率3%多一點;而另一只手,是到各個地方政府去調研,哪個地方政府適合修地鐵,適合修地鐵的時候,這個機構就專門負責管理地鐵的施工和經營。
這樣這個機構的兩只手就平衡了,也能約束地方政府,不像今天的地方政府,本屆政府借了錢,讓下屆政府、下下屆政府去還,他自己才不擔心這個債務問題呢。我們地方政府官員的任期,平均是三年半一任,三年半一換,才不會去管未來自己的債務水平呢?,F在這個機制是不對的,如果搞世界銀行這個模式,等于是外界的一個約束,這就正確了。這是講投資、融資體制的改革。
2. 建立誰投資、誰負責的機制
第二個改革就是:一定要建立一個誰投資、誰負責的機制。地方政府不要去干預這些企業投資。我們現在面臨什么情況?我們是鋼鐵產能過剩。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往往要保這些落后產能。政府主要是擔心,一旦落后產能被淘汰,稅收少了,就業少了。我們一定要形成一個獨立的完全的投資機制,這樣產能過剩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這是第一個。投資、融資體制改革,這個講了很多年,必須要改。
改革的關鍵是要形成正向激勵的導向,主要指的是政府官員。中國經濟起飛的最大經驗就一條,是地方政府經濟官員和地方企業家密切配合,招商引資,給企業家解決問題。地方政府經濟官員相當于本地最大的控股公司的一把手,相當于這么一個角色。但是現在有些政府官員熱情不夠高。為什么熱情不夠高呢?因為有些人認為不干事才能保官。全面從嚴治黨,要成為總書記所說的長效機制,從嚴治黨,治貪的同時要治不作為。
我個人認為應該持續抓好三件事:
第一講覺悟,不忘初心。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七一”講話深刻全面地闡述了這個問題。
第二講監督。光講覺悟不行,得監督。不監督,人是有可能變壞的。有權力必須有監督。
第三給激勵。干活干得好的人就能提拔,干得好的人得獎勵他,經濟待遇要上去。不能只講奉獻,如果非常清貧的話,久而久之是不能堅持的。
所以,講覺悟和給激勵是不矛盾的,誰說覺悟高的領導就必須當“活雷鋒”了,覺悟高的領導的孩子就不能出國讀書了,覺悟高的領導就只能住50平方米的小房子了,我認為這個不可持續。同時,對于那些不全面深化改革,保自己位子,不干事的,必須抓典型,像貪官一樣處理。所以,講覺悟,講監督,給激勵,得同步進行?,F在主要存在的問題是激勵不到位,對不作為,不落實深化改革措施的容忍度太高。
我們是大國大黨,許多發達國家都表示要學習我們的治理經驗,但我們也反過來要學習小國小黨,有益的也要拿過來參考。我個人認為要向新加坡學習。新加坡政府官員的工資是跟企業家對標的。新加坡政府官員一個比一個能干,新加坡人民進步黨也是講覺悟的。
我最近作了研究,新加坡人民進步黨很有意思:
第一講覺悟,也講為人民服務。
第二,講聯系群眾。每一個官員必須搞競選,下基層,定期跟群眾聯系,走群眾路線。
第三,還講激勵。政府官員的工資很高,而且能吸引人才。比如某位同學成績很好,畢業以后當了總工程師,但還沒有入黨。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就會邀請你入黨。他們不是在大學里發展黨員,他們是看你干得不錯,專業水平也很高,干事很廉潔,為人處事很到位,人民進步黨就說你來加入我們黨吧,給你安排當一個部長。
這是經驗啊。所以,我們要學習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的這個辦法,研究新加坡模式,不要簡單地排斥。我們共產黨人應該善于學習,應該是有胸懷的,只要你做得好的我們都要學。
第三個問題不展開說了,我個人的感覺是隨著反腐的深入,庸官的問題突出了,這個問題要解決。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來的一些決議到現在沒有很好地落實,一個原因是國有企業領導的工資上不去,激勵上不去,這樣一弄不敢干了。所以,要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這個激勵也是很重要的。在資本過剩的條件下,如何創造利潤與保證效率,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我個人認為,這三個重要的改革,如果到位的話,我們的增長潛力還能夠加速釋放。
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核心是解決社會主義制度的合格治理者問題。馬克思沒有看到革命后長期執政的問題,列寧重視培養專家,但專家不等于治理者,毛主席很注意與人民的血肉聯系,這些探索都很有意義。又紅又專,激勵約束,反腐反不作為,這些舉措都是為了解決社會主義制度的治理者問題。
最后,我總結一下,就是三句話:
第一,經濟結構已經向好,要珍惜,要呵護,一定不要葉公好龍,這是好事情。
第二,長期增長潛力還是挺高的,千萬不要悲觀。
第三,短期增速下滑有明顯周期因素,包括國際形勢不太好,短期內必須加快改革,催生新的增長點,包括城鎮化,包括消費,包括產業升級,只有這樣經濟能夠接上氣。
如果這些能到位的話,我想再經過一兩年,中國經濟增速不但會上去,而且質量會更健康。
(本文作者介紹: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金融系主任,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原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