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莫開偉
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是指金融中介機構所提供的金融產品或服務應當與客戶的財產狀況、投資目標、風險承受水平、投資知識和經驗相匹配。通俗地說就是“將合適的產品銷售給合適的投資者”。
近日,由中國證監會發布了《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從投資者分類、金融產品分級、經營機構適當性匹配以及監管措施和法律責任等方面,全面、系統地闡述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辦法》的出臺,是我國資本市場制度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現有投資者適當性制度體系的一次重要完善,也是落實“依法監管,從嚴監管,全面監管”要求的具體體現。
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是指金融中介機構所提供的金融產品或服務應當與客戶的財產狀況、投資目標、風險承受水平、投資知識和經驗相匹配。通俗地說就是“將合適的產品銷售給合適的投資者”。從本質上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屬于投資者保護范疇。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的建立,旨在保障投資者進入金融市場初始環節的合法權利。
由于證券期貨交易具有特殊性、產品業務的專業性強、法律關系復雜等特點,各種產品的功能、特點、復雜程度和風險收益特征又千差萬別,而廣大投資者在專業水平、風險承受能力、風險收益偏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對金融產品的需求也不盡相同,因此無論從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來看,還是從投資者保護角度來看,都需要投資者的專業化程度和風險承受能力與產品相匹配,盡可能避免低風險承受能力的人群去購買具有較高風險的投資產品。應該說,這是一個成熟資本市場的基本要求。
而且,《辦法》最大的意義在于體現了資本市場制度建設的人性化機能,這是以往任何資本市場制度建設所無法比擬的。從現實看,《辦法》人性化機能體現在三方面:
資本市場既要求資金總量呈繁榮增長趨勢,更要求其內在質量及參與雙方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二者缺一不可;否則就是一個不健康的資本市場,其結果必然讓投資者失望和資金籌集者不可持續。而《辦法》出臺,則表明資本市場制度建設日臻完善,不再只以吸收資本總量為最大目標,而是在追求資本市場質量的基礎上實現資本市場融資總額的上升,從整體上提升中國資本市場運行質量,助推資本市場可持續發展。2009年以來,證監會陸續在創業板、金融期貨、融資融券、股轉系統、私募投資基金等市場、產品或業務中建立了投資者適當性制度,起到了積極的效果。但還遠遠不夠,因為這些制度還比較零散,制度之間相互獨立難以融合,未能覆蓋部分高風險產品;且這些制度大都側重設置準入的門檻,對經營機構的義務規定不夠系統和明確,適用于指導全行業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的基礎性制度依然缺位。
正是由于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缺陷,導致金融機構只追求資本市場數量而忽視資本市場質量,不管是誰的誰、是什么錢,只要能撈到手里就是“菜”,使資本市場充滿了“血腥”味道,更讓資本市場成了榨取廣大普通投資者的“絞肉機”,中國資本市場也成了一個實實在在的“賭場”,缺乏溫情的人性化味道。可以說,一些上市公司到資本市場通過講故事、數據造假之手段來達到圈取廣大投資投資者“血汗錢”之目的,與“詐騙”沒有什么兩樣。
它使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陷入了一種極不正常狀態,股指、期指大漲大跌,完全背離市場價值;讓廣大普通投資者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嚴重損害了中國資本市場形象和股市、期貨市場運行質量。2015年6月股災就是最好說明。
而《辦法》依據不同投資者的特點,匹配合適的產品,對于保障中小投資者權益,引導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更可避免將很多高風險產品銷售給對產品不夠了解、風險承受力較低的中小投資者,能有效防止一旦投資失敗引發群體性事件,避免影響社會穩定。因此,我國資本市場,需要建立起穩固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采取針對性措施來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權益,資本方能行穩致遠,也是資本市場發展的歷史必然。
