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莫開偉
校園貸甚或“裸貸”作為一種經濟現象,是由很多種經濟因素催生而來;之所以有市場,是與當前正規金融機構提供的有效、普惠金融服務嚴重短缺存在很大關系。
近年頻發的校園網貸案及其衍生的“裸貸”案,讓全社會對校園貸進行全面、深刻的反思。在校大學生金融消費需求該如何滿足,確實已到不容易回避并亟需想出萬全之策的時候了。應該說,校園貸自誕生之日起即游離在灰色邊緣地帶,沒有納入法治軌道,衍生出今日之禍患絕非一日之事,是經過較長時間醞釀發展而來的。
校園貸甚或“裸貸”作為一種經濟現象,都是由很多種經濟因素催生而來;之所以有市場,是與當前正規金融機構提供的有效、普惠金融服務嚴重短缺存在很大關系。
從金融層面看,銀監會2009年6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信用卡業務的通知》,明確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向未滿18周歲的學生發放信用卡(附屬卡除外);向經查已滿18周歲無固定工作、無穩定收入來源的學生發放信用卡時,須落實第二還款來源,并確認第二還款來源方以書面同意承擔相應還款責任。”
銀監會收緊或禁止向在校大學生發放信用卡的理由表面看起來十分充分且也符合實際:“因為大學生沒有收入,沒有支付能力,最終加重家長的負擔,且容易造成信用不良和引發社會信用危機,對大學生以后的生活或造成不良影響”。
這些理由讓人無可挑剔,但卻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在校大學生的有效金融消費需求如何解決,卻沒有得到很好的金融制度安排,使在校大學生的金融消費需求陷入一種被壓抑狀態,給校園網貸平臺中的一些不法之徒留下有機可乘的空檔。
從監管層面看,自從銀監會收緊對在校大學辦理信用卡之后,對各種伸向大學生信用消費的有關網貸平臺既缺乏應有法制規范,政府職能部門包括金融監管、公安司法等部門在監管校園貸等方面也是行動遲緩,甚至有點麻木不仁,致使大學生金融消費在供給與需求兩端都處于一種野蠻無序狀態。
自2016年至今,在校園貸丑聞和悲劇不斷發生情勢下,2016年4月,教育部與銀監會聯合匆匆發布了《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但仍流于形式,沒有落到實際行動中。
當校園貸問題的洶涌浪潮再次席卷大學校園時,銀監會不得不于今年4月10日再次下發了《關于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重點做好校園網貸的清理整頓工作,規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不得將不具備還款能力的借款人納入營銷范圍,禁止向未滿18歲的在校大學生提供網貸服務,不得進行虛假欺詐宣傳和銷售,不得通過各種方式變相發放高利貸。”但依然沒有全面禁止校園貸,這意味著向18以上大學生放貸就是合法,這其實對清理校園貸只是隔靴搔癢而已,成了牛欄關貓的游戲,校園貸中的不法行為難以得到有效遏制,徒增弄巧成拙、貽笑大方的話柄。
從社會層面看,當前全社會缺乏一種強烈、正義的監督責任,不少知情人總習慣當看客,以為只要不是自己的子女陷入校園“裸貸”,就對校園“裸貸”這種丑惡現象熟視無睹,缺乏向社會職能機構舉報、以撲滅這種災難隱患的正向積極思維;也正因為全社會存在太多“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麻木不仁”的看客,才使一些利欲熏心的社會“沉渣”們有機會、有膽量、肆無忌憚地將“校園裸貸”的牢籠套在女大學生身上。如果社會監督機能健全、民眾有足夠的社會正義感和責任感,積極檢舉揭發,則校園貸的丑惡行為是無法野蠻生長的。
顯然,導致校園貸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及其監管部門對校園貸監管再也不能放松自流了,應想出一個萬全之策。由此,目前擺在政府及監管部門面前的路有兩條可供選擇:
