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周昆平:嚴監管下的銀行理財業務走向何方?

2017年05月26日07:35    作者:周昆平  (0)+1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周昆平

  短期來看,“規模擴張”式發展思路面臨重大挑戰,如果不重視資管能力的提升、底層資產的穿透化管理、運作模式的透明化管理,形成理財業務規模增長的阻力。

周昆平:嚴監管下的銀行理財業務走向何方?周昆平:嚴監管下的銀行理財業務走向何方?

  近日,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了《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16)》,權威披露去年銀行理財業務規模、結構等各方面詳實的數據,展示這個規模約30萬億元市場的全景圖。那么,報告揭示了哪些特點以及未來的趨勢會如何呢?

  1、監管和銀行經營思路的變化是今年一季度理財總規模幾乎零增長的原因

  銀行理財總體規模告別高速增長的跡象從去年四季度已經比較明顯。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16年)》,2016年10月、11月和12月的月度環比增長分別為0.8%、0.8%和-0.2%。全年來看,2016年全年規模新增5.55萬億元,低于2015年全年的8.48萬億元。根據銀監會通報披露的最新數據,2017年4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理財產品余額為30萬億元,僅比2016年年末增長0.95億元。拉長視角來看,近五年銀行理財可謂超高速增長,從2013年首次突破10萬億到2016年4月末突破30萬億,年均增速達到40%以上。對于從業人士而言,對理財業務從超高速增長回歸到常態化增長早有預期,對回歸“資管本源”的大討論其實從2014年理財業務十周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

  近期銀行理財業務規模增長放緩相關的因素包括:一是央行層面的宏觀審慎監管對銀行理財業務規模擴張存在約束。自去年四季度傳出央行擬將表外理財納入MPA考核的消息后,商業銀行普遍在全行層面對理財業務進行統籌規劃,從而導致理財業務的整體擴張規模有所放緩。

  二是在銀監會加強對理財業務監管的背景下,理財業務增長勢必放緩。2016年末理財余額同期增長了5.55萬億,其中同業理財貢獻2.99萬億,占比為54%,成為2016年理財規模增長的重要貢獻力量。2016年下半年同業理財的爆發式增長中,確實存在一些套利行為、嵌套行為、杠桿行為。

  在監管的引導下商業銀行普遍在資管業務的層面多舉并措“回歸資管本源”,實施了自查存量、控制增量等各項措施,在此過程中理財規模增速也出現了明顯放緩。三是各家銀行的理財業務發展思路已經出現分化。市場占比較高的大行和部分股份制銀行在謀求規模穩步發展的同時,不再推崇“規模至上”的業務模式,而是主動回歸資管本源、培育優質客戶、開展產品創新,包括大力推動凈值型產品轉型和私人銀行產品的研發等,均需要一段時間方見成效。

  2、銀行同業類產品兌付客戶收益的大幅提升更多地反映了同業理財產品的規模擴張

  2016年,銀行兌付給同業的總收益額由2015年的758億元大增至2016年的1659億元,增加901億元,增幅近120%。而兌付給一般個人客戶的總收益額同比下降2.4%。產生這樣分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016年,同業理財是銀行理財規模增長的重要推力,隨之而來也產生了一些新變化,包括銀行業理財產品收益情況的變化。

  在比較個人理財產品和同業理財產品兌付收益時,不僅要考慮兌付的絕對金額,還要考慮兌付的相對比例。在收益的絕對金額方面:2016年,一般個人類產品兌付客戶收益4,582.7億元,占全市場兌付客戶收益的46.89%;銀行同業類產品兌付客戶收益1,658.9億元,占比為16.97%。

  在考慮到相對收益時,我們簡單使用2016年底的理財產品存續余額作為收益率的分母:截至2016年底,一般個人類產品存續余額為13.46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46.33%,較年初下降3.2個百分點;銀行同業類產品存續余額為5.99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20.61%,較年初上升7.84個百分點。

  綜合來看,個人理財產品的兌付收益占比為46.89%,但規模占比為46.33%;同業理財產品的兌付收益占比為16.97%,但規模占比20.61%;兩者的兌付與收益是較為平衡的。從下表來看,忽略了產品風險、產品底層資產等個性化要素的情況下,現有的主要四類理財產品的兌付與收益都相對較平衡。

表1 數據來源:2015年和2016年《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表1 數據來源:2015年和2016年《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

  注:私人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占比高于規模占比則體現了私人銀行理財產品“高風險、高收益”的資管特點。

  簡單而言,銀行同業類產品兌付客戶收益的大幅提升更多地反映了同業理財產品的規模擴張,而非個人理財產品和同業理財產品的分化。

  3、銀行理財業務大有可為

  新的監管環境下,利用銀行理財業務規避監管的行為將被抑制。央行年初將表外理財納入MPA考核在短期抑制了表外理財業務的規模擴張趨勢,今年以來銀監會“三三四”對各類套利行為的嚴監管也促使銀行對理財業務的重視審視和定位。短期來看,“規模擴張”式發展思路面臨重大挑戰,如果不重視資管能力的提升、底層資產的穿透化管理、運作模式的透明化管理,形成理財業務規模增長的阻力。

  然而,考慮到理財業務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較大,未來理財業務在監管的導向下有望進一步發揮支持實體經濟的積極作用。2016年底,理財資金通過配置債券、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等方式投向了實體經濟的規模為19.65萬億元,占理財資金投資各類資產余額的2/3以上,較年初增加了3.77萬億元,增幅為23.75%。在底層資產穿透的前提下,以是否支持實體經濟為準繩,理財業務仍將繼續在正確的軌道上有序發展。

  此外,理財作為居民資產保值增值的主要手段,既符合大多數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又是居民參與資本市場、分享經濟增長成果的重要渠道。在回歸理財業務“代客理財”本源的大前提下,銀行理財業務從“規模為王”的時代步入“百花齊放”和“客戶為王”的時代。尤其是今年以來,私人銀行客戶需求旺盛,對資產多樣性、資產配置能力均提出較高要求;與此同時,資本市場出現了多種風險管理工具、資本市場也呈現持續開放的氣象,資金端和資產端都為銀行理財業務整裝再出發創造了有利條件。

  展望未來,商業銀行自2004年發展理財業務至今十多年的時間里,已經成長為居民信賴的、風險穩健的資產管理人。此次央行從宏觀審慎監管的角度、銀監會從行為監管的角度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進行全方位監管,將為年輕的銀行資管行業參與大資管競爭夯實制度基礎。未來,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創新、投資領域創新、銷售和服務模式創新將層出不窮,銀行理財業務大有可為。

  (本文作者介紹: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副總經理。)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文章關鍵詞: 銀行 理財 監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績效主義讓中國企業陷入困境 華人溫哥華拆房為何引發抗議 關于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十點思考 預售制是房地產去庫存攔路虎 中投為啥從加拿大撤走千億投資? 統一金融監管體系不會一蹴而就 新三板動真格了:國資投券商被祭旗 劉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換美元小心踏錯節奏 A股市場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