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金融e觀察(微信公眾號:sinaeguancha)專欄作家 許權勝
房價的飆升雖是多種原因合力形成,比如土地紅線、為人的炒房、貨幣的濫發、匯率的變動等等都會影響房價的漲跌走勢,一個專項檢查只能對地產商起點微小作用,但當前并不能妨礙房地產價格普漲的全局。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日前部署全國開展“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專項檢查”,要求對房地產開發企業、中介機構商品住房銷售中的價格違規違法問題進行集中查處,并“形成震懾”。(11月19日,《中國經營報》)。
每次看到這種新聞,筆者都啞然失笑,專項檢查只能說明我們控制房價的思維還停留在政府價格“嚴管”時期,以為能用行政管理可以代替市場規則,如果專項檢查能控制房價上漲,那么限購更能控制,但現實是越限越漲。曾經有人說:普遍出現的問題要從制度上找原因,反復出現的問題要從規律上找原因。
房價的飆升雖是多種原因合力形成,比如土地紅線、為人的炒房、貨幣的濫發、匯率的變動等等都會影響房價的漲跌走勢,一個專項檢查只能對地產商起點微小作用,但當前并不能妨礙房地產價格普漲的全局。
在房地產失控的背后,讓我們反思為什么房地產業這么難控制?其實難以控制的根源來自于政府自身,這個就不得不提我國的稅制改革,當年中央為了統籌管理,限制地方政府財力,進行分稅制改革,稅率分配三七開,中央七地方三,強中央、弱地方,中央在集權的同時,獲得財政、制度權威上的優勢。
但地方以30%的財政預算要承擔70%的地方事務,逐漸使地方入不敷出。可是地方政府官員的政績必須由GDP來考核,升遷一般與這個GDP的多少緊密聯系,如果地方政府手里沒有錢官員們又想搞點政績怎么辦?近水樓臺先得月,最容易運作的就是土地,土地是民眾的生活必需品,便于人人參與。而且房地產正好迎合當下的政績考核機制,把城市表面建設得氣沖霄漢,地方主政官員一定會在升遷之道上得分不少。
可是中央每年計劃給每個省市的土地都有一定的指標,但地方政府想用更多的錢來搞建設,唯一辦法就是不斷抬高土地價格,這就是市場上傳說的面粉面包的關系,面粉漲價了面包離漲價還遠嗎?所以土地當仁不讓成為地方政府圈錢的主要手段。在這種制度下要求地方政府去主動滅降房價的虛火無異于緣木求魚。
其實地方政府最大化的獲取房地產利益是對經濟的短視,沒有長遠考慮到房地產市場是伴隨著實體經濟不斷被邊緣化而興盛的,大量資本撤離實體,實體經濟一蹶不振,政府因此減少很多稅收來源,財政更加依賴房地產,形成惡性循環,這種狀況就更不能去控制房價,因為房價飆漲符合地方政府自身利益。
還有一個悖論就是中央要求地方降房價,可是地方政府要辦個項目要到中央審批“跑部錢進”,原先的“駐京辦”就是這種制度產物。等上面計劃撥款下來,也許市場機會早被別的地方搶走,所以中央提出降房價的要求地方則完全有理由要求中央在財稅分配上多讓步,不然地方市政建設錢從哪里來?之所以每次對房地產調控都成了為下一次積蓄能量的上漲,不難理解地方政府也有難言之隱。
那么問題又來了,現在房價漲得大多數民眾接受不了,民怨沸騰,政府給出屢試不爽的藥方還是這個老掉牙的“限購”政策,但限購給人們聯想到的就是商品緊俏,如果不緊俏限購干什么?上個世紀很長時間里我國的生產水平落后,各種食品供應不足,所以也進行了限購,城市居民每人每月的糧食供應13.5公斤,肉食豆類每人每月也僅一斤,那時吃一頓飽飯是人們最大愿望,就同現在能在一二線能買得起一套房子愿望差不多。
后來改革開放,生產水平提高,糧食生產多了,人們那種盼望能吃飽飯的愿望也就不成為愿望,愿望無形消失了,其實房子與這種關系也差不多,政府如果能用稅率控制那些占多套房子的人的行為,對一二線人口流入多的城市增加土地供應,對三四線人口流出的城市減少土地供應,使人口與土地供應相平衡,從根本上來消除因政府設限使人們對房屋短缺的恐懼。同時對分稅制要適當的進行改革,使地方政府能有與當地建設相匹配的財政收入,考核地方政績要以當地人民的滿意度為主,而不是取決于以上級官員的滿意度,這樣房地產的價格就不會出現大的波動,回歸居住功能也就為期不遠。
(本文作者介紹:資深財經評論員,長期在金融行業一線工作。)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