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季度同比增1.7倍 疫情下中國豬肉進口格局將變?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國際貿易故事”系列報道之九
據美國農業部預測2020年中國豬肉(不含副產品)進口將達到創紀錄的390萬噸,同比增長57%。自今年1月1日起,中國凍豬肉進口關稅稅率由12%下調至8%,預計將使豬肉進口成本在現有水平上降低約3.6%。
5月7日晚間,萬洲國際宣布,集團旗下的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位于美國南達科他州的蘇福爾斯工廠將于5月11日分階段重開。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4月初以來,泰森、史密斯菲爾德、JBS和嘉吉等肉類加工巨頭關閉了多家美國大型肉類加工廠。加拿大、巴西的一些肉類加工廠也暴發了疫情。美國、巴西和加拿大三國約占全球肉類貿易的65%,關閉工廠引發了全球對肉類供應鏈斷裂的擔憂。
疫情對國際物流的沖擊也十分明顯。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春節前后,疫情造成中國港口的肉類貨柜積壓,隨著貨車司機等碼頭工作人員的陸續復工,問題已基本解決。中國有效控制住疫情之時,世界其他地區的疫情卻在加劇蔓延,這導致國際航線削減,班輪和冷藏貨柜數量不足。
全球新冠肺炎確診數字仍在增加,作為中國人消費最多的肉類,豬肉貿易將受到何種影響備受關注。近年來,進口豬肉占中國消費豬肉量的2%到3%。歐盟、美國、加拿大和巴西是中國豬肉進口的主要來源地。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全球豬肉供應鏈有一定的變化,但不必擔憂。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進口豬肉95.1萬噸,同比增長1.7倍。其中,16.8萬噸來自美國,增長6.4倍。
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增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當前允許對華出口豬肉的國家和地區共20個。豬肉進口來源的多元化保障,使得即便單個進口市場貿易量出現一定程度下降,對我國豬肉整體進口貿易影響也很小。
疫情沖擊豬肉供應鏈
2018年以來,由于非洲豬瘟疫情的爆發,國內豬肉供應出現短缺。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字火腿”)迅速轉向國外采購,從西班牙、法國、德國等地進口原料,不僅保證了生產需要,也有效控制了原料成本。2020年第一季度以來,金字火腿更是加大進口采購力度,已經進口了480多個貨柜的豬肉,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疫情期間,金字火腿總經理吳月肖每晚都要上線與歐洲的供貨商溝通交流,了解供應情況。“下訂單、形成合同后,我們先預付30%,到貨之后再付70%的尾款,我有擔心疫情會影響正常交貨。但是歐洲供應商給我的反饋是,豬肉加工廠提供生活必需品,員工在家辦公,工廠不停工,除非工廠發生感染關停,否則是正常供貨的。我們定的貨正在按合同約定進行,目前沒有異常,一般貨船會在海上漂一個月。”吳月肖對記者稱。
對于國內采購商而言,近期歐盟豬肉的價格波動是不錯的機會。吳月肖告訴記者,疫情暴發后,歐洲國家對豬肉的消費需求下降,大量的豬肉從歐洲供到中國來,因此價格有所回落。目前金字火腿豬肉原料庫存量為2萬噸(包括在途1萬噸),其中1萬5000噸可滿足自己的生產需要。
“我們會根據年度生產需求量來訂貨,我要求公司采購‘低吸高緩’,價格低時多進一點,高時暫緩。公司有自己的6萬噸大型冷庫,還有較大的自用原料需求,再加上具備廣泛成熟的供應鏈上下游網絡,開展進口品牌肉業務有明顯的綜合優勢。”她說。
隨著多家屠宰加工廠因疫情關停,美國近三分之一的豬肉產能下降,豬肉漲價明顯。但歐洲還未出現大規模的肉類加工廠關停,大多數巴西肉類加工廠也仍在運營。
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增勇對記者分析稱,從新冠肺炎疫情對主要豬肉出口國供給鏈的影響來看,歐盟和南美屠宰加工和貿易物流受影響較小,對華豬肉出口受影響不大。美國豬肉供給鏈受沖擊較大,美國生豬存欄處于歷史高位且出口需求高,疫情導致其生豬壓欄嚴重而下游屠宰分割肉供給不足,豬肉價格出現明顯的波動。2020年年末至2021年一季度商品豬供給或受影響,短期豬肉出口受一定影響,對亞洲的豬肉出口量變動較小。因此,美國豬肉市場變動對我國豬肉市場影響非常小,并且隨著美國屠宰加工二季度末逐步恢復,對華出口將會逐漸恢復正常。
