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赫榮亮
即便短期內難以實現加入TPP等協定,但隨著我國自貿區談判和建設的經驗足夠豐富,在經濟進一步發展過程中,終會與全球主要自貿區進行對接,從而實現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對外開放。
10月5日,美國等12國經貿部長聯合宣布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談判結束,達成TPP基本協議。美國將TPP視為穩固全球經濟霸主地位的利器,奧巴馬總統多次表示全球經貿規則應由美國制定,而不是中國。
美國打造高標準的新經貿規則,繼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后,致力于推動兩大協定,即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TTIP)。區別于傳統自由貿易協定,這些經貿協定將環境保護、政府采購、知識產權、投資壁壘等貿易條件納入到協議文本,疊加累計實現了“全面市場準入標準”、“原產地規則”等高標準的商品和服務的貿易條件。
此次,懸在空中的錘子已經落下,TPP基本協議達成。但距離成功還有一步,需國會的蓋章生效,TPP協定才算正式完成。那么,各國的國會能痛快簽字承認么?
具體分析一下美國。作為TPP協定的核心國家,奧巴馬總統將TPP協定視為其任內給美國留下的政治遺產。白宮政府為了推動TPP協定,做足了政治功課和鋪墊,重要措施是通過貿易促進授權法案(TPA)和貿易調整援助法案(TAA)。
6月23日,美國國會通過了貿易促進授權法案(TPA),6月25日通過了貿易調整援助法案(TAA)。其中,TPA法案使得國會就只能對奧巴馬的白宮提交的TPP最終協議進行支持或否決的投票,而不能逐條審核修訂,這在縮短了TPP談判進程,降低了不確定性,同時鼓舞了日本、加拿大等搖擺態度的政府士氣,最終催生了此次TPP基本協議的形成。
而TAA法案是奧巴馬政府安撫民眾抵抗情緒,緩解國內抵觸力量尤其工會的重要工具,TAA是美國對因全球化及貿易自由化而造成損害的美國工人、企業及農民提供救助的一種法律制度,提出在技能培訓、醫療保險、勞工提前退休等方面,由美國政府出資補貼,提高美國人的就業情況。
由此,奧巴馬政府通過兩大法案,對外為TPP談判成員國打氣鼓勁,對內安撫了主要反對力量的不滿情緒,以此來提高了美國參眾兩院通過TPP協定的通過可能性,奧巴馬將其視為加快通過TPP協定的重要武器。
當然,美國參眾兩院一次性順利通過TPP協定還是比較難的,特別是2016年總統大選將至,民主黨和工會這兩大力量將繼續拿TPP協定作為籌碼,繼續死纏爛打,撈取最大限度的民愿。從未來發展情況看,會要求美國奧巴馬政府提出更多的有利于補貼制造企業,提高美國產業工人的競爭優勢的相關政策。那么,奧巴馬政府能否找到和滿足這些利益訴求的平衡點,就成為了TPP協定順利過關的關鍵。
再看TPP協定的另一核心國——日本。從大米到汽車,日本受到TPP協議影響的產業也頗多。但基本協議剛達成,安倍首相表示“TPP協議為亞太地區展開了新世紀的道路”,這表明日本執政黨的力推國會達成協議的態度;同時安倍表示“日本將設立部門為TPP制定全方位措施”,這或暗示政府將有針對性地采取產業保護措施,減緩TPP協定對國內產業的沖擊。
國際社會認為,日本是運用貿易壁壘保護其產業最為成功的國家,其非關稅壁壘運用得爐火純青,最終雖然打開了國門,但外國商品和服務依然難進日本的局面。例如,日本對國外進口汽車實行零關稅,如限制進口汽車的銷售網絡、制定排放標準、環保稅費減免等一系列措施,使得銷量最大的國外大牌汽車廠商(主要是奔馳、大眾、寶馬[微博])在日本的每月銷量也僅能維持在三五千輛,日本的進口品牌汽車銷量占比長期低于10%,從而日本汽車企業馳騁歐美市場,歐美汽車難入日本。TPP協定雖然對日本的非關稅壁壘已經提出了要求,如明確提出日本汽車產業降低限制條件,但估計日本通過TPP協定后,仍然繼續給國內產業打補丁,通過貿易壁壘工具實現日本政府鼓勵國貨的產業政策。
在TPP的12個成員國中,美國和日本的經濟總量占到了其全部的70%,其他國家除了個別產業外采取跟隨策略,由此,TPP協定的順利達成,關鍵就在于美日兩國的政府態度。
TPP協定削弱中國競爭力的形成機制如何?
