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編自《宗慶后:萬有引力原理》 作者 遲宇宙
有一個場景一直烙印在宗慶后的記憶最深處——他和端后兩個半大不小的孩子,抬著一個比他們矮不了多少的鐵家伙,在幽暗而逼仄的巷道中穿行,因為年輕和靦腆,幾乎連“爆炒米嘞——”這樣的吆喝聲都羞于出口。
1961 年是三年自然災害的最后一年,也是對人們生存意志的最終考驗。那一年宗慶后初中畢業,聽說在師范學校讀書不僅吃飯不要錢,還能發生活津貼, 于是他打算報考師范學校。可是他去報名的時候,卻突然被學校告知:你的家庭成分不好,報考師范必須是貧下中農出身。
因為出身問題,宗慶后無法去讀師范學校;不讓讀師范,宗慶后就索性不讀書了,早點工作賺錢。就這樣,1961年,宗慶后離開校園,踏上了社會,開始與自己的少年時代和校園生活做一次徹底的告別。
起先宗慶后跟人學修汽車。有一次,他去以越劇聞名的嵊縣修車,給師傅打小工,擰螺絲、遞扳手,到了飯點兒還要給師傅燒飯。那時候他們燒飯的面粉也不是精面粉,而是夾雜著紅薯筋和各種雜糧的面粉,燒出來的就是面疙瘩。雖然學得很苦很用心,可是畢竟太小,又沒有基礎,師傅自然不滿意,而且收入又很低。后來宗慶后就開始四處打零工,掙點錢補貼家用。
有一個場景一直烙印在宗慶后的記憶最深處——他和端后兩個半大不小的孩子,抬著一個比他們矮不了多少的鐵家伙,在幽暗而逼仄的巷道中穿行,因為年輕和靦腆,幾乎連“爆炒米嘞——”這樣的吆喝聲都羞于出口。
爆炒米機是宗慶后父親宗啟騄從一個朋友那里弄來的,一套東西花了八十多塊錢,這在當時可算一筆巨款了,但是宗啟騄因為靦腆而一直任它躺在墻角。
宗慶后決定用它掙錢。
現在的孩子估計已經不知道這樣的古董了,但是在他們小時候,這還是很流行的玩意——一個開水瓶大小的鐵葫蘆橫臥在火爐上,要不斷地翻滾它,用以均勻加熱爐中的米等食料。開爐時,一手用麻袋罩牢鐵葫蘆,另一個手把拉鉤“砰”地一拉,就成了。那一聲讓人又怕又期待的“砰”的巨響,讓圍在邊上的孩子像過年一樣喜慶。一開始拉鉤,兄弟倆也有些發怵,后來慢慢就膽子大了起來。
爆炒米的大米都是買主自己帶來的,宗慶后和弟弟只負責為他們加工,收加工費。他記得那時候爆一爐米,不加糖精是一毛錢,加糖精是一毛五。除了來爆炒米的,還有人來爆蠶豆、黃豆、玉米,甚至還有人爆年糕。他們是來者不拒,爆什么都是一個價錢。
那段走街串巷的日子回頭想起來,還頗有成就感。通常情況下,如果趕上過年過節,生意還是蠻不錯的,一天能賺七八十塊錢,算是不得了的一筆收入了。尤其是過年前的幾天,生意好得不得了,從一大清早爆到天黑,還有好多人排隊等在那里。主要是那時候人們辦不到什么年貨,只好拿點兒大米爆一下,權充打發年關的零食了。
爆炒米大概掙了百十來塊錢,后來兄弟倆就不干了。主要原因是離家太近,很容易碰到熟人。那時候又年輕,很要面子,覺得有些難為情;近的地方不太想去,遠的地方又走不動。
這是宗慶后人生的第一筆生意。
后來他們見火車站有人賣紅薯,就去菜場買了紅薯回家煮熟。寒風呼嘯的冬夜,他們把煮熟的熱紅薯拿到火車站去賣給外地人。那時候他們賣四毛錢一斤,算是很貴的,可是那些外地人剛下火車,沒什么吃的,也會掏錢買。
那時候宗慶后已經會采購最低廉的原材料了?!坝浀糜幸淮?,我騎自行車到良渚農家買番薯,回家時已經天黑了,看不清路,一下撞到橋頭,摔倒在地,巨大的撞擊力把自行車的前杠都撞彎了。那天我一直推著自行車,走了幾十里路,把一堆番薯運回了家里?!?/p>
無論在哪個方向上,對于宗慶后,對于他的家庭來說,都至少是一種磨礪,如果不能稱為磨難的話。
1963年,宗慶后艱難的少年時代結束了,在命運之手的隨意一揮下,他開始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隨后漫長的15年即或不是造就宗慶后人生的關鍵,也在他的整個生命中燙下了永遠抹不去的烙印。
(本文作者介紹:與出版社合作,定期推出名人傳記類圖書連載,合作建議請發郵件至zhuanlan@staff.sina.com.cn)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