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場化要出現倒退,這可能意味著市場利率水平要出現一段時間的回落了,去年基于高成本的利率定價可能需要作出修正,這意味著債市的牛市持續的時間比預期的要長。
關于互聯網金融,最近有兩件事情引起本人的關注:一件事情是2月26日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之一Mt.Gox的關閉,一時風光無限的比特幣價格跌至577.52美元;一件事情是國內央視對于互聯網貨幣基金各類寶的大批判,以及隨后傳統銀行業對于互聯網金融的全面反擊。
這兩件事情到底有沒有關聯,很明顯,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顛覆”,兩者都是對傳統的顛覆。比特幣是對貨幣制度的顛覆,更遑論依附于貨幣的銀行體系了,用電子貨幣取代信用貨幣,這可能是未來的趨勢;而中國的互聯網貨幣基金更是直接成為銀行體系低成本資金池的吸水機,正在顛覆銀行業的負債、支付體系,未來還會全面沖擊銀行業的資產業務。
其次是“風險識別”。我理解“風險識別”就是敵意,不管是出于高尚動機的父愛主義還是出于利益集團的大反擊;在我看來,對新興事物的“風險識別”都是一種敵意。“風險識別”的形式有很多種,最流行的就是“泡沫論”,比特幣不只一次被認為存在很大泡沫。
所以對比特幣的監管、打壓一直在強化,中國央行[微博]更是明確否定了比特幣的交易;而泡沫論這種“風險識別”必然會造成創新的挫折,因為他會沖擊人們的預期,但創新會不會消亡?不會,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事情一定會合理的存在。
另外一種“風險識別”就是出于父愛主義利益受損論;糙一點的比如央視評論員這一級別的,會直來直去的說教;比如對于余額寶[微博]這件事情,評論員就會告訴你,這個事物造成了社會成本上升、造成了企業困難、造成了金融動蕩,總之帶來了一切的不好事情,所以千萬不能發展,千萬要限制。
講究一點的,比如有影響力的教授、專家學者,他們會從較為高深的理論出發,來點醒你一定要對自己的福利有取舍、有妥協、有耐心;最近看到據說擬任央行研究局局長的陸磊老師的普惠金融一文,深有感觸。文中提到,居民必須有長遠之計,既要有更高的財產型收益,又不要弄到失業;互聯網金融實現了普惠,但中小企業遭殃,最后總福利還是下降了;所以居民和央行都要平衡;這個理論很是有道理,但細究起來,恐怕也是有漏洞的。
普惠制的一個大的理論背景是什么,是管制有效論。普惠制本來就說明原來存在一個不是普惠金融的制度,就是說原來的利益分配是不那么普惠的,有些人拿的太多,有些則基本就只剩下喝湯了。而多和少,誰說了算?實施管制的人說了算,他不是市場化的。
不是市場化的利率是不是一個合理的利率,是不是一定能夠帶來福利的提升,這恐怕是要產生很大疑問。除了上述兩種較為常見的形式之外,對創新的“風險識別”還有很多形式。比如行業保護、系統性風險、國家利益等等一大堆概念,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限制創新。
第三,是倒退,特別是國內對于互聯網金融市場的態度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市場化大倒退。銀行對于互聯網的反擊步步為營,輿論造勢從年初關注于信息技術安全開始,一直到央行評論員跳出來將輿論對于互聯網貨幣基金的討伐至于風口浪尖,無形的包圍網在慢慢鉤織。央視挑起話端之后兩天,銀行業協會的專家緊接著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議。
其一,要求將貨幣基金的存款界定為一般性存款,這意味著貨幣基金的同業存款要開始繳納高額的存款準備金;其二,對于貨幣基金存款進行利率管制;其三,對于提前支取進行罰息;其四,要求提取高額風險準備金;這些政策建議個個都會對貨幣基金的投資收益造成很大的沖擊;而根據媒體的最新消息,2月27日下午,中國央行召開互聯網金融座談會議,討論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問題。
諸多細節都顯示,至少監管機構受到了壓力,其對于互聯網金融創新的態度會趨于謹慎;而只要銀行業協會的建議能夠得以實施,互聯網貨幣基金的投資收益就面臨下降,資金回流銀行體系,而因散戶議價能力下降,市場主導的利率市場化進程可能出現明顯倒退。
扯了半天淡,個人思考這么多,最終還是要落到策略上。其實,最近這些事情,貨幣基金經理們焦慮,我也焦慮,怕策略看錯了。
今年以來市場機構很大一個邏輯框架是利率市場化會繼續加速,因為去年市場化過程是超預期的,所以所有機構多預期今年市場化仍然會加快推進;如果,我說的是如果,政策監管者真的接納了協會提出的建議,那基本可以確定,市場化要出現倒退,這可能意味著市場利率水平要出現一段時間的回落了,去年基于高成本的利率定價可能需要作出修正,這意味著債市的牛市持續的時間比預期的要長。
(本文作者介紹:國泰君安證券固定收益業務資管管理人、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