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繼部分理財產品“T+0”贖回受限后,為提高投資者的投資體驗,不少銀行理財公司優化了部分理財產品普通贖回流程,推出了“T+0.5”贖回到賬服務,將到賬時間提前。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部分理財產品大額贖回通過普通贖回T+1到賬,使原有的流動性優勢消失,投資者可能會將目光轉移至貨幣基金,短債基金等類活期產品上。同時會增大流動性風險,對于銀行理財系統的估值和清算效率等各項流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高普通贖回到賬效率
工銀理財日前發布消息稱,近期其管理的4只“鑫添益”系列理財產品已率先實現兌付效率提升,贖回資金到賬時間由原來的“T+1”變成“T+0.5”,即投資者資金最早可在“T+1”日的中午前到賬。據介紹,此次工銀理財首批實現“T+0.5”到賬的產品為“鑫添益”系列的4只產品,均為工銀理財穩健低波的每日開放型產品。
記者注意到,目前已有工銀理財、平安理財、浦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宣布部分開放式理財產品可實現“T+0.5”贖回到賬,亦有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贖回到賬時間也由“T+1”縮短至“T+0.5”。興業銀行客戶經理告訴記者,去年開始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贖回到賬時間陸續調整為T+1,但是基本上第二個工作日上午就可以到賬。該客戶經理還稱,理財產品資金贖回到賬時間“T+1”和“T+0.5”均是第二個工作日到賬,但到賬時間提前半日,這也符合現金管理新規中的要求。
某股份制銀行支行網點的理財經理表示,一般來說,理財產品普通贖回到賬時間是在T+1日交易時間結束的下午3點,而贖回到賬時間縮短至“T+0.5”后,實際上是大幅提升了資金使用效率。對一些要求資金使用率的投資者來說,相當于為投資者贏得了1個交易日的資金使用時間。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兌付效率實現“T+0.5”的理財產品,其投資范圍通常是固定收益類資產,如現金、銀行存款、央行票據、同業存單等,這類資產具有較高的流動性和安全性,可在較短時間內變現。
流動性風險亟待防范
在受訪人士看來,銀行在改進理財產品普通贖回到賬效率的同時,也要注意防范風險。
去年央行、銀保監會聯合印發的《關于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申購/贖回確認時效由T+0轉為T+1。從銀行的角度而言,申贖規則調整可以避免大量申贖造成的流動性風險。那么,如今所謂的“T+0.5”是否合規?
明明認為,理財產品資金贖回“T+1”和“T+0.5”均是第二個工作日到賬,直接來看沒有違反規定,但是“T+0.5”贖回是否有“打擦邊球”的嫌疑,主要看是如何實現這一承諾的,如果銀行單純通過提升業務效率,自然是滿足監管本意的,但如果部分機構是通過找托管行墊資或其他方式變相融入資金,則有可能與監管初衷相違背。
基于上述問題,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后杜陽建議,銀行及理財公司仍需要充分發揮投研優勢,持續創新滿足客戶需求的替代性產品,以實現業務的可持續發展。同時要不斷提升產品的信息披露水平,進一步強化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風險管理尤其是流動性風險管理能力,將保證投資者合法權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根據理財產品性質和風險特征,建立健全理財產品流動性風險管理制度,并定期評估完善,做好壓力測試。完善投資者集中度管理,制定明確的認購和贖回限制,要對巨額贖回制定應急計劃,日常做好監測、管控和評估。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