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莫開偉
銀監會此次頒布的《指導意見》確定銀行業防控的十大重點領域,基本涵蓋了銀行業有可能發生風險的方方面面,可謂“盡善盡美”,能將銀行業現有可能暴發的風險“堵死”,也可有效預防未來新的金融風險發生。
4月10日,銀監會下發了《關于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對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提出十大項共計三十五條規定,明確銀行業風險防控的十大重點領域。
應該說,銀監會下發的《指導意見》是防范銀行領域風險再次累積的又一場監管“及時雨”,是正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防范化金融風險、確保金融穩健運行的最好實踐;可以形象地說,《指導意見》是銀監會再次開出醫治銀行疑難雜癥或包治“百病”的一劑猛藥,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眾所周知,當前銀行業存在的各種經營違規甚至是違法亂象,絕非偶然,其背后有許多推動因素,可以說它是銀行業務發展不規范、管理存在漏洞及各種社會因素攪在一起綜合發酵的結果。;對此,必須全面診斷,綜合施治,開出藥效齊全的猛藥,才能最終遏制各種金融亂象,有效防范化解銀行經營風險。
銀監會此次頒布的《指導意見》確定銀行業防控的十大重點領域,基本涵蓋了銀行業有可能發生風險的方方面面,可謂“盡善盡美”,能將銀行業現有可能暴發的風險“堵死”,也可有效預防未來新的金融風險發生。
首先,目前信用風險仍是銀行經營風險產生的主因,表現為銀行信貸風險底數不清、存量信貸風險得不到及時處置、增量信貸風險又沒有得到有效控制,且一些銀行機構緩釋信貸風險能力又不高,信用風險會越累越大。針對這種信用風險現狀,《監管意見》要求銀行嚴格落實信貸及類信貸資產的分類標準和操作流程,真實、準確和動態地反映資產風險狀況,加強統一授信、統一管理;加強新增授信客戶風險評估,嚴格不同層級的審批權限;加強授信風險審查,有效甄別高風險客戶,防范多頭授信、過度授信、給“僵尸企業”授信、給“空殼企業”授信、財務欺詐等風險;無疑這些監管規定能從根本抑制銀行信用風險的發生。
其次,流動性風險是目前銀行業金融業務創新和中間業務興起而新暴露的風險隱患,表現為通過同業業務、投資業務、托管業務、理財業務等繞開信貸規模和逃避監管,容易導致高杠桿加劇資產泡沫、期限錯配等流動性風險。對此,《指導意見》要求銀行將所有中間業務納入流動性風險監測范圍,制定合理的流動性限額和管理方案,完善流動性風險治理體系,擴大風險監測覆蓋面;加強重點機構管控,創新風險防控手段,定期開展壓力測試,完善流動性風險應對預案,等等,可謂擊中了流動性風險監管的要穴,具有非常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再次,目前債券市場投資尚處“粗放經營”狀態,表現為一些銀行機構對債券交易合規性審查不嚴,風險控制流于形式,導致債券回購和質押融資失控,致使各種投資杠桿無限拉高;加之債券投資久期管理脆弱,出現不少債券違約的企業將債券違約風險向信貸業務傳導,并引發社會不穩定,加大了金融風險。對此,《指導意見》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健全債券交易內控制度,強化債券業務集中管理機制,加強債券風險監測防控,嚴格控制投資杠桿,確實會產生較強的監管抗病毒療效,能有效化解債券違約風險,保護廣大普通投資者利益。
第四,目前銀行同業業務也暗藏諸多玄機,成了銀行資金“空轉”和“體內循環”的重要通道,表現為沒有做實穿透管理,致使交叉金融業務與風險控制能力不匹配,產生了大量金融監管套利空間并滋生大量風險隱患。對此,《指導意見》要求銀行強化同業業務整治,從嚴控制業務增量、做實穿透管理、消化存量風險、嚴查違規行為,無疑對銀行業當頭棒喝,是一劑讓銀行業保持清醒并謹慎規范同業業務的良藥。
第五,目前銀行理財業務和代銷業務亂象較多,表現為沒有分賬管理、不盡好告知義務,將代銷產品與存款或自身發行的理財產品混淆銷售,甚至自設資金池;還有不同理財產品主體之間的暗地利益輸送;更為嚴重的是出現了少數銀行員工的“飛單”行為,嚴重損害了投資人利益和銀行聲譽。對此,《指導意見》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理財業務風險管控,規范銀行理財產品設計,加強金融消費者保護,審慎開展代銷業務,確實能有效遏制理財業務及代銷業務亂象,也使銀行能及時化解由此而產生的各類風險。