資本市場基本屬性應該是一透明公開、信息對稱的市場,只有參與各方認真履行信息披露與信息關注義務,讓風險信息與提示形成看“看得見、摸得著”的風險時,才能督促和激勵資本市場融資者與投資者雙方采取風險防范措施,使“買者自負、風險自擔”成為資本市場始終堅守的行業底線。
而《辦法》出臺正好為金融產品發行者與購買者(即投資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信息交流平臺,實現雙方交易信息透明和無縫對接,有利消除信息不對稱現象,避免金融產品銷售者欺騙金融產品購買者以及金融產品購買者盲目跟風、失去理性的加杠桿投資行為,從而更好地培育資本市場價值投資理念,使資本市場成為長期投資的理想場所,提振全民參與資本市場信心,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方便、更低廉的融資途徑。我國證券期貨市場成立時間只有短短二十多年,投資者結構以自然人為主,且投資理念和投資心態均不夠成熟。相對于經營機構來說,投資者通常處于信息不對稱的相對弱勢地位。
例如2016年股災之前,正是因為金融機構通過融資融券、傘型信托等方式,一味鼓勵和放縱對投資者盲目加杠桿行為,助推了股指非理性上漲,加之實踐中過度宣傳,更誤導了中小投資者,導致大量抗風險能力低的普通投資者盲目追隨,不斷吹大股市泡沫,終止股市坍塌而發生踩踏效應,使不少投資者“血汗錢”、“養老錢”、“救命錢”打了水漂。不少投資者因此傾家蕩產,以自殺等方式表達對資本市場制度不完善及過度投機的不滿。更為危險的是,期貨市場比股市有著更大風險性和投機性,更需要投資者根據自身能力做出理性投資決策,避免盲目加杠桿行為導致投資者悲劇發生。
而建立投資者適當性制度,能有效實現信息對稱,有利于規范經營機構行為,引導資本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特別在金融產品日益豐富、產品結構日趨復雜、交叉銷售日益頻繁的當今市場,經營機構與投資在信息和風險識別能力方面的差別往往更加明顯。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的信息透明性和公開性,更能約束經營機構短期利益沖動、增強經營機構長期競爭力和提升投資者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尤其,《辦法》在總結實踐經驗和充分借鑒國際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提供更為完備的市場信息,有利明確和強化各類經營機構的適當性義務,督促經營機構在向投資者銷售產品時,遵循一系列適當性行為準則并制定適當性管理的內部制度和程序,將“賣者有責”作為“買者自負、風險自擔”的前提,突出對違規機構或個人的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將對投資者利益發揮最大保護功能。
資本市場既要實現融資方的便利融資,讓投資者獲利或盡可能規避風險,為資本市場注入活力;同時也要制定一個可供參與各方遵循的制度框架,對資本市場所有參與者行為形成有效約束力。而《辦法》出臺表明資本市場制度建設將對保護投資者功能得到進一步增強,能在最大范圍、更高層次上對參與資本市場各方形成強有力的制度約束力,使保護投資者利益不再流于形式,或成為一紙空文,有利于提升中國資本市場自律能力。
從《辦法》具體內容來看,提出對投資者進行分類、對風險產品進行分級、對適當性管理的各個環節進行從嚴規范;并明確規定經營機構的適當性責任,要求經營機構在了解、把握投資者風險認知和承受能力、產品風險性的基礎上,履行適當性的各項義務,實現將適當的產品銷售給適當的投資者,從而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另外,鑒于普通投資者與專業投資者在知識儲備、風險認知與承受能力方面的巨大差異,《辦法》著重強調對普通投資者利益的保護;并加強對違規機構及個人的監督管理和責任追究,確保經營機構自覺落實適當性義務,真正實現適當性管理制度的積極作用。
而且,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實際上是通過投資產品的分級對投資者進行分層管理。由于不同層級的客戶有著不同的投資習慣和特征,投資者分層有利于改變過去同質競爭的格局,使得同一層級中金融產品的提供者更加集中,金融產品的消費者更加均衡,從而促進市場的有效競爭和改進服務。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財經評論人、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琛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