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金融e觀察(微信公眾號:sinaeguancha)專欄作家 李庚南
P2P網貸行業作為一種新生業態,一直以來都徘徊在“非法集資” 的邊緣,或許從出生那天起就被打上了非法集資的印記。對于亂象叢生的P2P網貸行業,確實已經到了需要快刀斬亂麻的時候,唯有通過重拳出擊,來一場暴風驟雨式的整治,方可遏制如病毒蔓延式的詐騙跑路事件。
生,還是死?這對于眾多P2P網貸平臺而言已不只是一個深奧的哲學問題,而是當下必須直面的命運了,當互聯網金融整治風暴來臨的時候。
日前,國務院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決定下半年組織開展全國非法集資風險專項整治活動,對民間投資理財、P2P網絡借貸、私募基金等重點領域的風險點進行全面排查, 重拳打擊非法集資。P2P網貸行業作為風險高發頻發領域,將是這次專項整治的主要對象之一。
盡管運動式的整治并非理想的監管方式,甚至也并非管理層的本意。但是,對于亂象叢生的P2P網貸行業,確實已經到了需要快刀斬亂麻的時候,唯有通過重拳出擊,來一場暴風驟雨式的整治,方可遏制如病毒蔓延式的詐騙跑路事件。
P2P網貸行業作為一種新生業態,一直以來都徘徊在“非法集資” 的邊緣,或許從出生那天起就被打上了非法集資的印記。
雖然非法集資活動一直是監管層打擊的對象,但管理層在對待互聯網金融這一新生業態方面,采取的是呵護與包容態度,并未對其設置任何準入門檻和監管措施,客觀上致使行業野蠻生長。
但罪或者不罪,非法集資的行為都在那里。實際上,如果嚴格按照現行的相關法律法規,幾乎所有P2P平臺都或多或少沾染了非法集資的痕跡。
從法律層面看,按照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對非法集資行為的界定,P2P網貸平臺大多難脫非法集資的“干系”。最高法院《非法集資的司法解釋2010年》第3條規定,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20萬元以上或涉及公眾存款對象30人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100萬元以上或涉及公眾存款對象150人以上的……應當被追究非法集資的刑事責任。從P2P網貸平臺發布的融資標的或者理財產品看,融資金額動輒數百上千萬元,鮮有20萬元以下的標的,所涉及的公眾對象更是眾多。因此,無論是純粹的個人或企業融資行為,借款人借助P2P網貸平臺,向社會公眾借款并許諾本息回報,其行為從嚴格意義上看大多已觸碰非法集資“紅線”,構成事實上的非法集資。
不要以為這僅是借款人的行為,與提供信息中介的P2P網貸平臺無關。按照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和公安部2014年聯合下發的 《非法集資司法解釋2014年》規定,“為他人向社會公眾非法吸收資金提供幫助,從中收取代理費、好處費、返點費、傭金、提成等費用,構成非法集資共同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也就是說,P2P網貸平臺需要為借助平臺實施的非法集資行為承擔連帶責任,甚至被追加為非法集資“共犯”。
因此,即使純粹意義上的、相對規范的P2P網貸平臺也很難“洗清”非法集資的嫌疑,成為直接或間接的非法集資主體。更何況,還有很多運作不規范的P2P網貸平臺,存在自融行為或實際上充當金融中介,直接從事非法集資活動。一些缺少資金的企業或個人頂著互聯網金融的光環,自設P2P網貸平臺,作為自己融資的工具。通過發布虛假的高利借款標的募集資金,采取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模式,短期內募集大量資金。一些P2P網貸平臺通過第三方為投資者提供了本金和收益擔保,自建資金池,成為準金融中介。
從行政管理角度看,剖析P2P網貸平臺的功能設計及運作模式,也往往難脫非法集資的嫌疑。2014年4月21日,在國務院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明確P2P網貸有三種情況涉及非法集資:(1)理財-資金池模式;(2)不合格借款人導致的非法集資風險;(3)龐氏騙局模式,即平臺發假標自融,借新還舊。前不久央行牽頭多部委出臺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列出了關于P2P網貸的負面清單,要求P2P不得設立資金池、自融自保、期限錯配、期限拆分;除信用信息采集、核實、貸后跟蹤、抵質押管理等業務外,不得從事線下營銷;對于P2P和股權眾籌平臺,未經批準均不得從事資產管理、債權轉讓、股權轉讓、股市配資等業務。
只要登錄“網貸之家”平臺,看一看各平臺的產品展示、營銷說明,便可一目了然:至少在自動投標、債權轉讓等功能設置方面難脫非法集資的嫌疑。據筆者對網貸之家數據分析,“網貸之家”排行榜前100家P2P平臺中,75%可以自動投標,79%可以債權轉讓。盡管自動投標、債權轉讓等行為并不等于資金池,但在行業自律尚非常脆弱情況下,極易滑向“資金池”,觸碰監管“紅線”,進而具備非法集資的要件。
對于一些運作相對規范的P2P網貸平臺而言,開展行業整治或許正是他們所期盼的,因為他們希望遠離“劣幣驅逐良幣”的懸崖。但是,如果嚴格按《非法集資司法解釋2014年》執行起來,恐怕絕大多數平臺都難脫非法集資的干系。這就要求這次整治活動應該設置一個合理的度,畢竟整治的目的還是為了促進互聯網金融更健康地發展。
那么,如何設置和把握P2P網貸平臺整治的度?
