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價。>> 詳細 |
國際油價(X) | 國內成品油定價標準 |
X<80美元/桶 | 按正常加工利潤率計算油價 |
X>80美元/桶 | 開始扣減加工利潤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潤計算油價 |
X>130美元/桶 | 采取財稅政策保證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或少提 |
發改委發出通知,決定自10月9日零時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降低300元。
國家發改委決定,自2011年4月7日零時起,上調成品油價格。
發改委決定,自2011年2月20日零時起,將汽柴油銷售價每噸提高350元。
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價。>> 詳細
國際油價<80美元/桶:按正常加工利潤率計算油價
國際油價>80美元/桶:開始扣減加工利潤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潤計算油價
國際油價>130美元/桶:采取財稅政策保證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或少提
2012年2月8日 |
8580 |
2011年10月9日 |
8280 |
2011年4月7日 |
8580 |
2011年2月20日 |
8070 |
2010年12月22日 |
7720 |
2010年10月26日 |
7420 |
2010年6月1日 |
7190 |
2010年4月14日 |
7420 |
2009年11月10日 |
7100 |
2009年9月30日 |
6620 |
2009年9月2日 |
6810 |
2009年6月30日 |
6730 |
2009年6月1日 |
6130 |
2009年3月25日 |
5730 |
2008年12月17日 |
5540 |
2008年10月7日 |
5580 |
2008年6月20日 |
6480 |
2007年11月1日 |
5480 |
2007年1月24日 |
5700 |
2006年5月24日 |
5200 |
2006年3月26日 |
4900 |
2005年7月23日 |
4600 |
2005年6月25日 |
4400 |
2005年5月23日 |
4550 |
日期 | 調整后價格(元/升) | 調整幅度(元/升) |
2005-03-23 | 3.92 | 0.26 |
2005-05-23 | 3.79 | -0.13 |
2005-06-25 | 3.96 | 0.17 |
2005-07-23 | 4.26 | 0.3 |
2006-03-26 | 4.65 | 0.39 |
2006-05-24 |
5.09 | 0.44 |
2007-01-24 |
4.90 | -0.19 |
2007-11-01 |
5.34 | 0.44 |
2008-06-20 | 6.20 | 0.86 |
2008-10-07 | 6.37 | 0.17 |
2008-12-17 | 5.44 | -1.07 |
2009-03-25 | 5.56 | 0.23 |
2009-06-01 | 5.89 | 0.33 |
2009-06-30 | 6.37 | 0.48 |
2009-07-29 | 6.19 | -0.18 |
2009-09-01 | 6.43 | 0.24 |
2009-09-29 | 6.28 | -0.15 |
2009-11-09 | 6.66 | 0.38 |
2010-04-14 | 6.92 | 0.26 |
2010-06-01 | 6.74 | -0.18 |
2010-10-26 | 6.92 | 0.18 |
2010-12-22 | 7.17 | 0.25 |
2011-2-20 | 7.45 | 0.28 |
2011-4-07 | 7.85 | 0.40 |
2011-10-09 | 7.63 | -0.22 |
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先天就存在與國際市場油價、國內供求關系、公眾利益相“背離”的情況。有專家指出:當新的機制有利于壟斷油企利益最大化時,執行新的定價機制;當新的機制對企業不利時,則立即通過斷供、制造油荒、制造市場供應緊張氣氛、叫喊煉油企業虧損等進行利益博弈。
發改委規定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三地原油變化率超過4%”調價,沒公布過22天的計價周期起始點是哪天、正常加工利潤率是多少、計價期滿后是與哪一天或是哪一個階段相比得出的變化率、平均加工成本、適當利潤到底是多少等等。
于是,每當國際油價連續波動時,各個機構的數據開始打口水仗:如12月1日,有機構計算三地原油加權均價連續移動變化率已達3.98%;而另三家數據則是3.2%左右。
調價窗口開還是沒開的口水仗真是永不停歇。
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下,對于油價的調整,老百姓總是有“漲多跌少”、“漲快跌慢” 的感覺。
發改委屢次回應:2008年底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方案實施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進行了16次調整,其中十升六降,價格總水平有所上升,但這主要是由于國際市場油價上升所導致的!
消費者的感覺和發改委的數據也是一場永遠打不完的口水仗!
每當油價高企或要調價時,民營加油站總是無油可用,稱中石化、中石油在部分地區中斷供,引發油荒。>>詳細
中石油總裁周吉平稱,今年公司煉油業務將出現凈虧損人民幣500億元,是因為政府限制成品油價格。兩桶油屢次聲明沒有壟斷,而且還虧損!>>詳細
民營油企的不滿和兩桶油的回應更是一場沒有盡頭的口水仗。
現行機制以22天為限于國際油價掛鉤,有其天然滯后性,此外國際油價長期的高位運行和波動頻繁性更加固化了消費者對國內油價漲多跌少的感覺。
成品油價格倒掛,是煉油企業出現虧損的主要原因,F行定價機制容易導致油價倒掛(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存在時滯,不能及時調整,當國際油價劇烈波動時很容易出現油價倒掛),國際油價攀升→煉油企業采購成本上升→成品油價格未提高,價格低于煉油成本,越煉越虧。
現行定價機制容易激發囤油欲望,助長流通體制內的投機現象,加劇油荒的發生。當石油市場供應關系緊張時,根據國際油價的走勢,很容易判斷國內油價的基本走勢是上漲還是下調。既然能做出價格判斷,那么就能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囤油,造成人為油荒。
據了解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將主要有三個方向的變化,或將在春節前后出臺。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表示,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可能意味著有兩大風險,一是三大石油巨頭如果自主定價,國內油價上漲的速度可能會更快,對物價上行壓力也會更大。二是三大巨頭自主定價也可能會對一些民營煉油企業造成很大壓力。很多人懷疑,一旦向三大油企放權,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漲價。
中石油稱,目前國內成品油的價格是由四部分組成的:原料、加工、企業利潤和政府稅收組成。一旦成品油定價權下放,壟斷油企除了有擔心油價完全市場化會影響各行各業的因素之外,或許還擔心背上罵名,到時候很難處理和老百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