當前,允許對華出口豬肉的國家和地區共20個。朱增勇指出,豬肉進口來源的多元化保障,使得即便單個進口市場貿易量出現一定程度下降,對我國豬肉整體進口貿易影響也很小。
巴西食品公司(BRF)是全球最大的肉類生產企業之一,每年生產400多萬噸肉類產品,巴西本土市場占銷售量的一半,中國和中東是兩個最大的海外出口市場。巴西食品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黃菊輝對記者稱,到目前為止,巴西食品公司生產正常,沒有關閉任何工廠。公司成立了專門的委員會,并聘請了全球知名的風險管理咨詢公司,來設計疫情控制流程和管控相關風險。
巴西食品公司承諾在4月和5月的疫情期間不會解雇任何員工,還臨時聘用2000人以備人員替換所需。
在國家層面,巴西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減輕新冠肺炎疫情對農產品生產、運輸和出口的影響。巴西駐華大使館農業處二等秘書佩雷斯(Hugo Freitas Peres)對記者介紹稱,總統頒布了法令,規定應對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所需物品、服務和原料采購流程,統一聯邦、州、市的疫情應對行動;保證食品、飲料和其他必要物資的生產和調配;禁止影響正常生產活動的人員流動和貨運交通限制。農牧業和食品供應部成立了危機委員會,監督農業生產活動,提供戰略建議。
巴西受疫情影響最大的地區為大城市中心,較小規模的城市和農村地區受影響較小,對生產企業的檢查活動仍正常進行,保證動物產品以及動物飼料的供應。國家也采取一系列財政和貨幣措施,向受疫情沖擊最大的農業企業提供信貸。在物流方面,巴西所有公路、鐵路、港口和機場都能正常運作,在貨物的裝卸環節中未發現問題。
“今年第一季度,巴西豬肉產品對華出口達9.6萬噸,同比增長184%,這一增長證明了措施的有效性。”佩雷斯稱。
需求逐步恢復
由于今年一季度進口額接近去年一整年的規模,寧波聯邦昌運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崇龍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力爭今年進口額再翻幾番。“今年一季度,我們從歐洲、南美等地進口了將近5000萬美元的豬肉,客戶主要是國內的食品加工廠、商超、大型批發商,訂單非常穩定。”孫崇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
在吳月肖看來,今年到明年,國內對進口豬肉的需求量可觀。“餐飲、食品加工企業、學校食堂正在逐步復工復產,大家都需要原料,加上有些加工企業年前沒有囤貨,而國內豬肉供應緊張,所以3月份時進口豬肉有一波漲價。”
杭州沃垚進出口貿易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玲卻更多感受到市場的涼意。她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疫情期間進口豬肉賣得不太好。年前客戶定了很多貨,但因為整個國內市場還沒復蘇,下游渠道拿貨量很少。“沒人接貨,很多貨都擠在港口了。”她說,“4月底到5月初接貨還可以。”
“反映這種情況的較多。”朱增勇對分析稱,從國內進口需求來說,當前國內凍品庫存量較高,餐飲和加工消費仍處于恢復階段,凍品消費量不旺導致凍品需求庫存較高和凍品價格低迷,貿易商采購動力不足,待凍品庫存消化后進口需求才會有所提升,因此二季度國內凍豬肉進口需求減弱。
在一些企業看來,疫情并沒有對肉類消費造成明顯抑制。當疫情遇上春節假期,“無肉不歡”的中國人對豬肉的熱情不減,只是食用的地點更多地從飯館轉移到自己家來,“泡面加火腿”更是成為宅家必備。“疫情期間,我們和李佳琦合作做了幾場直播,單‘麻辣香腸’這一款產品就做了1000多萬。”吳月肖對記者稱。
金字火腿今年一季報顯示營收1.91億元,同比增長103%,歸母凈利潤0.49億元,同比增長53%。據吳月肖介紹,一季度加工肉制品家庭日常消費增量大,春節期間火腿、香腸臘肉等特色肉制品本身銷量不錯,再加上今年公司新增進口品牌肉業務(將進口豬肉進行分割、加工再銷售),疫情期間線上銷售表現佳,三者共同帶動了一季度的業績。
新冠疫情和非洲豬瘟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黃菊輝指出,中國消費者傳統上更喜歡購買熱鮮肉,但熱鮮肉在食品安全上存在一定風險;超市銷售的冷鮮肉在安全上有保障,但成本高、保質期短。
“進口肉主要是凍肉,保質期長、安全性高,在口感上中國老百姓可能不太習慣,但營養價值并不低。新冠疫情暴發后,很多城市為降低風險,關閉了活禽農貿市場,將來老百姓對冷鮮肉、凍肉的接受程度可能會逐步提高。”他說。