第六,目前房地產信貸風險仍是懸在銀行頭上的一柄“利劍”,表現為房地產企業或房地產個人按揭貸款仍保持較快增長態勢。據最近27家上市銀行2016年年報披露,去年個人房貸增量為4.25萬億元,較2015年全年2.25萬億元,增幅近九成。這不僅與中央嚴控房地產信貸及“房子是用來住”的政策要求不相符,且也正推高銀行信貸潛在風險隱患。對此,《指導意見》要求銀行分類實施房地產信貸調控,強化房地產風險管控,加強房地產押品管理,做好房地產信貸壓力測試,確實能起到扭轉銀行房地產信貸增幅過快、過猛的局面,有效降低銀行房地產信貸風險。
第七,目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仍是懸在銀行頭頂的“堰塞湖”,表現在政府債務總量較大,據統計各種隱性的、顯性的債務近30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雖有所化解,但都是靠發行債券進行的債務置換,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到期償還問題,實質性風險隱患仍沒消除;且隨著今后新的地方政府發債規模開閘,銀行風險呈放大可能。對此,《指導意見》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嚴格落實相關法律法規,強化融資平臺風險管控,規范開展新型業務模式,加強對高風險區域的風險防控,可謂切中了“脈搏”,對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起到了“點穴”功效。
第八,目前互聯網金融風起云涌,正成為我國新興金融業態的生力軍及對傳統金融業起到顛覆作用的“掘墓人”;但由于金融監管制度設計滯后及監管部門不明確,致使互聯網金融一直游離于灰色地帶,以P2P平臺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發生不少卷款跑路、非法集資等驚天大案;且“校園貸”、“現金貸”異化為赤裸裸的高利貸,嚴重危害了金融穩定和民眾財產安全,且其風險也有不斷向銀行機構傳染的危險。對此,《指導意見》要求各有關部門持續推進網絡借貸平臺(P2P)風險專項整治,穩妥推進分類處置工作,督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加強整改,適時采取關、停、并、轉等措施;做好校園網貸、“現金貸”業務的清理整頓工作,確實是一劑擠掉滋生在互聯網金融身上“金融毒瘤”的有效藥方。
第九,目前我國金融外部風險較大,主要表現為地下錢莊抽逃外匯及逃避外匯監管導致我國資本外流現象嚴重;各種擔保公司和小貸公司從事非法高利貸者不在少數;社會非法集資不僅得不到有效控制,反而有呈迅猛增長態勢,一些非法集資大案動輒幾十億元、上百億元,涉及數省上萬民眾,釀造了巨大社會金融風險,這一切也讓銀行難以獨善其身。對此,《指導意見》要求銀行重點防范跨境業務風險和社會金融風險,加強境外合規管理,及時排查反洗錢和重點領域合規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防止民間金融風險向銀行業傳遞,確實對銀行業防范風險起到了有效警示作用。
最后,近年銀行領域暴發了不少大案要案,比如理財“飛單案”、票據詐騙案、騙貸案等等,主要原因是內控機制存在漏洞,監控制度執行不嚴,讓居心叵測的銀行員工得以內外勾結,給投資者和銀行自身造成了巨大損失和風險隱患,并引發了一系列群體性事件,嚴重威脅了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對此,《指導意見》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案件風險防范,強化信息科技風險防控,有防防范外部沖擊風險,加強預期管理,維護銀行業經營穩定,確實起到了督促銀行業重新認識風險內控重要性的作用,不斷夯實各類內控監管制度基石,讓銀行始終運行在健康安全軌道上。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財經評論人、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琛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