如果純粹從P2P網貸行業整治出發,筆者以為,當務之急是如何重拳出擊,打擊P2P平臺“跑路”,加大各部門聯合懲戒力度,遏止“跑路”現象,營造不敢逃、不能逃、不想逃的氛圍。在此基礎上,加快推進網絡借貸管理辦法落地。要通過提高準入門檻,扎好籬笆,將一些抱有“詐騙”初衷的不法分子擋在門外;要通過設置監管紅線、明確負面清單、強化過程監管,有效隔離風險;同時建立相應的退出機制,包括建立相應的風險保障、追償機制以及平臺破產后對已存續的借貸合同的維護機制等。
在此,筆者依然要重復一句曾在《P2P網貸真的可以不需要設門檻嗎》中說過的話:如果我們的監管還沒有強大到能及時識別風險、及時發現違規行為并予以處罰,如果還不能產生使P2P平臺不敢跑、不能跑、不愿跑的震懾力,那么設立必要的市場準入門檻,將風險關口前移顯然是理性的選擇。
如果從打擊非法集資角度出發,筆者認為,需要合理劃定P2P網貸與非法集資的界線。應將P2P網貸平臺違規行為或不規范行為(實際上,至今還沒有明確的監管規制出臺)與非法集資區分開來,切忌簡單歸類、“一刀切”。前者有待相關監管規制的出臺及規范,后者則應對照非法集資的核心要件,對涉及非法集資的堅決依法處置。就P2P平臺直接涉嫌非法集資方面,重點是設資金池,搞自融、設立虛假標等。關鍵是看投資標的背后是否對應了真實的融資需求,以及所吸收的投資資金的所有權是否實際轉移至P2P 平臺。
不能忘記的是,整治互聯網金融的宗旨應該最終落到保護投資人(消費者)權益上來。筆者始終認為,監管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護消費者權益,促進P2P行業的良性發展。因此,應以保護消費者(投資人)為核心和基本出發點,堅持適度監管原則,把握好監管邊界。既要看到P2P網貸可能涉及非法集資的負面性,堅決重拳出擊,及時清理掉行業中資金池、自融、無標假標等偽互聯網金融企業,清除P2P網貸行業的“害群之馬”;又要從經濟發展客觀現實需求及監管資源狀況考量出發,客觀看待P2P網貸行業在缺乏監管規制下滋生的不規范問題,比如自動投標、債權轉讓等模式。在這方面,應堅持制度先行。沒有合理的規制又何談規范?
誠然,大亂還需大治,但運動式的整治治標未必治本。如果不能盡快從制度上解決互聯網金融存在的問題,那么P2P網貸亂像或將在整治后死灰復燃,而代價則是更多老百姓的錢袋子被無情刺破!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我們期待P2P網貸行業在整治風暴中實現涅槃重生。
(本文作者介紹:先后供職于工商銀行、人民銀行,現為銀行監管部門人士,長期負責小企業金融服務推進工作,潛心研究小企業金融服務問題。)
責任編輯:鄒楓 SF168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