據美國農業部預測,由于國內豬肉供應無法滿足需求,預計2020年中國豬肉(不含副產品)進口將達到創紀錄的390萬噸,同比增長57%。自今年1月1日起,中國凍豬肉進口關稅稅率由12%下調至8%,預計將使豬肉進口成本在現有水平上降低約3.6%。
佩雷斯告訴記者,中國豬肉市場規模頗具挑戰性: 2018年,國際豬肉貿易規模為800萬噸,還不到當年中國產量(5400萬噸)的15%。受非洲豬瘟影響,中國對進口豬肉的需求上升,巴西正在增加產量,推動更多豬肉工廠和產品獲批,以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
“我們是否增產要看中國是否有穩定需求。中國國內產能很大,非洲豬瘟導致去年產量有所下降,但一些大企業也利用這個機會逐步擴產,今年下半年到明年產能有望恢復。中國市場主要以國產豬肉為主,進口不可能占很大的份額。”黃菊輝說。
巴西對華出口潛力大
黃菊輝認為,隨著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簽署,今年美國對華出口量會加大,未來美國很可能是最大出口國。
英國農業及園藝發展局(AHDB)分析師Bethan Wilkins指出,今年3月,中國豬肉進口同比增長超過150%,美國今年的市場份額一直在增加,來自巴西的出貨量增長也高于市場總增速,而歐盟和英國的銷量盡管增長132%,但市場份額卻下降。隨著中美關系改善、中國對加拿大豬肉解禁,更多國家的豬肉獲批進入中國市場,豬肉供應國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
有分析認為,當前美國豬肉供應承壓,對其他豬肉出口國而言是一個機會。另據媒體報道,當英國、德國豬肉相關產品出口受影響后,一些中國進口商迅速通過阿根廷、巴西客商鎖定替代貨源。“巴西豬肉占我們進口量的60%,受疫情影響,進口價格有所上漲。”孫崇龍對記者稱。
據巴西駐華大使館農業處向記者提供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巴西對華出口豬肉9.6萬噸,價值2.53億美元。2019年巴西對華出口了24.7萬噸豬肉,占中國進口豬肉的13.5%。
巴西是全球第四大豬肉出口國、中國市場的第三大豬肉供應國。2000年初,巴西開始向中國出口豬肉,2008年兩國簽署了豬肉出口協定,2016年出口量首次突破5萬噸大關。
“巴西人主要消費雞肉和牛肉,出口是生產豬肉的重要推動力。”佩雷斯稱,目前美國有457家豬肉加工廠獲準向中國市場出口豬肉,并且多種豬副產品獲準輸華,在豬肉產品方面,加拿大和歐盟國家也獲得更大的市場準入。相比之下,巴西只有16家豬肉加工廠有對華出口許可,獲準輸華產品主要是去骨豬肉。“因此我可以自信地說,(巴西)增加(對華)出口的潛力仍然很大。”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保障肉類供應,國家海關總署采用了創新的肉類工廠審批方式,采用遠程視頻連線等方式進行工廠審核。得益于這種創新的審批模式,2019年新增6家巴西豬肉廠獲批對華出口,同年圣塔卡塔琳娜州的豬肉加工廠也獲批向中國出口6種豬雜碎,包括豬腳、豬舌、豬耳、豬尾、豬臉和豬鼻。
“我們在巴西有30多家屠宰加工廠,目前有3家豬肉加工廠獲準對華出口,其中2家是去年獲批的。” 黃菊輝說,豬肉在巴西工廠進行屠宰、加工之后,通過深圳鹽田港、上海洋山港、天津濱海港三個港口交付給客戶,走海運需要三十多天。
據黃菊輝介紹,巴西是少數幾個沒有禽流感的國家,動物疫病發病率低,抗生素等獸藥的使用量很少。“在豬肉價格上我們不怕競爭,尤其是跟歐盟比起來,跟美國相比差不多。”
黃菊輝強調,與其他豬肉企業不同的是,巴西食品公司不僅將中國視作出口市場,同時也進口很多產品,包括腸衣、包裝材料、維生素、礦物質、飼料原料等,每年采購額超過5000萬美元。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貿易。目前結算還是以美元為主,隨著貨幣互換協議的擴展、人民幣國際化加速,將來不排除用人民幣交易。”黃菊輝說。
金字火腿目前是通過代理采購巴西豬肉,同時拍了一些政府投放的巴西儲備豬肉,直接從巴西供應商采購的計劃也提上日程。吳月肖告訴記者,公司采購的巴西豬肉主要用于制作香腸,或一些食品合作伙伴購買后再進行分割。
“我們會去關注其他國家的豬肉供應,但在采貨時,生產需求是首要考慮。不同的部位做不同的產品,在采購原料時就有特定的要求。比如做火腿,豬后腿基本采購西班牙、葡萄牙的,因為與金華火腿更相近。另外,我們也會關注每個供應商的品質以及中國消費者對口感的偏好,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 吳月肖說。
責任編輯:覃肄靈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