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張鵬
實事求是地講,這些年來一些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嚴重虧損有黨建不力、內控不嚴的因素,但黨建一抓是不是業績就靈?業績不好是不是黨建沒做好,企業黨組織及其領導就應該“背鍋”?是需要打問號的。
2月26日上午,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出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證監會專場新聞發布會,介紹過去一年協調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穩定發展等方面情況并答記者問,和幾位副主席一起說了很多話, 有人用“股指一條線,新股一大片”來總結,頗為簡潔也很生動。不過,劉士余主席還提出了“兩個凡是”,不免讓人初聞提心捏汗。
他的原話是這么說的:“從上市公司的情況來看,有一個共同的現象,凡是不管是國有控股還是民營控股,還是混合所有制的,公司只要注重公司中黨的建設,注重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公司的業績就好,就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凡是搞壞了公司,往往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不注重公司的黨的組織建設,不注重發揮黨的先鋒模范作用。”
這引申出一個很值得討論的問題,即黨建是否構成中國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競爭優勢?以及它是如何影響中國上市公司業績和競爭力的?巴菲特說過,管理者的資本配置能力對于企業價值有重要的影響。我們可以把黨建視作管理者的有效管理或其重要一部分,尤其是在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黨委作為國資出資人的代表承擔著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重任,黨建就具有顯著區別于其他所有制上市公司的分量和責任。實事求是地講,這些年來一些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嚴重虧損有黨建不力、內控不嚴的因素,但黨建一抓是不是業績就靈?業績不好是不是黨建沒做好,企業黨組織及其領導就應該“背鍋”?是需要打問號的。
已有研究表明,管理本身并不構成上市公司經濟護城河的來源,即便管理非常強且有力。這是因為,管理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上市公司的基本結構特點。從全球的視角來看,更能普遍刻畫上市公司基本結構特點,影響上市公司業績和可持續競爭優勢的是以下五項指標,即無形資產、轉換成本、網絡效應、成本優勢以及有效規模。如果上市公司業績不好、競爭力不行,應該從這五個方面上找原因。
當然,管理卻對經濟護城河的削弱或加強有著重要的影響。請注意,是“削弱或加強”,也就是強有力的管理不必然加強上市公司的經濟護城河,當然也不必然削弱(低效和無效的管理當然是削弱的),它必須反映到管理者每一項重大決策對上述五項指標的具體影響上。也就是說,即便中國上市公司尤其是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無論是戰略、決策還是執行力,抑或是激勵、內控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不能保證每一項資本配置都會發生增加企業價值的結果,必須結合宏觀和市場條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結論至此也顯而易見,即便我們把黨建作為有效管理或其重要部分之后,無法直接得出黨建與上市公司業績和競爭力的正面相關性。避免低效和無效的管理,讓黨建在促進公司業績和競爭力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應該是劉士余主席“兩個凡是”的重點。因此,上市公司要重視有效管理(包括黨建),同時也要關注真實反映和影響的業績和競爭力的要點。
如果不能認識到這一點,對于兩類人影響甚為巨大。一類是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領導尤其是一把手壓力會非常大,不僅企業經營壓力在身,政治壓力也難以承受。因為一旦公司業績不好,就會被認為黨建不力,職業或政治生涯可能就此斷送。另外一類人就是普通投資者,可能會因為接受了“黨建好業績就好”的觀點,從而投資被誤導繼而遭受損失。
(本文作者介紹:供職于陽光私募行業,清華MBA校友。)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