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同時,2月26日至27日,東盟外長非正式會議在老撾首都萬象舉行,十國和東盟秘書處的外交代表們重申了維護和促進南海地區和平、安全和穩定并致力于和平解決爭端的共同承諾,強調了全面和有效履行《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重要意義,呼吁盡早達成“南海行為準則”。?
年初的這些事件雖然算不上大事件,但卻透露出微妙的動向,也就是亞太國家越來越趨于“抱團取暖”,尤其是在爭議問題上。
過去,日本、澳大利亞、印度從未三方聯合起來對南海問題“指手畫腳”,東盟也極少集體就南海問題共同發聲,現在這樣的現象明顯趨于頻繁。美國軍方一直在游說日本、澳大利亞和東盟國家與之在南海開展“聯合巡航”。
前不久,媒體傳出印度可能和美國一起“巡航南海”的消息,盡管被印方否認,但相信并非空穴來風。?這些動向,加上2013年以來地區國際關系的發展,更容易使我們管窺到地區內部制衡的潛流。
以懷有大國之志的“搖擺國家”印度為例。2012年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訪印時說,印度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政策的支點。但印度政府并不情愿接受這樣的定位,辛格總理隨后訪華時就再次承諾印度“不會參與遏制中國的任何計劃”。
莫迪擔任印度總理之后,這個國家較前明確地支持了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也相應與美國加強了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戰略協調,以期發揮印度“在印太區域內作為純粹的安全提供者”角色的作用。?
同樣,過去美日一直希望將印度拉入其政治安全合作的軌道。2014年4月奧巴馬訪問日本時強調,美日要共同增強與印度、韓國、澳大利亞在亞太事務中的三方對話。印度過去對美日的此類倡議一直較為謹慎,欲迎還拒。
2015年,在美日的推動下,美、日、印首次召開三方部長級對話,將原來的副司級對話提升至部長級。
2015年6月首次召開了日、印、澳三方高層(副部長級)對話。日本也于2015年正式加入到每年一度的美印“馬拉巴爾海軍聯合演習”中去。 ?
雖然這些趨向的發展尚未達到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所期待的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印度“鉆石同盟”的程度
但卻彰顯亞太大國在地區問題上協調度的提升,在相當程度上是針對中國崛起的。印度過去對南海問題的立場雖然離美日近,但是卻盡量回避集體發聲,現在不論是美印《聯合聲明》、還是印日《聯合聲明》,都出現了就南海問題的共同發聲。?
如果中國沒有很好地應對,那么這一趨向將可能加劇。主要基于兩點理由。
?一是,亞太各國經濟實力發展的大趨勢。
如果按美國每年2.5%、中國6.5%、日本2%、印度8%的經濟增長率計算到2020年時中國的經濟總量將相當于美國的85%,日本、印度、澳大利亞三國各自的經濟總量則將被中國遠遠甩在身后。
按照國際政治存在的“均勢”規律,上述情形必然要導致亞太區域的內部制衡意識進一步抬頭,美國在亞太進一步增加投入。?
二是,亞太各國的國內政治格局相對穩固。
印度總理莫迪的連任概率目前看也相當高。盡管他的國內光環在下降,但民意支持率仍算是處于高位。安倍晉三在2015年8月連任執政的自民黨總裁
如果沒有意外至少可以擔任首相一職到2018年9月。如此看來,到2020年,亞太區域的游戲玩家基本未變,中俄領導人的親近,日印領導人的氣味相投,都可能促使區域內部制衡進一步加劇。?
鑒于這一趨勢的發展動向,中國的周邊外交更需要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真正落實好各項基本方針:
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推進睦鄰、安鄰、富鄰,踐行親、誠、惠、容的理念。尤其要看到的一點是,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印度之間達成的對話機制和共同立場,更多是在海洋安全問題上。
因此,“精準”應對顯得尤為必要。同時,還要預估這一趨勢對中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沖擊和影響,更具前瞻性地思考“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破題之道。
(本文作者介紹:)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