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中國科學家為什么不愿創業?

2016年03月23日07:51    作者:瞭望智庫  (0)+1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機構專欄 瞭望智庫 作者 聶歐、陳榮(瞭望智庫宏觀經濟觀察員)

  如果把技術拿去開發開公司,精力跟上去,掙錢去了,就要去找投資找市場,實驗室沒有時間管,哪還有時間寫論文?所以即使有成果,也得先放到一邊,趕快寫論文,先當上教授、評上院士再說。

中國科學家為什么不愿創業?中國科學家為什么不愿創業?

  “十三五”開局之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創新驅動。作為重要抓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綱要。

  據統計,2015年,從中央到地方先后出臺24份文件,實施多項優惠政策,推動“雙創”。在全球經濟低迷和金融市場動蕩的形勢下,“雙創”為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不過,在成為時代和社會浪潮的同時,摸著石頭過河、沒有經驗可循的“雙創”,也受到不少質疑。

  比如,沒有經驗的大學生、年輕人怎么能“雙創”;“雙創”大量集中于互聯網領域,失敗多,存在泡沫怎么破;大眾創業如火如荼,但萬眾創新在哪兒……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協副主席陳章良參與了去年中國科協組織的“雙創”第三方評估調研。在接受瞭望智庫專訪時,他認為,從評估情況來看,在發展初期,“雙創”出現一些問題并不奇怪。

  “美國的創業失敗率也很高,創業就是這樣,爬起來再創嘛。”陳章良說,當然,也不能盲目,應該總結經驗教訓,再找好的技術、好的科學家。

  至于創業質量不高,創新少的問題,在他看來,一個關鍵的解決辦法,是鼓勵更多有技術的科學家成為“雙創”主力軍。“科學家動起來了,很多問題就好解決了。”

  政府很重視,大學生最有干勁

  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李克強總理提出,“借改革創新的東風,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掀起一個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2015年全國兩會,“雙創”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本屆政府對“雙創”的支持力度不斷加碼。

  如今,一年時間過去,“雙創”到底創得怎么樣了?

  陳章良介紹,2015年,在國務院委托下,發改委把全國“雙創”評估工作交給中國科協,科協組織專家學者,走遍了全國所有的省區市,對“雙創”的效果有了初步評估。

  “第一個明顯的情況是,各地政府都極其重視‘雙創’,給了很多特殊政策和經費來支持年輕人創業。”陳章良說。

  比如在成都,市長唐良智稱自己是“創業市長”,親自抓“雙創”政策扶持工作,把成都富士康沒用完的工人宿舍空出來,在高新區拿出一棟樓,免費三年出租給年輕人創業。

  第二個現象是,一批年輕人,包括在校大學生、快畢業的大學生、研究生以及畢業一兩年的大學生,創業的精神、激情和參與程度非常高,對創業特別有干勁。

  “尤其像中關村”,陳章良說,“一個創業咖啡樓里有300多家創業公司,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未來的比爾?蓋茨,覺得自己前途無量。”

  第三是真的出了一批好的成果,從普通的“互聯網+”到技術咨詢,再到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能源技術、環保技術等幾個方面,明顯有了不少成果。

  2015年10月的“雙創”活動周上,科協把大量出成果的項目都請到了中關村主會場,平衡車、太陽能、無人機……甚至總理都點贊的一些成果,都是一群年輕人做出來的。

  陳章良說,有意思的是,有很多成果的想法和點子,涉及的技術其實非常基礎和普通,在科研院所的實驗室里都是沒人做的,但就是這樣一群不熟悉科研工作的年輕人,反倒更有激情去做,還做出來了。

  “雙創”不僅沒有泡沫,還遠遠不夠

  在國家鼓勵支持下,大量年輕人投身創業,也有聲音認為,由于創業資本的投機行為,再加上大學生和年輕創業者的盲目和不理性,“雙創”存在泡沫。

  陳章良說自己也注意到了這些情況,比如大學生扎堆互聯網創業,比如一些投資機構的投機行為等。但他認為,這并不意味著“雙創”有泡沫,恰恰相反,現在“雙創”還遠遠不夠。

  “在科協的評估過程中,并沒有看到支撐泡沫一說的數據。如果把一些創業企業的消失認定為泡沫,哪里都是泡沫了。”陳章良說。

  陳章良說,以現在火熱的人工智能為例,現在很多人、很多企業做機器人,“飽和了嗎?完全沒有。”從應用層面看,機器人還可以陪人下圍棋,甚至高考題都可以讓機器人來設計。機器人產業的市場還很大。

  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鋼鐵、石油、水泥、玻璃都產能過剩,但高科技產品是進口的,2015年一年進口上千億美金的芯片,國內的手機生產商就掙一點錢,這些高科技領域都需要創業,技術轉化遠遠不夠。

  所以說,在這些領域的“雙創”,還有很大空間,還遠遠不夠,而不是已經飽和成了泡沫。

  陳章良說,如果要說泡沫,只是說某個領域可能有很多人闖進去,比如互聯網,是有可能存在泡沫的,但在“雙創”發展初期也應該如此,總得經歷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

  當然,在評估過程中,科協的調研小組確實發現,和外界普遍感受一樣,創業的成功率不高。

  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平均每天新登記注冊的企業達到1.16萬戶,平均每分鐘誕生8家公司。而另有統計表明,中國創業企業的失敗率為80%左右,企業平均壽命不足3年,大學生創業失敗率更是高達95%。

  一個主要原因是資金短缺。陳章良說,很多創業團隊,房子是政府或機構免費提供的,自己只有一小筆啟動資金,湊幾個人就開張了,每個人都是經理、CEO,但等到錢燒完了,就散伙了。

  “但這不是中國獨有的問題,在美國,創業的成功率也不高,創業失敗也是常態。”陳章良說。

  忙著評職稱,科學家被束縛?

