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機構專欄 中歐視角 作者 芮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微博]金融與會計學教授,中歐-世界銀行[微博]與中國普惠金融中心主任)
互聯網金融的未來是資本價值鏈的前移,優質的資源在早期即完成資金的匹配。互聯網金融的未來是資源配置的高效對接,以及傳統金融脫媒的過程。未來,客戶將獲得更多元化、更便捷、更廉價的金融服務。互聯網將侵蝕傳統金融的利潤,金融的壁壘將被打破。
“互聯網+”時代的互聯網金融
這是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是一個人們夢想著“有朝一日豬也能飛上天”的興奮時代,是一個很可能被表象所迷惑的“皇帝新裝”的時代。這個時代有人很激動,有人會焦慮,也有人可能不知所措。我們看到各種復雜的現象頻出,而這些現象背后的本質又是什么?
任何一個經濟的發展都需要三個基石:自由競爭的市場、完備的信息和彈性的價格彈。從這個角度來講,互聯網的去中心化、信息高效傳播、價格誠信透明等特征給經濟帶來了很多正面的影響,使得經濟體的運行更加有效,資源的配置更加合理,也對金融模式產生了深刻影響,出現了既不同于間接融資、也不同于直接融資的第三種模式,被稱為“互聯網金融”。
如果我們要評估互聯網金融會不會取代傳統的金融模式,就要回到金融的本質:金融是在面臨不確定的因素下,實現資本跨空間和跨時間的合理配置,從而達到社會效用的最大化;金融的本質是信息和信用;金融的根本是識別風險與風險定價。
我們所處的“中國式金融”有哪些特殊的地方?一方面中國企業過度依賴間接融資,另一方面在于政府有形之手的強烈干預,于是資本市場不夠有效,好企業不能通過豐富的融資產品與渠道進行融資,長期投資者不能得到合理穩定的回報,市場參與者的結構不合理、不理性、不遵守規則,最終造成整個社會融資渠道不暢通,導致全社會的“金融饑渴癥”。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金融在中國出現井噴式發展的主要原因:許多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金融需求也沒有得到滿足;互聯網在中國廣泛滲透的同時,政府積極鼓勵金融創新,金融市場逐漸去管制化;監管不對稱也使互聯網企業能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降低業務成本。
毋庸置疑,互聯網金融也給社會帶來了新的力量。首先,互聯網突破了規模化的瓶頸,它可以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給客戶提供更加個性化、多樣化的產品。其次,互聯網金融支付更便捷、信息更對稱、資源配置效率更高,能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大幅降低交易成本。
第三,從長尾理論角度來講,互聯網技術大幅降低了邊際成本,能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的數量大大增加。第四,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個人征信的業務模式開始轉變,帶來風險管理的數據化。此外,互聯網使得商品和服務更多源自客戶的需求,而不是源自于商品的供應者,同時也大大提升了客戶體驗。
互聯網精神概括起來是八個字:“開放、平等、協作、分享”,這八個字下互聯網金融的服務也在發生改變,它使金融更加民主化、而不是受少數專業精英的控制;市場參與者更為大眾化,所引致的巨大效益將更加惠及普通百姓;金融產品簡單化,金融脫媒、去中介化,金融普惠化。此外,互聯網金融放大了“鯰魚效應”,它的出現對傳統金融機構構成嚴峻挑戰;同時它也弱化了“馬太效應”,使得原來沒有得到服務的人群得到了金融服務,這些都是互聯網金融給我們的經濟、社會所帶來的正面沖擊。
