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董希淼
未來我國貨幣政策將可能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將更加注重貨幣政策多重目標的平衡。二是需弱化人民幣國際化對貨幣政策的負溢出效應。三是金融創新工具將進一步增強貨幣政策調控能力。
日前,“權威人士”多次現身《人民日報》,就我國經濟運行及宏觀調控等發表看法,引發全社會熱議。貨幣政策作為我國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也備受關注。
5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16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指出,第一季度我國穩健貨幣政策取得較好效果,保持流動性合理適度,促進實際利率基本穩定。應該說,我國貨幣政策執行現狀,體現了1月8月央行在2016年工作會議上提出“實施穩健貨幣政策”的決議。我們認為,下一階段我國將繼續實施靈活適度、適時預調微調的穩健貨幣政策。
2016年貨幣政策執行現狀
當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美國加息時間點多次延后;歐盟量化寬松政策持續推行;新興市場國家增長乏力,疲態盡顯;亞太地區充滿活力但有高杠桿隱患……在這情況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的經濟形勢與走向必然備受全球關注。
從2016年一季度各項宏觀經濟指標上看,我國經濟企穩回暖的跡象逐步顯現。投資增速同比增長10.7個百分點;通脹壓力有所緩解,制造業和非制造業指數雙雙回升,同時,M2同比增長13.4%,新增貸款實現較快增長,中長期信貸占比較高;資本凈流出形勢有所好轉,人民幣匯率基本平穩。這些指標的變化,一定程度上源于我國貨幣政策進入平穩期,為社會經濟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較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而對于可能下行的經濟風險,央行通過統籌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完善貨幣政策傳統機制,將外部經濟或資本流動對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負面影響程度降到最低。
2016年中國貨幣政策解讀
總體上講,2016年我國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優化增量,保持靈活適度,推動金融改革開放,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提升金融服務水平,促進經濟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發展。
從流動性上看,央行使用的貨幣政策工具,具有周期化和結構化特點。目前,央行主要通過及時流動性調節工具(SLO)、常備借貸便利(SLF)、中期借貸便利(MLF)以及抵押補充貸款(PSL)等,引導流動性投放。SLO、SLF、MLF和PSL四種操作,是央行近年來對貨幣政策調節工具的創新。例如,央行在2016年一季度曾頻繁使用“MLF+逆回購”模式,向市場注入流動性。
從實際利率上看,央行通過提高公開市場操作頻次以穩定貨幣市場利率,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這有助于將貨幣市場利率更加有效地維持在基準利率附近,提高公開市場操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此外,央行目前正在積極探索“利率走廊”機制,通過向商業銀行分別提供一個貸款便利工具(上限)和存款便利工具(下限),促進貨幣政策框架從數量型向價格型轉變;充分運用價格杠桿穩定市場預期,引導企業融資成本下行,真正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
從信貸投放上看,央行通過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這一創新性渠道,盤活商業銀行存量信貸資產,增強貨幣市場流動性。基于這樣的創新,可將央行基礎貨幣投放與商業銀行信貸投放緊密結合起來。除此之外,央行也積極通過擴大內部評級試點、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等措施,擴大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三農”和棚戶區改造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投放,引導社會融資成本降低。
2016年貨幣政策未來方向及影響
下一階段,央行將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綜合運用數量、價格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優化政策組合,改善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從量價兩方面為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我們認為,未來我國貨幣政策將可能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將更加注重貨幣政策多重目標的平衡。未來貨幣政策需要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需求管理,將貨幣政策調控與深化改革緊密結合起來,為結構性改革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這要求在運用貨幣調控工具和疏通貨幣傳導機制時,一方面需要為市場提供更多的流動性,以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增強金融運行效率;另一方面又需要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下,防范流動性大幅擴張而導致資產泡沫的產生,將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控制在合理增長的區間內,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新時期,我國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最終要實現“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四大目標的齊頭并進。
二是需弱化人民幣國際化對貨幣政策的負溢出效應。要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理論上講,在一國資本項目未完全實現自由可兌換的情況下,一國的貨幣政策可以保持相對的獨立性;相反,當資本項目實現完全可自由兌換時,一國的貨幣政策將收到更多的外部沖擊,并受到其他國家貨幣政策的影響,對貨幣政策可能產生負溢出效應。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不斷推進,如何在加快發展外匯市場,穩步拓寬人民幣流出和回流渠道,平衡好資本流動和匯率水平的基本穩定,減少資本流出壓力,防范貨幣貶值風險,還需要央行對貨幣政策靈活而謹慎的把握。
三是金融創新工具將進一步增強貨幣政策調控能力。自2014以來,對沖外匯占款已經不再成為我國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的主要依據。主要緣于對沖外匯占款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貨幣增長的需要,同時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也在不斷創新的過程中,豐富了市場流動性投放的渠道。隨著我國國債規模不斷擴大,貨幣市場發展不斷成熟,可供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所需要的大規模未到期債券為央行創設多種政策工具提供了可能。近年來,公開市場操作正在逐漸成為貨幣政策操作的最重要工具。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對公開市場操作、再貸款、再貼現及SLO、SLF等流動性工具的不斷創新組合與頻繁使用,央行在調節市場短期性、緩和關鍵時點流動性緊張和貨幣市場利率波動方面的能力將愈加增強。
(本文作者介紹:恒豐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新著《有趣的金融》即將出版。)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