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機構專欄 莫開偉
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正呈出現區域性變化,盡管這種變化是受中西部居民可支配收入額度小、基數低等因素的影響,如西藏居民收入全國倒數第一,貴州和甘肅也較低,三省增速均在9.7%以上,為全國前列。但這種分化仍不乏積極因素可陳,是一種難得的好現象。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前三季度中西部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比較高,而東部增速則比較低,增速前七名都是中西部省份:最高是西藏,達到10.8%,其次是貴州、甘肅、重慶,分別在9.7%以上,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省也在前十五名。收入增速最慢的是東北,黑龍江為6.11%,全國最低(11月8日《21世紀經濟報道》)。
從以上可看出,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正呈出現區域性變化,盡管這種變化是受中西部居民可支配收入額度小、基數低等因素的影響,如西藏居民收入全國倒數第一,貴州和甘肅也較低,三省增速均在9.7%以上,為全國前列,居民可支配收入約在10000元左右。但這種分化仍不乏積極因素可陳,是一種難得的好現象。
首先,表明我國產業西部轉移初步取得成效。為緩解沿海城市用工貴、用地貴、用水貴、用電貴現狀及環境保護壓力,東部地區急需產業轉型升級;隨著中央政府推行西部大開發戰略,推動了西部地區開放開發,目前基礎設施條件日趨完善,承接東部和境外產業轉移的能力大幅增強,加之部分省(市)調整了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工業企業發展較快。
如重慶市筆記本電腦、汽車等產業形成了集聚效應,在經濟快速增長后,產業工人及其他相關的經濟收入也隨之增長。而且中西部地區有著豐富的礦藏資源,為采掘業經濟發展提供了條件,尤其隨著國家保護農產品等惠農措施實施,一些農牧業、特色經濟、林業等為當地居民帶來了穩定收入;為中西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奠定了基礎。
其次,表明中央政府加大了對中西部地區轉移支付力度。為縮小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差距,中央政府在本世紀初推行了西部大開發戰略。據財政部資料,2000年至2012年,中央財政累計對西部地區財政轉移支付8.5萬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累計安排西部地區超過1萬億元,分別占全國總量約40%。2013年、2014年、2015年中央對地方政府轉移支付更多,增幅更快,分別為4.3萬億元、4.68萬億元和5.08萬億元, 占中央財政總支出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這些財政轉移支付主要用于增加對地方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轉移支付,大力發展了一批高鐵、高速公路、民航等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投入,改變了交通落后面貌,為中西部地區崛興提供了條件,有力促進了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更有力促進了地區之間經濟發展,也為縮小東中西部地區之間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奠定了堅實基礎。
再次,表明中西部旅游、物流等新興產業正在崛起。這一切得益于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讓中國民眾、更讓世界民眾了解到中西部地區具有吸引力的豐富旅游等生態自然資源;同時旅游開發也帶動了特色農業、林業產業等產業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與旅游業、林業、農業等高度相關的物流業發展,有力推動了西部以服務業為核心的第三產業發展,也反過來為工業企業發展營造了良好外部環境。
如貴州省的旅游、物流、服務、新興產業的增長都為本身經濟增長、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且隨著城鎮化建設,貴州、四川、湖南等中西部省份仍會產生若干年的發展機遇;尤其低房價對于居民收入增長都是極其有利的因素。為此,盡管目前經濟發展依然處于落后地區,但中西部將來發展的預期應該是樂觀的,具有后發趕超潛力,居民可支配收入會出現跨越式增長。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財經評論人、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琛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