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梁紅
目前的政策環境下,重演類似2013年“錢荒”的可能性不高。今年金融領域的“整治行動”可能會打擊過度杠桿化的套利交易,但不太可能波及實體經濟。
中國的2017年1季度宏觀經濟數據超出預期,但市場仍然對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存有不少疑慮。
中國的經濟復蘇很可能仍處于早期階段,未來有望持續。經濟復蘇的啟動得益于自2015年年中以來貨幣和財政政策的顯著放松,而復蘇早期在房地產、汽車和上游行業等領域表現得最為鮮明。然而,隨著企業現金流和就業情況改善、外需回升,經濟復蘇范圍逐步擴大,本輪復蘇的持續性也在上升。
因此,政策退出寬松、或是政策“緊縮”也很可能尚處于早期階段。政策退出寬松旨在矯正(相對于經濟周期而言)過度的政策刺激,而不是壓制經濟增長。因此,政策變化的節奏往往會是漸進的,先從貨幣條件的適度緊縮開始,而財政政策的調整通常要晚得多。
通過加強監管來清除過高的“金融杠桿”是否會導致實體經濟增速大幅下滑?盡管需要密切關注可能的下行風險,但我們認為目前的政策環境下,重演類似2013年“錢荒”的可能性不高。今年金融領域的“整治行動”可能會打擊過度杠桿化的套利交易,但不太可能波及實體經濟。
從周期波動的角度來看,宏觀政策的及時調整是保持經濟增長可持續性的重要條件。因此,目前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的調整均有助于延長本輪經濟增長的時間。
中長期來看,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仍在于提高生產力,而這一點需要多年的觀察才能證實或證偽。雖然市場普遍認為中國仍需要實施大刀闊斧的結構性改革才能夠穩定經濟增長,但我們認為,中國近年來已經在改革上實施了不少舉措,一些新的“改革紅利”已經隱約可見。
(本文作者介紹: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馮夢雪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