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受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影響,市場整體調整。上證綜指和滬深300分別下跌4.85%,5.88 %,創業板指與中證1000則下跌7.40%,5.58%。海外金融市場劇烈震蕩,風險資產整體顯著下跌。美股兩度向下觸及熔斷,vix指數一度上升至78.5,創下2008年以來新高。美國三大股指,道瓊斯、納斯達克與標普500分別下跌10.36%,8.17%,8.79%。
國際市場動蕩并非金融危機。到目前為止,與2008年不同的是,并沒有任何一家主要金融機構出現倒閉或被擔心出現倒閉。債券市場信用利差,以及海外美元和歐元流動性情況來看,依然屬于正常水平和08年金融危機還出現顯著差距。
當然上周海外市場也一度出現了股、債、黃金等各類資產集體下跌的現象,顯示金融市場可能因恐慌情緒一度出現了流動性問題,但應該說政策層應對也是迅速的。周四,紐約聯儲推出1.5萬億美元的新回購操作,并開始購買各期限美債,作為每月買入操作的一部分。同日進行5000億美元的三個月期回購操作。周五再進行5000億美元一個月期回購和5000億美元三個月期回購操作。這個果斷操作結合近期各國央行和監管部門的救市政策迅速落地。
同時,美國東部時間周五下午,白宮召開關于新冠疫情的記者招待會,特朗普宣布全美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將提供500億美元抗疫資金。敦促每個州立即建立緊急行動中心。要求每家醫院啟動其應急準備計劃,以便可以滿足各地美國人的需求。FDA通過聯邦緊急當局批準了對該病毒的新測試。預計下周初將提供多達50萬個額外的測試。將在周日晚上宣布檢測地點。目標是下周將進行140萬次測試,一個月內將進行500萬次測試。這些措施升級也將有助于緩解金融市場因對疫情發展不確定性產生的恐慌情緒。
總體來看,當前全球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危機的概率大幅降低,后續市場將逐步回歸對基本面的反應,預計波動率也將逐步降低。
本周三(18日)美聯儲將召開3月議息會議,市場預期聯儲將一次性降息100bp,將聯邦基準利率由當前的1.00%-1.25%降至0%-0.25%的零利率水平。除了利率水平的調整外,還需要關注美聯儲未來購買資產的規模和范圍的變動。本周四聯儲宣布的回購操作新機制將購買范圍擴大到“其他任何期限的國債”,包括票據、通脹保值債券TIPS和其他工具。未來是否會將購買范圍進一步擴大到其他信用資產乃至權益資產尤其值得關注。
國內政策。13日下午,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決定于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以上定向降準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次定向降準有利于通過銀行體系促進降低小微、民營企業貸款實際利率,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宣布將發放3.18億元消費券,通過政府引導與商家促銷相結合,盡快形成現實購買力,推動服務業全面復蘇。此次發放消費券主要包括餐飲、體育、圖書、鄉村旅游、信息、困難群眾、工會會員消費券等7大類。消費券面值根據不同類型按每份100元或50元設定,采取電子券形式發放。
消費券作為一種轉移支付手段刺激短期消費的工具,在經濟不景氣導致私人消費能力大幅衰退時,往往能達到刺激國內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目的。
2009年,中國部分省市也直接使用過“消費券”政策鼓勵居民消費。例如,杭州曾在2009年1月24日和3月17日兩次向特定對象(主要為本市低保和困難家庭、企業退休職工、學生等)發放“消費券”,用于購買生活必需、家電、手機、旅游、文化、體育健身等產品。杭州市貿易局對杭州第一期消費券的跟蹤統計顯示,2041萬元的消費券帶動了4207萬元的消費額,拉動擴大效應為2.06倍,在家電產品上更是高達5.4倍。
從美歐日等成熟經濟體的歷史經驗看,消費券拉動短期經濟增長的效果較為顯著。而隨著中國經濟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變遷,而傳統基建的投資回報與就業拉動意義也趨于下降,消費及服務業對經濟和就業的拉動作用日益明顯,消費券政策對中國經濟和就業的意義可能相比2009年將更為重要。
短期海外疫情雖然未見到拐點,但美股下跌幅度較大已擠出部分泡沫,同時美聯儲未來通過進一步寬松政策支撐市場,海外市場持續大跌后或有休整需求。 A股核心還是要關注國內的政策經濟周期, 上周的金融數據已充分體現疫情對實體信貸的影響, 本周將披露1-2月消費、投資和工業生產數據。雖然數據預期差可能給市場帶來一定考驗,但隨著前期的系列政策逐步發揮作用,一季度大概率也將出現經濟的底部。另一方面,定向降準后有助于市場流動性保持相對充裕,在海外疫情擾動下,后續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仍然可期,建議繼續耐心持倉。
行業配置上,聚焦在兩條確定性的配置主線上。一條主線是受益于“擴內需”中政策明確支持,且能夠見到投下來金額的“新基建”,主要集中在“5G 及 5G 上下游產業鏈、工業互聯網、醫療設備、電網、軍工”等行業;再則,受益于貨幣寬松周期的地產相關行業。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