一條路是繼續保留校園貸,促使其不斷規范發展,讓其繼續發揮滿足在校大學生金融消費需求的作用。如澳大利亞網貸對年齡有硬性規定,學生有償還能力也可申請,只要經過審核認定這個貸款人有償還能力就可以了。
首先要不遺余力地加緊進行有關制度設計和安排,將校園貸納入法治監管軌道,讓其擺脫當前野蠻無序狀態;同時調動公安、司法、民間監督機構等社會各方面力量形成監管合力;對進入大學的校園網貸平臺準入門檻從嚴審核,充分發揮大學學生會機構、學生家長等對校園貸的監督作用,對大學生放貸須經過學校及其家長簽字同意,形成嚴密有序的監管防范體系之外,做到全面嚴厲監管,不留下任何監管漏洞。
既讓校園貸繼續發揮積極正向作用的一面,又要從嚴打擊和取締其非法貪婪坑害大學生的一面,有效遏制校園貸違規違法經營行為,使校園貸成為一支健康的新興金融力量,造福大學校園,解決大學生生活及創業資金之困難。
另一條是全面禁止校園貸或取締校園貸,那么就要讓國家正規金融機構適時為困難大學生生活或創業提供普惠式金融服務,給在校大學生合理有效的金融消費需求以出路。銀行監管當局應取消商業銀行對在校大學生辦理信用卡的禁令,放寬大學生信用卡辦理準入門檻。
只要大學生生活有困難、合理創業需求向商業銀行申報貸款或信用卡,經學校、學生所在地政府、學生家長簽字認可,都可獲得銀行審批放貸或申領信用卡;為降低大學生貸款成本,除商業銀行給予最優惠的貸款基準利率之外,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對在校大學生貸款進行貼息;還可對在校經濟特別困難的大學生除發放助學貸款之外,給予特別的生活困難補助。
同時,也要看到,讓銀行機構對大學生發放貸款或信用卡,在國外也有先例,如美國學生貸是一個全國性問題,銀行要求大學生畢業后在30歲以前償還完貸款;截至2016年1月,美國的學生貸款總額超過了1.2萬億美元;學生貸款占據了聯邦所屬金融資產的45%,總金額已超過了信用卡和汽車貸款總和,好在這些貸款絕大部分都來源于政府,僅有1500億屬于私人貸款,避免學生受高利貸盤剝;更值得重視的是,美國很多學生在申請了低利息的聯邦貸款后,再通過SoFi的更低利息“再籌資”來達到節省貸款成本的目的,也降低了貸款風險。
在英國以及來自其他歐盟國家的學生需要求助于學費貸款以及生活費貸款來完成學業。而申請貸款的英國學生在工作以后,可通過英國稅收系統償還貸款,根據英國法律,允許大學畢業生在收入達到年薪2.1萬英鎊之后,才開始償還學生貸款,如果在30年內還沒有還清,也可以予以免除。
綜合上述因素,相關部門對在校大學生給予更完善的普惠金融服務制度安排之外,應鼓勵銀行金融機構積極吸收國外對大學生貸款的先進金融服務模式,如像SoFi公司在不同大學設立專用于給大學生借款的投資基金,并吸收校友投資這些基金,向校友收取一定的管理費(投資額的0.75%)和服務費(投資額的0.5%),以解決資金端的問題;或將上述投資基金及其形成的債務關系,再次打包、分割和重組,進行資產證券化處理,交由一些券商發行成衍生類的金融產品進行銷售,以獲取用于借款的融資,以避免大學生在步入工作崗位之后,陷入“無法還款-借高利貸-最終無法自拔”的惡性循環。尤其鼓勵商業銀行不斷拓展大學生金融服務領域、創新金融服務方式,開發新的金融服務之品,滿足在校大學生各種合理金融消費需求,如除給予助學貸款、辦理信用卡之外,在生活費、培訓費、出國游學、交換生費用等方面提供更貼近、更全面的金融服務。
與此同時,為防止在校大學生畢業之后逃避銀行債務,必須由政府建立嚴格的大學生信用征信體系,在大學畢業后規定的年限內不及時償還貸款或故意逃避銀行貸款(意外重大變故或災害除外)的,實施“黑名單”進行懲罰,與其就業、公務員招考甚至限制其創業領域進行直接掛鉤,讓其提高信用意識,自覺維護社會信用體系,消除商業銀行對在校大學生貸款或辦理信用卡的后顧之憂。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財經評論人、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琛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