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機構專欄 研客
順應了大周期,你的投資決策正確率自然就會提高。要知道,大周期里是嵌套著很多小周期的,如果小周期你判斷錯誤,只要大周期你看對了,堅定信心持有,最后總是能解套賺錢的。相反,如果大小周期都看錯了,及時止損就比死磕到底更明智了。
輪回與無常
在開始投資之前,我希望你能了解一些基本的經濟學知識。更具體的,我希望你能對經濟周期和經濟史有些概念。為什么需要這些知識?要知道,一切非實體的投資都是上海人所說的“搬磚頭”,不管投資的標的是什么,簡單的說都是在低位買入,在高位賣出,賺取差價。所以,如果你相信資產的價格是與經濟景氣程度密切相關的,那么理解當前的經濟周期位置、判斷經濟周期的走向就非常重要了。
對于經濟周期的研究方法,基本上都是先對歷史進行回顧與總結,找到明顯的周期特征,然后再尋求理論解釋。于是不同的觀察者就解讀出了不同的周期,比如:朱格拉周期(10年左右)、基欽周期(3~4年,庫存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50~60年,產能與技術革新的周期)。有個券商分析師叫周金濤,他研究這一套東西比較深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說過一句話:“人生發財靠康波!”你注意到了么?這句話其實可以有很多解讀方式的!
首先可以理解的是,順應了大周期,你的投資決策正確率自然就會提高。要知道,大周期里是嵌套著很多小周期的,如果小周期你判斷錯誤,只要大周期你看對了,堅定信心持有,最后總是能解套賺錢的。相反,如果大小周期都看錯了,及時止損就比死磕到底更明智了。你看,同樣的投資信條,無論堅持或是糾錯,在不同的情景下獲得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信條,只有最適合當下環境的信條。引生出來,對任何大神,甚至是爸爸的信條都不要盲目相信。
再一個層面,小周期的起起伏伏不可能都能精準把握,幾個周期下來,勝勝負負也累積不出多少超額收益,反倒是大周期一旦選對了,持續持有的獲益更高,這就是老話說的“牛市要捂”的道理。看看大宗商品的長期走勢,牛熊持續時間都在10年以上,拉長來看,小周期真的是無所謂的事情了。所以面對一兩年的投資勝負不要太在意,這是一個長跑,保持良好的心態,持續對大周期進行審視,贏家是在最后才出現的。
最后一個層面,完整的康波周期是50多年,基本上人生只有一次,最多兩次機會(能做空的話機會更多一些,但做空是更困難的學問,這個我們后面再說)。當你終于看清大周期的方向時,很多時候都已經錯過了最佳機會,這就是人生的艱難之處。所以我一直相信,很多成功人士,只是冥冥中的幸運兒,湊巧站到了合適的地方。既然人生讓人如此唏噓,就不要把投資的結果看得那么重,得之你幸,失之你命,照顧好自己和家人才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資!
