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近日,中國銀保監會與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在差異化資本監管的基礎上,對風險加權資產計量規則進行了調整修訂。與此同時,《辦法》首次明確了銀行投資資產管理產品的資本計量標準,引導銀行落實穿透管理要求。
作為大類資產配置的重要力量,在各項風險加權資產計量規則調整,特別是資管產品資本計量標準明確后,銀行資產配置將受到哪些影響?新規對于基金、理財子公司等資管產品發行方而言,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對標巴塞爾Ⅲ國際監管要求,《辦法》最重要的就是對風險加權資產計量規則進行了調整修訂。
根據我國國情,《辦法》增加了多項中國特色監管要求,特別是對三檔銀行的差異化監管思路,在“巴Ⅲ協議”統一資本管理辦法的基礎上,還設計了第二檔、第三檔銀行的信用風險權重法計量規則。
在債市配置方面,與上一版《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相比,《辦法》將地方一般債風險權重由20%下降至10%,在“巴Ⅲ協議”基礎上細化并新增投資級公司、中小企業兩類,將這兩類權重從100%分別下降至75%、85%,對二級資本債等次級債,以及TLAC的風險權重由100%上調至150%。
此外,針對6家第一檔銀行劃分為ABC級銀行債權,對3個月以上銀行債權風險權重由25%提升至40%,信用風險評級低的銀行發行的存單或金融債風險權重將提升更高;針對第二檔銀行則不進行銀行評級劃分,權重統一提升至40%。
在上述調整中,《辦法》對于以二級資本債為代表的次級債調整備受市場關注。
民生證券在研報中指出,二級資本債風險權重提升,可能導致中小行資本補充難度增大?!按笮幸蚱滟Y本充足率高、資本補充來源豐富,所受影響預計有限,但中小銀行資本充足率相對較低、市場偏好較低之下二級資本債互持現象也較為普遍?!泵裆C券表示,風險權重上升在短期內將提高中小銀行持有成本,長期內或將導致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壓力增大,引致銀行間信用進一步分化,需關注未來中小銀行二級資本債不贖回風險。
某銀行機構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大行之間二級資本債的互持沒有中小銀行那么普遍,其配置主要是出于市場化配置投資的需求,而且主要是通過理財產品等資管產品持有,自營投資規模相對占比較小。
“二級資本債對銀行的性價比有所下降。”平安證券固收團隊在研報中指出,截至2023年1月末,銀行二級資本債規模約為3.2萬億,其中銀行自營投資的規模約為1萬億。
不過也有券商分析團隊表示,市場對二級資本債風險權重上調有所預期。
光大證券指出,銀行表內自營資金配置二級資本債的規模較小,即便風險權重系數上調至150%,對已配置次級債的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的擾動不足10bp,不會造成銀行大規模集中拋售。從銀行配置二級資本債的訴求和特點看,銀行自營投資二級資本債的最主要考量是“換量”,投資具有很強的行政導向,且對于部分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安全邊際不足的銀行而言,未來不排除通過委外代持二級資本債,進而起到節約資本的效果。目前,市場已充分消化二級資本債權重上調預期,新規影響不會太大。
某股份制銀行資產負債部相關人士向記者提到,2021年以來受到資產荒與理財凈值化波動影響,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債券成交活躍度顯著提升,特別是在2022年第四季度銀行理財贖回潮沖擊下,二級資本債券換手率更高。Wind數據顯示,2022年四季度我國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債券換手率達到69.42%,而前三季度分別為48.09%、44.58%、49.62%。
“資本作為商業銀行經營最為稀缺的資源之一,需要盡快開展依照新規口徑的定量測算與影響評估工作,提前部署必要的資本補充措施,避免意料外的資本計量結果對業務發展帶來的影響?!碑咇R威中國在相關解讀中指出。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修訂首次明確了商業銀行投資資產管理產品的資本計量標準,引導銀行落實穿透管理要求。
參照國際標準,征求意見稿提出三種計量方法,分別是穿透法、授權基礎法和1250%權重,并詳細規定了各方法應滿足的條件。
“辦法對資產管理產品的風險加權資產計量提出了穿透法、授權基礎法、1250%三種處理方式,其中無法穿透的部分將采取更審慎的計量規則,而存在三層及以上嵌套的部分將直接采用1250%風險權重。這意味著銀行從資本節省角度,應提升對資產管理產品底層資產風險情況的掌握情況,減少多層嵌套等復雜資產管理產品。同時,辦法還加入了杠桿調整,例如基金產品,將在底層資產的平均風險權重基礎上,乘以基金產品的杠桿率?!逼杖A永道金融業合伙人陶欣對記者分析道。
“新規對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與信息透明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京科技創始人楊劍波指出,對于銀行而言,投資無法穿透的基金可能會導致計提資本的增加,從而驅動基金公司披露底層資產和權重。他認為,《辦法》吸取金融危機的教訓,避免金融產品過于復雜掩蓋了底層資產質量的本質。
某資管機構業務專家向記者介紹,在目前貨幣基金、債基包括公募專戶產品的資本計量實踐中,主要按授權基礎法,即如果不滿足采用穿透法計量資產管理產品風險加權資產的實施條件,但可以利用資產管理產品募集說明書、定期報告、資產管理產品披露的其他信息等劃分資產大類,則可以按照資產大類的最高風險權重進行計量。這主要是因為作為投資人,機構無法實時觀測到基金產品的調倉動作,在調倉后才能獲得報表,因此無法使用穿透法計量。
陶欣也表示,根據征求意見稿,資管產品和資產證券化能否穿透管理,涉及的相關資本計量差異很大。他認為,這對作為資管和ABS產品持有方的銀行的投資業務管理和數據收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同時也將促進相關產品的發行方提供有關產品底層資產情況的更多數據和信息,對提升金融市場整體透明度均有益處。
與此同時,陶欣也提到,表外業務的調整影響不容忽視。他指出,可隨時無條件撤銷的對公貸款承諾想要繼續采用0%的CCF(表外信用風險轉換系數),需要滿足貸前、貸中、貸后一系列管理要求;對金融機構和個人的可隨時無條件撤銷的貸款承諾CCF為10%;未使用的個人循環貸款授信額度需要計算風險加權資產,其影響由信用卡擴展到循環類的個人貸款(包括可能支持循環額度的線下貸款、線上自營貸、聯合貸等);一年以內國內信用證的CCF從20%調整為100%。這些調整將導致信用風險RWA明顯增加。
(本報記者唐曜華對本文亦有貢獻)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