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梁海明
中國“走出去”海外投資,遇上日本海外投資,將是一場長期的鏖戰,不但需要企業自身努力從多角度尋求突破口,同樣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援與協助。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后,亞洲的東盟國家率先成為眾多中國企業投資的重點區域。由于東盟國家同樣是日本企業重點投資的對象,關于中日兩國在同一項目上,如大家熟知的高鐵項目展開激烈競爭的消息不時見諸報端。讓人不免有中國企業走到哪,日本企業如影隨形跟到哪的感覺。
不過,這其實是個錯覺。東盟秘書處數據顯示,早在2014年,日本已是東盟十國的第二大投資者,僅次于歐盟。根據日本銀行數據,2015年共有約20.1兆日元的日本資金投入東盟,較5年前幾乎翻了兩倍,這也是連續第三年日本投資在東盟的金額高于在中國和香港的投資。日本也是泰國、印度尼西亞的最大海外資本來源,對菲律賓、馬來西亞則是第二大投資者。
為何日本企業對東盟國家的投資持續加大?我認為至少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日本企業也要“走出去”。日本經濟“迷失廿年”,增長乏力,而且國內人口老齡化和人口萎縮,日本企業一直在鄰近的亞洲其它國家尋找投資機會。東盟國家發展潛力較大,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報告預測,東盟2015年至201年平均年增長率為5.6%,東盟國家的發展潛力,加上低勞工成本對日本企業吸引力很大,而且日本儲蓄過剩,促使多余的資金流入東盟市場,投入東盟國家的投資金額持續增長。
其二,日本希望重塑新角色。日本政府推動企業加大對東盟國家的投資,帶動東盟國家的經濟發展,也希望能夠幫助日本擺脫戰敗國歷史,通過塑造日本在東盟國家的新角色,同時重建日本國民對未來的信心。
其三,東盟國家對日本有需求。快速發展的東盟國家對產業技術普遍存在巨大需求,但各國當前的技術都較為匱乏,不足于為其經濟提速,亟需外力支持。東盟各國期待日本的投資同時可帶來先進的技術、經營管理理念,提升產品質量以及開拓環球市場的能力等。對于東盟國家此類既差技術,又差錢的情況,日本企業無疑可同時滿足它們的兩個需求,自然受到東盟國家的青睞,且Made with Japan(與日本共同制造),也令東盟各國覺得比較“高大上”。
我們也必須清楚認識到,日本加大對東盟市場的投資,也有制衡在本地區勢力日益增強的中國之意。因此,當中國的“走出去”,遇上日本的“走出去”,對中國企業而言,當然是一場硬戰。
可能令人意外的是,中日企業相爭,對東盟國家而言,有時也非喜事,而是一件相當頭痛的事情。
不少讀者或許還記得,中日兩國在東盟某國爭奪高鐵項目之時,曾發生一件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某國將要修建高鐵,中國、日本企業相繼介入,中國提出的方案是:50年期貸款,利息為2%。日本提出的條件是:貸款期40年,利率低至0.1%,且有10年的還款寬限期。
如果以在商言商的角度思考,日本的方案較優,但是,某國卻遲遲下不了決心選擇,這是因為雖然日本方案較優,也是該國最大的投資國,但中國是該國的最大貿易國,無論選擇中日哪個,都是艱難的取舍,該國在中日相爭之下,最后只好選擇暫時擱置高鐵項目,避免陷入顧此失彼的難局。
對此,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未來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尤其是到東盟國家投資,面對日本企業的競爭,如想取得優勢,或可參考日本企業投資東盟的做法,也就是“C.I.D”。中國企業首先需要明白自身的實力(capacity)在哪,如此才能揚長避短。其次需要有明確的意圖(intention),如此才能堅定海外投資的信心。最后,需要了解投資國念茲在茲的需求(demand),如此才能增強投資的針對性。
此外,在政府層面也應進一步出臺支持中國的企業“走出去”措施。如日本政府為鼓勵該國企業“走出去”,一是提供信息支持,為企業提供投資潛在國整體投資環境及個體產業狀況等數據,二是后援支持,對于那些資金、技術較為缺乏的中小企業,日本政府設有專門的支持計劃,不但提供資金及各種實質協助,也提供投資前市場調查等補助,務求全方位協助本國企業“走出去”。
中國“走出去”海外投資,遇上日本海外投資,將是一場長期的鏖戰,不但需要企業自身努力從多角度尋求突破口,同樣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援與協助。
(本文作者介紹: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盤古智庫學術委員,近著《“一帶一路”經濟學》)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