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 陶然
新浪財經訊 “過去我們總講,經濟一直在增長,但大部分投資者沒有在我們的資本市場里賺到和我們經濟增長相匹配的投資收益,我們的制度建設和海外成熟市場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是原因之一。”中融基金總裁助理、權益投資部總經理田剛在參加新浪“預見2020·中國分析師大會”接受采訪時表示。
他認為,如何更好地實現兩者匹配,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在金融開放的機遇與挑戰下,在資本市場實施制度改革和創新。另一方面,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投資策略都會決定其收益。
田剛認為目前市場上諸如新股破發等現象對投資者教育有深遠意義,未來,“核心資產”仍會體現出非常長的韌性,他期待資源能夠真正有效配置。對于2020年的投資策略,他認為機會相對均衡,排序為科技、低估值周期和可選消費,重點看好的行業包括消費電子、傳媒、汽車家電、醫療健康等。
田剛,中融基金總裁助理、權益投資部總經理。復旦大學金融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多年保險機構投資管理、大類資產配置經驗。曾任人保健康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歌斐資產全委投資業務董事總經理。2016年6月加入中融基金。
金融對外開放現機遇挑戰 市場重在制度創新
科創板開板、注冊制改革、外資與長線資金流入加速……2019年,我國金融開放步伐馬不停蹄,資本市場也有了深遠發展。
在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快車道”上,每個參與者都對市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田剛看來,從長遠的角度說,加大金融行業對外開放,大的背景是整個國家加大對外開放,對資本市場是非常有利的事。他認為,這不僅會給市場帶來更多的國內增量資金,同時,一個更加開放的資本市場對于境外投資者來說吸引力也是不斷增強的。
當然,有機遇必有挑戰。這種挑戰存在于制度中,要求市場必須去加快探索與改革;也存在于參與者中,要求他們必須去變化和適應。
在這一年中,資本市場有了諸如注冊制實施之類的改變,與之配套的一些政策也成為投資者關心的核心問題,田剛稱,退市、投資者保護等制度設計未來能夠有所突破并且堅定實施是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重要制度基礎。
另一方面,我國老齡化已經開始,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提高人均勞動生產率,把經濟增長質量提上去,核心的內容便是創新。當然,創新本身也需要很多制度去支持,比如科研體制。田剛表示,“這兩個方面的制度創新是相互呼應的”。
而對于市場的參與者而言,挑戰也是無處不在。就拿基金行業舉例,中國的資產管理機構和海外成熟市場打拼多年的機構相比,無論是投資管理還是客戶服務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也要求國內基金公司在內的資產管理機構對于投研體系、金融科技、專業人才等方面做更多的準備。
他表示,中融基金正在布局很多創新業務,在投研體系、金融科技、專業人才等方面的準備也在不斷加強,希望能夠實現作為基金行業一員最重要的職責。
田剛長期看好我國資本市場,他表示無論是資本市場以內還是以外,困難總能孕育機會,“我們對中國的未來要有‘四個自信’”。的確,中國經濟正走在正確道路上——改革路上,資本市場正在不斷磨礪中逐漸成熟起來。
破發等現象有教育意義 期待資源真正有效配置
最近,“滬指十年未漲”的說法引起了各界的廣泛討論,這也代表著投資者對于自身投資收益的擔憂。
對此,田剛表示,事實上很多其他指數的歷史表現比上證綜指都要好,且上證的編制方法很多時候沒有反映出市場結構的變化。“我們做過統計,全市場3000多只個股中,大概10%的個股過去每年的平均復合漲幅達到了10%以上,剩下的股票中大概有一半以上漲幅是在5%-10%之間的”,他建議要輕指數,重行業、個股。
而從今年的市場來看,新股破發的現象時有發生。田剛認為,這在資本市場里是很正常的現象,甚至對于成熟市場、特別是IPO市場來說,重要的標志就是股票的定價相對市場化。他表示,這些現象一方面體現市場的逐漸成熟,一方面對于投資者教育也具有重要意義。
“投資者教育的核心內容就是讓投資者意識到市場是有投資風險的。投資風險里包含了這些現象,也包含了受到‘羊群效應’的驅動出現‘高買低賣’,這些都是市場本身的風險”。投資者應當研究市場漲跌的基本規律,關注股票基本面的變化,他強調。
當然,在資本市場要獲得合理的投資收益,總歸是一件長期的事。這不僅需要制度上的變化,需要更多機構投資者發揮作用,也需要中小投資者更加理性成熟。
以更長遠的眼光來看,田剛希望資本市場能多一些能真正有助于實現資源有效配置的制度。他表示,如果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的制度未來能夠大力推進或者落實的話,投資者對于資本市場會更加有信心。比如中國特色的集體訴訟制度、加強中介機構職責的制度等等。
對于資本市場參與者來講,田剛希望看到更多的機構投資者出現,包括外資,他也希望除了公募之外的保險、社保、年金等長期投資者能更多在市場發揮重要作用。
對于基金行業,他期待各家基金管理公司能夠更好地發揮專業化能力,提供更多專業性的、多樣化的基金產品給投資者選擇。隨著金融市場的改革開放,他期望國內基金公司在給國內基民創造更好收益的同時,也有機會更加走出去,為全球投資者創造價值。
核心資產仍有韌性 看好科技和低估值行業
站在2019年的末尾,2020年近在眼前。對于2020年,各家機構都在做前瞻性研究,希望對于未來的經濟基本面、流動性或各行業各家上市公司的情況做出預判及布局。
田剛認為,未來以“核心資產”為代表的一些龍頭公司,在存量經濟中還是會受益。他表示,這些公司的盈利增速、業績表現某種程度來講不會受經濟增速下降的影響,反而會體現出非常強的韌性,甚至會有相對快速的業績增長。
對于具體板塊和行業,他表示,中國經濟未來需要更多地在科技創新上提升供給能力,因此在科技、高端制造等相關行業會有很多投資機會,“我們認為經濟調整的核心還是在于新的內容,我們講一定要研究一些新的東西,包括需求端的新東西,也包括供給端過去幾年做的偏上游的供給側改革,未來可能更多的是在科技創新上提升供給能力”。另外,他看好低估值行業,尤其是一些過去兩三年都沒有漲,景氣度可能發生有利變化的行業。
對于重點看好的行業,他建議重點關注消費電子、傳媒等5G應用端相關行業、兼具消費和科技屬性的醫療健康和可選消費品中的汽車家電,房地產后周期的一些相關行業正在發生一些新的變化,也是值得重視,并去挖掘投資機會的。
附基金大咖個人生活大揭秘:
最大的性格特點——樂觀主義
最大的業余愛好——足球
兒時的夢想——當科學家
最感恩的人——父母
有時間的話最想做什么——陪家人旅游
責任編輯:陶然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