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江濡山
匯率貶值、外儲下降、資本流出通常如影相隨。如果忽視這個問題,恐怕資金抽逃而把泡沫留在中國,這或許是釀成金融風險的一個重要源頭。種種跡象表明,中國貨幣當局,似乎有些自亂陣腳。
這兩天有條資訊“迷惑”了不少人:美國財政部日前公布的半年度全球匯率政策報告,拒絕給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簽——沒有證據表明美國任何一個主要貿易伙伴符合匯率操縱國的法律定義,中國最近設法支撐人民幣匯率是為了防止人民幣迅速貶值損害全球經濟。這也是美國財政部20年來第一次在報告中沒有點名任何一個國家為貨幣操縱國。
對于美國財政部的這一表態,似乎是給中國的金融及外匯管理貼了一劑挺受用的狗皮膏藥,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大經濟體的決策層,都一時不知如何“解讀”這份報告。
對此,“市面上”目前有多種觀點,下面是歸納出的兩種主要看法:
一種看法是:中國央行與美聯儲保持了某種默契,主要體現在中國在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以及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等方面,兩國彼此都需要密切配合。中國人民幣走向世界,首先需要美國的認可和支持,至少不能添亂;美國巨額財政赤字壓力不斷加劇,量化寬松策略已到盡頭,美聯儲的很多舉措,也需要中國予以“策略性”配合。
另一種看法是:在美國大選的關鍵時刻,若給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簽,則意味著美國過去20多年來的習慣做法將出現重大轉變,并可能招致報復性措施的風險。此舉無疑暗示了不認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以強硬手段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打交道的方式。特朗普對中國的態度一直咄咄逼人:中國“就是個大師級別的外匯操縱國,我會指示我的財政部長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并對任何通過本幣貶值手段來獲得對美國不公平優勢的國家征收關稅。”
美國上一次將中國稱為匯率操縱國還是在1994年,當時比爾·克林頓是總統。根據1988年的一項法律,美國財政部需對主要貿易伙伴進行定期評估,看對方是否出于阻止防止國際收支平衡調整或獲得不公平貿易優勢的目的而操縱本幣匯率。
然而,真正需要深入觀察和破解的難題是,上述兩種看法之外,中國金融及外匯管理到底存在哪些壓力和風險。有不少財經人士認為,中國人民幣剛剛入藍SDR,就連續一周貶值到最低點,一舉跌破6.7鐵底;而美國財政部卻睜著眼睛瞎掰:中國最近設法支撐人民幣匯率是為了防止人民幣迅速貶值損害全球經濟,中國過去一年仍投入超過5000億美元來防止人民幣進一步加速貶值。如此看來,中國政府在人民幣貶值問題上,似乎不是央行實施策略性貶值,而是“無可奈何花落去”。死扛了三四個月消耗外匯數千美元,結果還是擊穿鐵底并一路向下。
國際清算銀行(BIS)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累計貶值5.1%,在BIS監測的61種貨幣中貶值幅度均居第5位。我們不妨可以這樣理解,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之后,必須遵守一些國際游戲規則,因此陷入守與不守的迷惑之中,如果死扛,則意味著不僅出口壓力持續加大,而且外匯儲備還會被消耗數千億美元,事實上在目前經濟持續低迷期,中國的美元外儲在不斷縮水;如果不扛,則貶值壓力會不斷加劇。
有觀點認為,七連跌是央媽結合當前國內外經濟局勢“順勢而貶”之策,不少人對此持異議。在匯率變化對出口影響已經不是很大的情況下,中國現在急需要外資流入增加有效投資,如果人民幣持續貶值,只能加速資金外流。不排除一些企業及機構打著對外合法投資的旗號,換匯撤離中國。
國際收支平衡表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ODI)項下資產凈流出1214億美元,同比多增71%。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ODI增速可謂飆漲。匯率貶值、外儲下降、資本流出通常如影相隨。如果忽視這個問題,恐怕資金抽逃而把泡沫留在中國,這或許是釀成金融風險的一個重要源頭。種種跡象表明,中國貨幣當局,似乎有些自亂陣腳。
(本文作者介紹:香港環球經濟電訊社首席經濟學家、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訪問學者、高級研究員,政府及財團大型投資項目顧問,產業項目風險及可行性評估專家。)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