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經濟50人論壇 王一鳴
依靠政府擴大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空間收窄,要求更加注重增強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再用“老辦法”穩增長,不僅投資效率會繼續下降,債務杠桿會繼續攀升,還將增大金融風險發生的概率,也難以從根本上扭轉經濟短暫回升后繼續下行的態勢。
穩中求進,充分體現了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態度。“穩”和“進”是辯證統一的,“穩”才能更好地“進”,更持久地“進”;“進”,才能更有效地保持“穩”,更高水平地實現“穩”。“穩”強調的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穩”,“進”強調的是在“穩”的基礎上科學有序的“進”。
穩中求進,才能更好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從經濟增長看,依靠政府擴大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空間收窄,要求更加注重增強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再用“老辦法”穩增長,不僅投資效率會繼續下降,債務杠桿會繼續攀升,還將增大金融風險發生的概率,也難以從根本上扭轉經濟短暫回升后繼續下行的態勢。
這就要求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急于求成的思想方法,扭轉拼速度、“彎道超車”和跨越式發展的傳統做法,保持戰略定力,更加尊重市場經濟規律,更加注重從供給側想辦法、出政策,著力釋放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矯正要素配置扭曲,使供需在更高水平實現新平衡,為需求釋放和經濟增長打開新空間。
從結構調整看,依靠“鋪攤子”擴大產能推動經濟增長受到產能過剩的約束,要求將經濟工作重心轉向提升產業價值鏈和產品附加值。進入新常態,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
這就要求我們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更加尊重價值規律、供求規律、競爭規律,通過市場競爭形成優勝劣汰的機制,通過市場價格調節供給和需求,引導市場主體提升產業價值鏈和產品附加值,邁向中高端水平,形成經濟結構的動態優化調整。
從動力轉換看,資源和要素大規模、高強度投入的條件深刻變化,要求更加注重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進入新常態,支撐過去30多年經濟高速增長的生產要素供求關系發生變化,發展動力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在市場倒逼下,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興起,但新動力規模總體偏小,還無法完全對沖舊動力衰減的影響,舊動力“唱主角”的格局短期還難以改變。
這就要求加快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率型轉變,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著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形成新舊動力有序接續、協同拉動的新局面。
穩中求進,才能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為實體經濟結構性供需失衡。這些重大結構性失衡雖有階段性政策性因素,但根本原因是體制機制性問題。
要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找出路,想辦法,通過深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場,增強價格機制引導資源配置的作用,實現供需在更高水平上的新平衡。
與此同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要拓展新領域:
1.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
2.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增強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3.把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限制信貸資金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
4.落實人地掛鉤政策,根據人口流動情況分配建設用地指標,提高住宅用地比例,加快研究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
(本文作者介紹:研究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責任編輯:馮夢雪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