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港股專欄作家 杜勁松 微信公眾號(xlgg-sina)
因此,我們期盼兩地監管機構能夠進一步發揮創新思維,借鑒當代金融科技,在“滬深港”互聯互通項下的證券研究與資訊服務方面再邁出“一小步”,讓中小投資者、特別是內地的中小投資者能有參與公開、公平和公正市場的機會。
深港通進入倒計時,兩地的市場參與者紛紛摩拳擦掌,內地投資者不僅躍躍欲試、更有成竹在胸者先行入貨:今年1-10月港股通按月連續錄得凈流入,累計已逾2022億港元(數據來源:港交所)。但是,從滬港通開通至今,“滬深港”市場交易互聯互通項下、證券投資研究與資訊服務在監管方面還缺乏相應的配套機制。
證券研究資訊也是證券投資的重要環節
具體來說,目前滬港通、深港通主要是從交易與結算的角度,制定了互聯互通的機制,例如適用的交易規則、結算方式、投資標的、額度、合資格投資者等。在監管合作方面,目前強調的是完善違法違規線索發現的通報共享機制、對跨境違法違規行為的調查合作、雙方執法交流與培訓等。眾所周知,證券投資并非一個簡單的買賣行為,完善的證券投資研究服務、及時全面的證券市場資訊等對于投資者是不可或缺的;事實上,市場資訊、研究與交易、結算等一起才構成了證券投資的生命周期。
在滬港通已經開通近兩年、深港通即將啟動之際,兩地監管機構的確需要認真思考如何以創新的理念來推進有關的配套措施:
首先,港股與內地A-股是截然不同的市場。即便有兩地同時掛牌的A-H股存在,兩地股票所遵循的法律制度、投資者群體組成、交易規則、與其它海外市場的關聯程度、以及相關的衍生產品市場規模與深度等等,所有這些因素都決定了內地投資者需要專業的港股分析,正如其需要專業的A-股分析一樣;反之,對于投資和準備投資A-股的香港或其它海外投資者也一樣。
其次,由于滬港通、深港通作為新生事物,出現時間并不長。在兩地證券市場的監管主體沒有進一步明確的指引之前,兩地市場中嚴格遵循合規的證券研究與資訊服務機構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換言之,當大量的內地投資者需要及時全面客觀的港股資訊和研究服務時,能提供這類服務的持牌機構和人士卻主要身處香港;而過往內地投資者所倚重的A-股研究、資訊服務提供者,要么暫時沒有能力提供港股研究服務、要么沒有香港監管機構的相關牌照。
第三,內地證券市場以散戶為主,中國證監會也一直將維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作為其三大核心使命之一。但是,在港股通研究與資訊服務方面,內地中小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并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造成事實上的不平等。這是因為,機構投資者往往擁有更多、更及時的渠道和服務,例如傳統的基金公司、保險資管等已經在香港建立了走出去的“橋頭堡”。依托原有在香港的研究服務,這些機構投資者可以很方便地將交易執行通道從原來的QDII轉為港股通。相比而言,中小投資者則沒有獲得“公平”的機會。
創新思維一小步 共同市場一大步
10月底,香港證監會發出通函,允許香港券商使用內地及香港官方認可的電子簽署證書的電子簽名來簽立客戶協議及作為核實客戶身份的文件之一。在深港通即將啟動、金融科技日趨進步的大背景下,香港證監會的這“一小步”其實是跨境證券服務的“一大步”,它將有力推動兩地進一步邁向“共同市場”。因此,我們期盼兩地監管機構能夠進一步發揮創新思維,借鑒當代金融科技,在“滬深港”互聯互通項下的證券研究與資訊服務方面再邁出“一小步”,讓中小投資者、特別是內地的中小投資者能有參與公開、公平和公正市場的機會。
(以上數據僅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本文作者介紹:海通國際證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責任編輯:劉耀東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