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沈建光
在筆者看來,脫歐對英國經濟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是其內部政治領導力缺乏的體現,也一場缺乏擔當的豪賭。
近期日元作為避險貨幣大漲,親歐盟英國議員遭遇槍襲身亡等事件,顯示6月23日英國脫歐公投已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最大風險點。盡管大多數經濟學家與各國政要均認為英國脫歐是自毀長城,但英國最新民調結果顯示支持脫歐的比例正在上升,大部分民調結果顯示“脫歐”派超過“留歐”派,顯示這一看似荒誕的結果發生的幾率已經大大增加。
對于這一黑天鵝事件,美日央行均在最新一次會議上宣布維持利率不變,并明確表示英國脫歐公投對金融市場的沖擊是二者貨幣政策的重要考慮因素,靜待英國脫歐公投結果。而歐央行與英國央行也做出計劃以防止“雷曼式”的沖擊。受此影響,日元作為避險貨幣暴漲,英鎊/美元今年以來貶值3.42%,期間對美元最差時跌破1.4。
在筆者看來,脫歐對英國經濟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是其內部政治領導力缺乏的體現,也一場缺乏擔當的豪賭。一旦發生,必將對英國乃至全球金融市場造成非常負面的影響。具體體現在:第一,歐盟是英國最大的貿易伙伴,脫離歐盟,英國經濟必將遭到重創。當前,英國的經常賬戶差額占GDP比重達到5%以上,創1948年以來最高。而最近的一次政府財政盈余是在2001年,如今財政赤字約占 GDP的4%。而相比之下,歐元區經常項目盈余,公共財政赤字低于英國,二者占GDP比重分別為2.8%和1.9%。經濟再平衡的需求使得英國很難離開歐盟,不難想象,一旦脫歐,情況會更加惡化。
此外,在筆者看來,脫歐者期待的“友好離婚”樂觀前景也頗具理想化色彩,接下來英國面臨的,是重新爭取歐洲單一市場的準入與展開談判,時間跨度或長達數十年,期間還不可避免的面臨著法律,政治多重不確定因素。與英國和歐盟去年貿易額近4000億歐元相比,免交給歐盟財政的每年80億英鎊所獲得的收益不值一提,而且英國所承受的潛在損失與不確定前景難以估量。
第二,勞動力市場是憂非喜,倫敦金融城地位遭到沖擊。對大量移民英國搶占本地人工作機會,推升英國特別是倫敦房價,增加生活成本是脫歐派的抱怨,但一旦脫歐成立,大量企業移出英國,金融城高端人口加快流失,也必定對國際化都市的地位造成重創,缺少高端產業吸引力的都市也恐怕難以擺脫就業機會減少,收入下降,房價下跌,信心喪失等負面沖擊,進而影響倫敦引以為傲的金融城定位。
上述判斷并非聳人聽聞。為保持英國脫歐后的市場占有率,預計大量制造業與跨國公司或將搬離英國。根據英國《衛報》報道,一項貝塔斯曼基金會組織的調查結果顯示:近三分之一的英德公司表示,將在英國退出歐盟后考慮撤離。
第三,貨幣貶值,股市下跌,金融動蕩或將加劇。當前全球資本市場動蕩加劇是對英國脫歐公投臨近之下,投資者風險避險情緒增加的反應。但是在筆者看來,這遠遠沒有反映出一旦事與愿違,脫歐小概率事件成真后金融市場可能面臨的真正沖擊。
考慮到英國脫歐對投資者信心的影響,其對金融市場的沖擊或不亞于1992年英國退出歐洲匯率機制之時,英鎊遭受的危機。1992年9月15日,英國被迫退出歐洲匯率體系(ERM),不計前期的英鎊貶值,其后5個月內,英鎊/美元從1992年9月15日的1.8625貶值至1993年?2月12日的1.4164,貶值幅度24%。
第四,很可能觸發蘇格蘭脫英,政治風險進一步上升。早前蘇格蘭首席大臣、蘇格蘭民族黨 (SNP)黨魁斯特金表示,大多數蘇格蘭人希望留在歐盟,若英國最終選擇脫歐,蘇格蘭或再次舉行獨立公投,爭取以獨立成員國身份加入歐盟。此外,脫歐之后的英國,與德國、法國的間隙已經產生,與美國的關系也尚待修復,甚至會影響早前中英的一些投資意向,無論對內還是對外政治而言,均是賠錢的買賣。
從這個角度而言,筆者認為,務實的英國人最終通過脫歐公投,從目前看還是小概率事件,但也不可掉以輕心,一旦事件朝預想相反的方向演化,還需警惕其對歐盟與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并做好應急預案。
當然,對于歐盟來說,英國脫歐難免使其短期內受到外界對于歐盟一體化的擔憂,并由于投資者避險情緒上升而引發一系列金融市場動蕩。但好在當前已有一些應急準備工作出臺,包括英國央行通過6月14日、21日和28日分三次執行的特殊資金操作,保證銀行體系在公投前后有充足流動性,以及歐洲央行允許英國銀行和清算行從英國央行借入歐元,歐洲的金融機構也可以借入英鎊等等。
此外,盡管英國退出歐盟對歐洲近一個世紀的一體化進程是個沉重打擊,但考慮到英國并非歐元區國家,其在歐債危機之后,與歐盟財稅一體化進程的分歧便越加明顯。缺少了英國的歐盟,核心國爭議減少,徳法領導力與控制力增強,或許能夠趁機加強財政同盟,甚至向政治同盟邁進,壞事變好事,也未可知。
而對待英國脫歐對全球金融市場的沖擊,人民幣匯率也難免出現異常波動,應有充分預期。綜合考慮下半年美聯儲加息路徑不確定等因素,筆者認為在9月杭州G20峰會,以及10月人民幣正式加入SDR之前,維持匯率穩定仍是應對外部風險的最佳策略。同時,考慮到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去產能仍需迫切推進,防范匯市、樓市、股市、債市風險連鎖反應引發的金融動蕩,也是加速推動結構性改革和經濟企穩的必要條件。
(本文作者介紹:經濟學博士,現任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 首席經濟學家。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成員。)
責任編輯:鄭洋洋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