  “創業失敗并不可怕,就像美國一樣,爬起來再創業嘛,總結經驗教訓,再找好的技術,再找好的科學家,他們的技術握在自己手里也沒用,給創業者趕緊轉化出來,何樂而不為。”陳章良說。

  在他看來,“大浪淘沙,對國家的‘雙創’是好事”,相比創業失敗,國內“雙創”現在更大的問題,是中國科技的主力部隊——大院大所的教授們、科學家們,對于“雙創”并不熱情。

  這與全社會尤其是大學生和年輕人的創業熱情形成鮮明反差。陳章良說,根據科協的調查,只有60%的科研人員知道國家號召創業,而這其中,真正把科研成果投身開發創業的,不到20%。

  “科學家不創業,光靠年輕的大學生,‘雙創’空有激情沒技術,終歸不行。”那么,為什么科學家不愿意創業?

  “關鍵是國家的科研人才評價體系和‘雙創’評估指標沒跟上。”陳章良說。

  比如,講師要升副教授,必須要有幾篇好論文。副教授升到教授,沒有幾篇SCI文章,根本沒戲。教授想評院士,沒在《科學》、《自然》上發表好文章,想都不要想。

  在這種評價體系下,科學家哪里還有勁頭創業?

  陳章良說,如果把技術拿去開發開公司,精力跟上去,掙錢去了,就要去找投資找市場,實驗室沒有時間管,哪還有時間寫論文?所以即使有成果,也得先放到一邊,趕快寫論文,先當上教授、評上院士再說。

  如果能在國家科研人才評價體系和“雙創”評估指標中,把科研人員、科學家們做技術轉化和創業的成果,比如形成的產業服務多少人群、創造了多少產值甚至是掙的錢交的稅,也列入評價指標體系中,也能用來評教授、評院士,他們參與“雙創”的熱情和動力,自然而然就激發出來了。

  資金、專利、股權,科學家創業還有不少門檻

  即便解決了沒動力不愿意創業的問題,科學家們“雙創”也面臨不少實實在在的門檻。

  第一道門檻是資金。與大學生相比,技術創業和產業化,更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但現實情況是,科學家“雙創”找資金,并不比大學生容易多少。

  陳章良說,科學家們做科研項目,都申請了不少科研經費,但科研經費有嚴格管理,不能用于創業開公司搞產業化。

  國家的一些科研項目和基金,比如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都是用來做基礎研究,并沒有設立用于科研技術開發轉化和產業化的基金,缺了這塊資金,想做也做不了。

  有人認為,國家沒有科研開發或轉化的基金,那還有市場的投資?問題來了,科學家做科研技術開發轉化的項目,往往不能立即轉化成收益。

  以新藥研發為例,過了研發階段,還得經歷一二三期臨床,最后還不一定能出來,有多少市場的投資方愿意做如此長周期的風險投資?

  陳章良說,如果有國家的技術開發和轉化項目基金,科學家申請項目,也就不會出現沒有啟動資金想做做不了的問題。

  除了資金,第二道門檻是專利。

  陳章良1987年在美國華盛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說,在美國,所有科學家的技術都會申請專利,法律保護體系也十分完備,偷專利的公司會被罰得“一塌糊涂”,公司罰完個人的信用也沒了,別再想做什么事情了。

  中國近年來不斷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不夠。陳章良說,很多企業反映,技術放出去,很快就被人“拷貝”走了。甚至有些“拷貝”者的規模,做得比技術發明人還大。

  更值得反思的是,因為從“拷貝”企業的大規模生產中獲得稅收、財政收入和GDP,一些地方政府還搞起了地方保護主義,阻撓技術發明人維權,告到法院有時也拖而不判。

  第三道門檻是股權。

  以專業技術入股是現在很多科學家參與公司創業的主要模式,但一直以來,科研人員技術入股的占比限制很嚴格,只能是10%。

  陳章良認為,這明顯不是政府應該管的事情,應該由企業和科學家自行商量決定,市場經濟條件下,不管是1%、10%,還是50%、60%,只要投資人愿意,雙方協商好就行。

  慶幸的是,國家注意到了這個問題。陳章良說,在不久前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宣布放開這個入股占比限制。這個問題總算得到了解決。

  (本文作者介紹:瞭望智庫是新華社批準成立的、立足于國情國策研究的智庫機構。)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責任編輯:郝美津 SF173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文章關鍵詞: 科學家 創業 創新 學術 科技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老艾侃股:下一目標3200點 回調就是介入機會 績效主義讓中國企業陷入困境 華人溫哥華拆房為何引發抗議 關于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十點思考 3天暴漲97000倍!新三板頻現“妖股” 預售制是房地產去庫存攔路虎 中投為啥從加拿大撤走千億投資? 統一金融監管體系不會一蹴而就 2016年換美元小心踏錯節奏 A股市場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