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良性退出大考 何以實現全額兌付?

P2P良性退出大考 何以實現全額兌付?
2019年07月08日 07:07 21世紀經濟報道

【2019銀行綜合評選正式啟動】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19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定于7月25日在京舉行。作為年度盛會的重頭戲,本年度銀行評選正式拉開帷幕。Pick中國好銀行,你為誰打Call?網絡投票

  原標題:P2P良性退出大考

  14億逾期的P2P平臺錢端與招行的糾紛熱度仍未退卻,又有知名平臺宣布良性退出并出現小規模逾期。

  7月4日,網信集團旗下網貸平臺將良性退出P2P網貸業務的消息傳出,一時間網貸圈一片嘩然。

  面對接連的沖擊,越來越多的人對P2P這一金融創新產物的未來難言樂觀,越來越多的平臺開始選擇并著手良性清退,但良性清退本身可能帶來的兌付風險又是問題的另一面。

  良性退出錢就拿不回來了?

  對于不少投資者而言,頗有些聞良性清退色變,甚至將良性清退與逾期、爆雷打上等號。“本來即將到期的資產,因為平臺良性退出,錢就拿不回來了。”一位愛錢幫投資人告訴記者。

  甚至有投資人認為,原本就準備到期后退出,如果平臺不退出,哪怕延遲幾天也不會損失自己的錢。而平臺一旦良性退出,似乎拿回資金就遙遙無期。

  事實上,“良性退出”是因近兩年在互聯網金融行業發生嚴重波動,市場生存環境惡化,投資者信心不足,導致大部分借款人還款意愿降低,主觀上存在惡意逃廢債行為的惡劣背景下,網貸平臺的一種主觀選擇。

  選擇良性退出的網貸平臺和以龐氏騙局為生的網貸平臺有本質的不同。一般而言,良性退出的網貸平臺通常是遭遇了擠兌潮或者還款人還款意愿低下,或風險評估之后決定退出市場的公司。

  不可否認的是,“良性退出”方案同樣存在著風險。其最大的風險就是,由于缺少必要的監督執行機制,在2018年平臺良性退出方案出現最初的階段,確實存在一些平臺“假退出、真跑路”的情況。

  但隨著監管對平臺良性退出的制約和規范引導,近期越來越多的平臺完成良性退出并實現全額兌付。

  何以實現全額兌付

  對于選擇良性退出的平臺來說,如何盡可能實現全額兌付保障投資人權益是首要的。但對于網貸平臺來說,實現全額兌付難度巨大。

  從近日宣布即將良性退出的網信普惠情況看,截至5月31日,平臺待兌付本息62.5億元。而網信集團也表示確實存在小規模逾期,逾期與大額企業標的無法及時還款,及部分借款人惡意逃廢債等原因導致。

  而在決定良性退出后,平臺只能通過加強內部風控,加大對欠款企業的催收力度,并由集團母公司先鋒集團幫助支持兌付工作,以尋求最短時間內解決。

  而據網貸業內人士表示,良性清退時存在逾期是大多數平臺面臨的普遍情況。而平臺承諾的兌付周期不等,6個月-2年周期均屬正常。

  但因兌付周期并不在短期,兌付中依然存在變數。比如2018年某平臺宣布良性退出,給出兩年47期的兌付方案,但僅在10月卻宣布原定的兌付方案無法實施,新的兌付方案公布了可處置資產,提出“以物抵債”,最終被警方立案。

  令人欣慰的是,2019年以來良性退出的平臺逐漸走入規范化,并有更多平臺完成全額兌付。2019年4月,德晟金服和E都市錢包,兩家宣布完成全額兌付,實現良性退出。

  據業內人士不完全統計,2015年至今完成全額兌付良性清退的平臺超過50家。且這些平臺整體具備一定共同點,即成交規模不大,且平臺宣布清盤時候的借貸余額相對較小,甚至有平臺待兌付余額不足百萬。

  但對于規模較大的平臺而言,尤其如果存在資產錯配,其全額兌付難度將大大增加。

  即使平臺清退難度增大,但監管也在著力研究如何規范引導平臺良性退出。

  比如在業務退出程序方面,北京明確平臺要成立退出工作組,清理存量業務、客戶、公司財產等,并要編制業務清單和退出方案,在網貸機構官網、協會官網及其他渠道發布業務清償和退出公告等。

責任編輯:張文

清退 網貸平臺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7-10 新光光電 688011 --
  • 07-10 中微公司 688012 --
  • 07-10 福光股份 688010 --
  • 07-09 宏和科技 603256 4.43
  • 07-08 瀾起科技 688008 24.8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