從技術給經濟帶來變遷的四個階段——繁殖期、狂熱期、協同效應期、成熟期來講,目前我們的“互聯網+”處于狂熱期。未來金融產業的格局,可能互聯網金融會提供一些到目前來講傳統金融機構尚不能提供的服務。對于個人來講,按照信用評級,銀行和互聯網金融可能會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而對于企業來講,按照企業生命周期劃分,互聯網金融在前期可能有它獨特的優勢;從產品和服務是否標準化來看,互聯網金融可能會在提供標準化服務給低凈值客戶方面的優勢相對明顯。
總體來講,互聯網金融并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產品本身沒有變,變的是渠道。而我們需要做的是深刻理解人的欲望和人性,敬畏金融的本質,擁抱互聯網的技術和理念。
眾籌:Make Dream Happen
眾籌,即大眾籌資或群眾籌資,是指用“團購+預購”的形式,向網友募集項目資金的模式。眾籌平臺上,企業、個人對公眾展示他們的創意,爭取大家的關注和支持,進而獲得所需要的資金援助。
從回報的角度來看,現在的眾籌可以分為四類:產品眾籌——以實物或者服務作為回報形式的眾籌形態;公益眾籌——通常沒有回報,或者僅有象征性回報,資金用于資助公益類項目;債券眾籌——又稱為P2P,其承諾回報為固定利率的利息;以及股權眾籌——以股權和分紅作為回報的眾籌形態。
就常見的產品眾籌來講,它具有預售性、排他性、目標金額的決定性這三個特點,總體來說,它的本質在于社交基礎、平民化和C2B機制。而股權眾籌的形式,某種意義上來說更像是金融投資。從趨勢來講,如果眾籌在未來成為普通民眾的一種生活方式,將會徹底改變早期融資形式,平臺整合、垂直平臺的發展、另類平臺的萌芽,都是今后的發展方向。
我們的口號是“Make dream happen”,我們在尋找什么樣的項目?新、奇、好玩——全新的產品和體驗、創意和創造力,以及“善待自己”的生活態度。如果把眾籌理解成大眾集資,幫助夢想落地,其實它古而有之,只是隨著這個形態的在線化,有了現在的線上眾籌。
大部分的互聯網金融的創新,都是順應場景改變,場景從過去的線下銷售切換到線上,越來越多的人把錢花在手機端、PC端,銷售場所就發生了改變,這是一個渠道的變化。所以說,互聯網對于企業運營層面的提升,主要還是在資源整合、生態和平臺思路上的提升,這會給企業運營帶來巨大價值。
中國金融行業面臨著去金融暴利的過程,實際上互聯網加速了這個過程,這個過程將意味著銀行體系過去享有的金融暴利外衣將被脫掉,金融領域之內的價值分配也將逐步多元化。
從“互聯網+”到“人工智能+”
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產生了重大影響,大量傳統產業需要進行升級和轉型。傳統金融業的自我升級也已經開始,投行服務的壁壘將被互聯網打破。
于是我們FMBA課題報告小組的幾位同學就通過“深耕資本”項目專注新型投行的研究與實踐,我們希望能夠利用數據,利用互聯網思維,利用我們本身的投資經驗,幫助企業更好地成長,加速資源配置效率,提高服務水平。
從整體定位來說,我們往產業的早期看,關注代表未來新興經濟的領域,如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等,還有人工智能。這些領域里面存在從0到1的創新性機會,下一個偉大的公司很可能就會出現在這些領域。
從本質上來說,互聯網金融仍然是金融,利用互聯網技術,實際上是提高了資源配置的效率。無論是“互聯網+”,還是未來的“人工智能+”,對于企業來說,只有保持創新能力、掌握新技術、商業模式與時俱進,才能夠適應這個時代的變革,才能獲得高速增長。
互聯網金融的未來是資本價值鏈的前移,優質的資源在早期即完成資金的匹配。互聯網金融的未來是資源配置的高效對接,以及傳統金融脫媒的過程。未來,客戶將獲得更多元化、更便捷、更廉價的金融服務。互聯網將侵蝕傳統金融的利潤,金融的壁壘將被打破。
(本文作者介紹: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是由中國政府與歐洲聯盟共同創辦,專門培養國際化管理人才的非營利性高等學府。微信號:CEIBS6688)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