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莫開偉
銀行信貸發生這種可喜變化的原因,除了媒體披露的企業中長期 貸款大幅增長與9月地方債置換規模下降(9月地方債券置換規模為2447億元,較8月的7134億元顯著回落)及PPP項目密集落地有關、企業信貸融資有 所改善等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因素還在于銀行信貸觀念有所轉變推動了信貸投向的變化。
央行18日公布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22萬億元,比過去5年該月平均貸款增量的0.76萬億元多出0.46萬億元。代表實體經濟“流動性陷阱”的M1與M2之間的“剪刀差”有所 趨緩,繼8月出現歷史性收窄后,9月繼續收窄。這些都表明銀行信貸資金流向傳遞出了明顯的“向實”信號(10月20日第一財經網)。
看到這則新聞,讓人頗感興奮,因為這樣振奮人心的消息恍若隔世。這則消息能引起社會各界興奮的原因有三:一是實體經濟信貸占比份額有所上升,經濟格局已在悄然發 生變化。在9月銀行信貸增加的1.22萬億元中,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6182億元,比上月多增4973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當月增量占各項貸款增量的50.9%,比上月高出38.2個百分點。這表明企業投資和信貸需求上升,實體經濟有所企穩;也反映出銀行信貸策略正從“重零售、輕公司”向 均衡投放轉變。二是改變了七、八兩月70%以上信貸資金投向房地產及住戶個人按揭房貸的趨勢,樓市調控政策已生效力,住房貸款有所降溫。
9月份個人住房貸 款雖繼續擴張新增4759億元,同比多增2055億元,但占新增貸款比例已降至39%,這是一個難得的結局。三是實體經濟1至9月信貸增長總額仍大于住戶 部門貸款,表明銀行信貸重心已轉向到實體企業身上。據央行數據,前三季度全國銀行機構人民幣貸款增加10.16萬億元,同比多增2558億元。其中,住戶 部門貸款增加4.72萬億元 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5.27萬億元。
而銀行信貸發生這種可喜變化的原因,除了媒體披露的企業中長期 貸款大幅增長與9月地方債置換規模下降(9月地方債券置換規模為2447億元,較8月的7134億元顯著回落)及PPP項目密集落地有關、企業信貸融資有 所改善等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因素還在于銀行信貸觀念有所轉變推動了信貸投向的變化。
央行銀行家問卷調查顯示,三季度有59.4%的銀行家認為貸款需求增長 由企業投資增加導致,這一比重較二季度提高了3.7個百分點。尤其值得提出的是9月末,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9.92萬億元,同比增長15.9%,增速比去 年同期高1.4個百分點,比大型企業和中型企業貸款增速分別高6.8個和9.9個百分點,比各項貸款增速高2.9個百分點。
這一切都表明, 實體經濟離不開銀行信貸支持,只要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信念不動搖,就能打破目前經濟僵局;銀行只要持續按這個信貸投放路徑走向去,堅持真心實意地將信貸資 金投向實體經濟,不僅能有效扭轉實體經濟持續惡化的生存環境,而且也會為完成今年“三去一降一補”經濟任務奠定扎實基礎。
但現在問題是,不 少銀行在經濟急劇變化中缺乏應有定力;尤其在資產配置荒下,難以消除心中追逐高風險高回報的“魔鬼”,不自覺地將信貸資金投向虛擬經濟領域,甚至還會盲目 推高泡沫產業。而且每次宏觀調控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一些銀行部門不去積極主動地配合中央政府的宏觀決策要求。
總之,在各種利益誘惑面前,銀行在支持實 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總存在搖擺不定傾向,信貸資金“入實”也總存在“三心二意”傾向;也正是由于銀行存在這兩種傾向,才是中央政府制定的信貸支持實體經 濟各類優惠政策或被大打折扣,無法執行到位,或干脆偏離了支持實體經濟本位,使大量信貸資金投向房地產、產能過剩產業或政府主導的各類政績工程或形象工程,使實體經濟信貸資金獲得之門越走越窄,最終使大量中小微企業陷入了融資難、融資貴怪圈而無法解套。
近年,我國東南沿海大量中小微企業出現的關門潮、跑 路潮、倒閉潮除了受國際國內經濟環境因素影響之外,一個重要因就是缺乏信貸資金的“接濟”和滋潤,最終成了資金“餓死鬼”。
而要消除銀行信 貸資金“入實”三心二意傾向,扭轉實體經濟信貸投入不足現狀,關鍵還需銀行部門做到三個轉變:一要轉變思想觀念,堅定支持實體經濟信念不動搖。各級銀行機 構應用長征精神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不怕困難,攻堅克難,百折不撓,把支持實體經濟當著關系銀行業能否發展、經濟能否振興的使命去履行。
二要 轉變經營觀念,堅持“薄利多銷”經營原則不動搖。實體企業尤其是制造業往往都屬中小微企業,利潤低,無法承擔高成本資金;對此,各級銀行機構應堅決消除信 貸高利心魔,摒棄一切私心雜念,在支持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選擇上,毫不猶豫地選擇實體經濟,與實體企業建立深厚“感情”,克服資產配置荒困惑,主動尋找 信貸項目;根據轄內實體企業制定切合實際的信貸支持計劃,滿足實體企業有效信貸需求,做好實體經濟的“貼心人”和“救護員”。
三要轉變決策觀念,堅持牢牢 服從中央宏觀決策不動搖。近年,銀行在支持實體經濟上效果不明顯,問題癥結在于沒有樹立“一盤棋”思想,對中央有關優惠政策產生抵觸情緒,執行不到位,不 積極主動配合中央宏觀調控大局;不少銀行機構對中央決策視而不見,搞小動著,將資金暗地投放虛擬產業經濟領域,使信貸資金“脫實入虛”,嚴重影響了實體企 業發展。對此,各級銀行機構在今后信貸經營中,做到三個服從:即一切服從中央政府宏觀調控決策大局;一切服從經濟發展大局;一切服從于實體經濟發展需求大 局,將銀行與實體企業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同甘共苦,共同承擔振興中國經濟的重任。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財經評論人、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琛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