一個環太平洋諸重要國家,且占據全球40%的經濟總量的經貿區,其全面市場準入標準和原產地規則的貿易條件,致力于將TPP打造成為“對內高度貿易自由化、對外封閉”的經貿區,這將對中國產生一定負面影響,彼得森經濟研究所認為TPP最終談成,中國出口每年損失高達1000億美元。
首先來理解TPP的我國經濟影響的運行機理。比如在傳統商品貿易領域,將對我國產生對外貿易轉移效應。一是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在TPP協定簽署后,為滿足國內市場發展的需要,對外貿易伙伴首選區域內成員國,這勢必會對我國對外出口造成擠壓,減少我國的對外出口。
二是TPP區域內部存在與我國經濟實力相當或相似的經濟體,對我國商品和服務的出口具有一定的取代作用。例如,墨西哥、馬來西亞等發展中國家與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基本相當,貿易格局、貿易產品、貿易服務和相對比較優勢基本類似,加之充分利用TPP貿易條款帶來的貿易便利化,能夠擴大對外出口,具有替代中國產品的一定競爭力。
三是TPP屬于高水平的貿易自由化區域貿易組織,區域貿易安排對降低交易成本作用明顯,特別是零關稅貿易條款大大降低成員國之間的交易成本。
在當前局面下,中國應該如何應對?
首先,進一步挖掘各類經貿協定的含金量。目前,我國在已簽署自貿協定14個,涉及22個國家和地區,分別是中國與東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蘭、智利、秘魯、哥斯達黎加、冰島、瑞士、韓國和澳大利亞的自貿協定,內地與香港、澳門的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CEPA),以及大陸與臺灣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
普遍看,我國自貿區建設水平均有待提高。在這些雙邊協定中,中韓自貿協定的含金量最高,范圍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規則共17個領域,最終,雙方貨物貿易自由化比例均超過稅目90%、貿易額85%。但要看到,我國再進一步面對開放度更高的雙90%(稅目、貿易額都超過90%)談判要求下(比如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向前推進談判的難度就會增大,我國還要進一步提高開放水平,提高雙邊、多邊的自貿協定建設水平。
其次,進一步開拓重點經濟體的貿易和投資談判。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排名,2014年美國GDP達到17萬億美元,同期第二位的中國GDP10萬億,第三位的日本GDP為4.4萬億。盡管近年自貿區建設水平有所提升,2015年簽署尚未生效的國家有澳大利亞、韓國,其全球經濟排名中位列第12位和第13位。
但要看到,我國自貿區建設水平滯后,沒有跟上全球主要經濟體的進步步伐,比如我們的近鄰韓國,韓歐自貿協定、韓美自貿協定分別在2011年和2012年生效,而我國已經達成的自貿區還局限在“小朋友”階段,因此,我國要開展對全球主要國家的自貿談判。
對世界主要國家,我國的投資協定談判走在了貿易協定談判的前面。如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作為習主席9月訪美重要議題,中美投資協定談判已經完成了21輪談判,進入交換負面清單階段,美國希望中國更多地開放服務業,金融等美國強勢產業;而中國的訴求要求美國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不要對中國實施頻繁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等貿易救濟措施。現在看來,中美BIT談判簽署在望,只是時間問題,中歐投資談判也在進行中。
歐美等國家率先將投資協定談判放在了和我國開展雙邊經濟協議的首位,這源于中國投資環境已經取得了國際社會的認可,聯合國[微博]《世界投資報告》統計,中國2014年首度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FDI(外商直接投資)流入國,流入量1290億,吸引了全球10%的FDI。
但一個問題在于,中國是服務貿易逆差第一大國,我國外管局公布,2014年服務貿易逆差達到1980億美元。我國的強項在于商品制造,中國是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2014年出口占全球份額為12.2%左右。所以,我國開展對外經貿談判,突出自身優勢,我國更需要開展貿易談判,在當前投資談判局面難以逆轉情況下,要依托投資協定談判,為和歐美進行傳統貿易談判鋪路。
最后,進一步建設更廣泛的區域自貿協定。世界貿易組織[微博]多哈回合談判失敗后,區域貿易協定已經成為了全球開放經濟發展的重要形式。那么,我國要做好自貿區,要仔細研究手中的牌,目前,我國參與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存在著低水平自由化目標問題,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分歧較大,而亞太自貿區(APEC)至今尚未啟動談判。
所以,我國要一面打造自身的經貿投資協定平臺,另一面要借助的世界上的現有平臺,開展區域自貿協定建設。TPP等諸多自貿區的建設基本原則與我國經濟發展和開放的方向是基本一致的,我國要在國有企業改革、環境保護、勞工權益、知識產權等進一步深化改革,與美國、歐盟、日韓等國家的現有協定進行對標分析,從中找到差距和原因。
即便短期內難以實現加入TPP等協定,但隨著我國自貿區談判和建設的經驗足夠豐富,在經濟進一步發展過程中,終會與全球主要自貿區進行對接,從而實現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對外開放。
(本文作者介紹:賽迪智庫副研究員。)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