投資的特點,是周期性的,如同一次次的輪回,而投資的魅力,則在于他的不確定性,這更像是人生的無常。理解這些,你就能體味,投資是一種對人生的反思,和對人性的修煉。最終你需要達到的境界,是克服掉貪、嗔、癡,實現內心的寧靜。所以即使你將來不以投資為職業,理解他,也是能終生受益的。
扯遠了點,我們還是回到具體的周期劃分上來。從爸爸所處的時代來看,我個人的看法是:2013年已經度過了長波衰退階段,經濟下滑趨勢已止,但危機似乎依然伺伏;引領型的新技術正在孕育,但能否已經到達爆發點,推生出新一波的繁榮還有待觀察?傮w而言,大周期仍處于低位震蕩的格局內。
需求為王
其實任何新產業所提供的都是同一種東西:需求。在人類社會擺脫農業時代后,需求就成為了所有經濟體最核心的驅動力。隨著勞動效率提高,如果總需求保持不變,全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就會降低,失業就會產生。
所以在滿足溫飽后,所有經濟體的最初工業萌芽都是紡織業,它吸納多余的農業勞動力的同時創造對穿著的需求。然后是鐵路、汽車、互聯網。注意一下,所有具有引領新一輪長波周期的新興產業都有一個特點:貢獻巨大需求的同時,不對傳統需求產生過大沖擊。比如,紡織技術,他提供穿著需求,但對飲食需求沒有沖擊,這種新產業對全球經濟的景氣拉動就非常大。
從這個角度來看,現在風靡全球,銷量大的嚇人的iphone就不是新產業,因為他直接替代了其他品牌的手機,對全球的總需求貢獻并不大。而tesla算不算新產業?我覺得可以算半個,因為汽車總需求量可能沒有提高,但鋰電池產業鏈比發動機和變速箱龐大。生物醫藥呢?肯定算,如果能延長人類平均壽命,就直接提高了所有的基本需求。
再說個八卦一點的,2013年正式完蛋的鐵道部巨貪,劉志軍,純粹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此人可以算得上是中國的十河信二了(日本高鐵之父)。在他的野蠻推廣下,中國高鐵產業有了一波狂飆突進的發展。而這個,絕對是提高社會總需求的技術(基本上提高總需求的技術,在滿足衣、食、住這三大需求之后,就集中于物流、人流、信息流的傳遞上了),所以100年后,如果評選百年內貢獻最大的中國人物,他入選的希望可能比那些把他抓起來的人還要高很多!
到底下一波長波上升的引領技術是什么,現在我也沒法斷言,但是,他很可能已經出現了。要找到他,除了時間來給出答案,只能是不斷試錯和驗證。不過很明確的一點,從過去的投資歷史來看,如果引領型新技術真的進入爆發點了(爆發點就是進入大規模推廣的前夜,這是投資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簡單的說,就是投資的時機。
正確的方向,錯誤的時機,也是無法獲得回報的。比如,生物醫藥肯定是引領型新技術,但是不是在爆發點上?似乎現在沒這個證據。相反的,電動車可能只能算半個,但是連傳統的汽車巨頭都開始大規模推產品了,因此他肯定是到爆發點了。這些都需要你去分辨和觀察),并且被你正確地找到了,盯住他進行投資,就可以在未來十數年里獲取你難以想象的投資收益!
通過新興產業獲取需求當然是最美好的,但是很遺憾,技術的革新卻不是想要就來的。如果全球總需求停滯,有什么辦法能抵御勞動效率提高帶來的勞動力富余么?答案是有的!匯率就是各國搶奪需求的一個很重要的工具。貨幣貶值可以使本國的商品出口更容易,因此各國一有麻煩就想著要貶,然后其他國家就會一起來對他吐口水。比較典型的就是2012年末開始的日元大貶值,歐洲、美國、中國群起而吐之,最后也沒把小日本淹死。
其實這事說起來是很好笑的,我們可以看得更早一點,從美國次貸危機(這里基本是這輪長波周期的頂點)之前看起,2007年10月,1美元大約兌116日元,0.7歐元,7.5人民幣。而現在大家痛罵日本沒節操的結果呢?1美元大約兌104日元,0.72歐元,6.2人民幣。
所以相對來說,日元在一年內貶值30%之后,他對美元和歐元都還是升值的,美歐有什么資格去批評日本?人民幣倒是相對日元升值了10%,但是要知道,2007年之后中國可是釘住美元一起貶值下來的,五年之后日元貶值了30%,才達到現在這個水平,所以我們是已經占夠了便宜的!誰是危機中負責任的大國,一目了然。
順便再多說一句,“負責任的大國”一詞來自于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當時亞洲各國競相貶值,人民幣挺住了沒動,因此我們一直吹噓自己是“負責任的大國”。但是真實的情況是,1993年底,我們把匯率從5.8直接調降到了8.7,貶值50%,直接把東南亞各國的經濟打殘廢了,這才有了亞洲金融危機……(當然,危機是個比較復雜的事情,這只是一個方面的影響,更具體的危機分析我們后面再說吧。)
好了,籠統地討論需求還是屬于比較空的定性方法,他非常不精確,在時點上的把握也非常差,基本上不能直接用來指導投資。但是他能培養你從事物的本質看問題的習慣,幫助你建立大的思路。另外,在這一節里,我捎帶希望你能了解的是,政治是沒有任何節操的東西,不要被表面的宣傳和假象蒙住了眼睛。
權力的滋味
我在前面談到了政府操縱匯率爭奪“需求”的事情,這其實是對外掠奪的一種手段,那么對內呢?政府在對內創造需求方面其實也是有工具的。如果你將來進經濟類院校學習的話,你就會學到的,凱恩斯主義對權力階層的主要貢獻:乘數效應。
宏觀經濟學其實是有多種流派的,什么貨幣、理性預期、凱恩斯主義、哈耶克,但是不管你走到那里,你學的最多的肯定是凱恩斯。這其實非常像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并不是墨子、老子之流不夠牛X,只是因為儒家思想更符合統治階層的需要,所以最終是儒學獨霸了天下。凱恩斯也一樣,他的理論就一句話:政府可以通過乘數效應創造出“需求”!
從實際應用的結果來看,無論自由主義的各種解說如何詬病,凱恩斯的“乘數效應”無疑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學者們爭執于貨幣也好、理性預期也好、粘性也好,終歸過于單純。真正偏離理論的東西,其實是最可怕的,也是少人提及的:權力。
為什么我們家門口的路過個一兩年就要挖開修一次?路又沒有壞,有必要這樣折騰么?當然沒必要!但是,不挖路修路,怎么能有工程招標?沒有招標,怎么會有人行賄獻禮?權力不分大小,一旦落到具體的人頭上,就比毒品還讓人著迷。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總是打著提振需求的旗號出現,但對于權力階層而言,他就是斂取暴利的良機。
當貪腐無處不在的時候,社會分配就會呈現極度的不公,財政支出就會集中漏出到少部分權力階層和尋租者的手中。而富有的人與普通人的消費傾向是不同的,這種結構變化就足以使乘數效應的作用被弱化。最終我們就會看到,財政政策對于社會總需求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弱,而政府為實現經濟目標所需要動用的預算只能越來越大,負債也越來越高,最后陷入財政危機。
分配不公對總需求的影響到底有多大,這是一個很難量化的問題。不過爸爸的好盆友,另一個屌絲基金經理,季叔叔,最近跟我說了一個他對當前物價的看法。他說“豬肉價格近期的下跌是跟反腐敗密切關聯的!2012年底反腐開始,先是以茅臺為代表的白酒價格下跌,然后歷時一年多,反腐向基層擴展,基本上豬肉也沒戲了!”哈哈,你能夠想象么,就連這么普通的消費,都被腐敗綁架了。
腐敗份子如果不大吃大喝了,連豬肉的需求都會明顯萎縮!看看豬肉價格和豬糧比的走勢,似乎確有這種跡象。不過,沒有分析豬肉的供需就這樣判斷還是太武斷。但另外一個相對嚴肅的類似證據也指出了這個方向:很多年前爸爸學計量經濟學時做過一個研究,當時對投資和消費進行分析,發現中國的消費與發達國家存在明顯區別,他并不像教科書里描述的那樣,是穩定的,相反,他的增長率很不穩定,而且他與人均收入、人口總量等變量的關聯度都不大,反而是與投資有極高的相關性!為什么?就是因為投資的高峰對應了政府干預的高峰,政府干預的高峰對應了腐敗與分配不公的高峰,這些高峰推動的公款消費和腐敗消費直接把豬給拉上了天!
(本文作者介紹:我為自己代研,我與人人分享。研客是一個頂級研究者和投資者的分享社區,目前已凝聚了幾萬名中國二級市場最智慧的大腦。)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