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李永華 | 湖南報道
從口罩賣不掉到訂單多到不敢接,從年年虧本苦苦掙扎到攀上巔峰,再到拿不到原料而停產,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林松在各種情緒的大起大落中似乎還沒回過神來。
2020年是林松做口罩的第6年。5年前,林松在湖南中部一個小鎮投建了小型口罩廠,勉強維持經營。今年初,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他的企業作為所在地市的兩家口罩企業之一,瞬間成為當地戰“疫”的中心,備受矚目。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得到控制,海外疫情蔓延,新的沖擊再次來臨。
傷心、無奈、慚愧,他用了三個詞和總結自己創業前5年和最近2個多月的體驗。“以前是傷心,現在的疫情對我們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用這種方式活下來,我感到很慚愧,也有很多無奈。”林松說。
出口需求訂單多到接不下,全部現款交易
生意火爆,林松的手機快成了熱線電話,剛掛掉,鈴聲就又響起來。林松一看是陌生號碼,就說肯定又是外貿訂單。當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的面,林松特意打開了免提,一接通,對方開口就問:“您那里能做KN95口罩嗎?”
林松告訴對方,自己并沒有KN95口罩,接著科普了口罩的基本分類之后,對方就掛了電話。林松說,這人肯定是生手,以前肯定完全沒有接觸過口罩行業。
生手滿天飛,但生手的生猛常常讓林松大吃一驚,“一張口就是幾百萬上千萬的單子”,基本上都是外貿出口訂單,電話接多了,林松慢慢習慣這種節奏。
他說,國內疫情控制得很好,口罩需求變得穩定;海外疫情大規模爆發之后,外貿出口訂單需求猛增,尤其是KN95口罩需求極大。如此形勢下,即便是上千萬元的訂單,也都是現款交易,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用林松一個朋友的話說,口罩在生產線上還沒落地就被搶走了。
疫情緊急,口罩緊俏,價格也隨之飛漲。林松并沒有透露口罩的具體價格。在國內,口罩價格受到嚴格管控。《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到,在湖南部分地區,一次性醫用口罩出廠價最高1.7元/個,在藥店的零售價是3.5元/個。不過,外貿訂單口罩價格并沒有嚴格限制。
出口資質是另一個問題。林松的企業并沒有出口資質,此前申請歐盟出口資質,但還在審批流程中。對此,他并不擔心。實際上,只要口罩生產出來,客戶拿貨以后,可以從有資質的渠道出口。
熔噴布價格瘋漲20倍還買不到貨,企業因此停產
面對如雪花般飛舞的訂單,林松很著急也很發愁——光有訂單沒用,還得有原料才行。
“最缺的就是熔噴布,根本買不到,現在是只要有貨,不管什么價錢,我都要”。林松說,熔噴布的價格已經從以前的每噸2萬元,跳漲至8萬元,接著是18萬元,現在是每噸40萬元還拿不到貨。
國內生產熔噴布的企業很少,在往年的經營中,他一直是從天津泰達(天津泰達潔凈材料有限公司)采購熔噴布。可是,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后,他再去訂貨,對方的回復是,實在沒辦法,熔噴布產線已經被政府接管,要想拿到貨,只能是上面批。
作為本地的兩家口罩企業之一,疫情高峰時,湖南當地多個政府部門蹲守在企業。拿不到熔噴布,政府部門也和林松一樣著急上火。林松說,“當時,省工信廳給工信部打報告,才拿到一噸熔噴布。”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理論上講,一噸熔噴布可以生產一百萬個口罩。
國內疫情得到控制之后,林松已經難以得到如此力度的支持,企業要靠自己想辦法。
市面上最多的貨源號稱來自中石化。疫情爆發后,作為熔噴布的上游材料企業,中石化緊急投入熔噴布生產。據公開報道,中石化到5月底就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熔噴布生產商。
林松說,現在市面上很混亂,不少人都說有中石化的貨,但是沒人能保證。“我反正是只要看到貨就給錢,不講價。”
4月6日,中石化官方發布聲明稱,其熔噴布只定向供應,未委托給其他單位和個人銷售。
在林松看來,熔噴布產能當前仍然受到管控,主要是銷售給大型企業,小型口罩企業要拿到貨很難,至于用于KN95口罩生產的熔噴布,因其過濾效果更強,就更難拿貨。
林松說,拿不到原料,就不敢接單,實際上,其企業前不久還因此停產了好幾天。對此,他無能為力,只能無奈地苦笑。
提貨前三天,口罩機廠家要從60萬元提價到130萬元
2月10日,林松向廣州某口罩機企業訂購了KN95口罩機,一臺60萬元,約定60天后的4月11日交貨。
他說,口罩機企業以前業績慘淡,現在是白加黑地干,訂單已經排到5月底,機器交貨以后,廠商不負責安裝,也不負責調試,只在交貨前的三天提供培訓。
這讓一些新人吃了不少苦頭。林松說,有企業買回口罩機之后,安裝不來,調試不好,只能又拖回廠家。“有時候就是一些細節,比如說,耳線焊接,差一毫米就焊不上。”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從另一家今年3月中旬投產的口罩企業了解到,花了高價買回設備之后,安裝、調試和生產過程中各種小毛病不斷,讓人很頭疼。該企業負責人說,3月底,國內疫情控制下來,他內心很矛盾,一方面是很高興看到疫情過去,另一方面則擔心口罩生產線剛投產,口罩就賣不出去了。
出于同樣的顧慮,林松一度考慮退訂口罩機。不過,他猶豫的時間并不長,接踵而至的外貿訂單讓他決心還是繼續擴大產能,新上馬KN95口罩生產線,主要接出口訂單。
出乎意料的是,4月8日,林松的副手接到了口罩機企業要求提價的電話,每臺口罩機從60萬元漲到130萬元。
4月9日,林松的副手乘高鐵前往廣州,希望對方能按照合同約定的原價給貨。林松安慰自己說,對方是一家做了十幾年的口罩機專業廠家,老板為人大氣,也講信譽,應該不會真的漲價。
產能擴張3倍,疫情之后怎么辦?
國內疫情爆發后第一時間預訂KN95口罩機,如果對方堅持漲價,林松該如何選擇?
有業內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分析稱,現在做口罩,雖然原料和設備都瘋漲,但是海外疫情還沒有到高峰,口罩需求只會越來越大,像林松這種情況,很可能會接受對方的漲價,擴大生產。
2月初至今,林松的工廠產能已經擴大3 倍,而且都是滿負荷生產,口罩價格還蹭蹭地上漲。
若非新冠肺炎疫情,林松之前5年的日子很煎熬。2015年,他用賣掉連鎖藥房的資金,投資1000多萬元建設口罩廠,可是生意慘淡。當地鎮政府一熟悉情況的工作人員說,口罩廠一直徘徊在破產邊緣,苦苦掙扎,沒想到疫情一來,今年鎮里保增長的一股重要力量就是口罩廠。
林松坦言,口罩廠確實已經連虧5年,而且整個口罩行業都不行,所以,企業不敢囤原料,也不敢多生產存貨,這也是國內疫情初期口罩供應極度緊張的原因之一。
如今,特殊時期的特殊需求救了命,至于未來怎么辦,林松并沒有太想好,但還比較樂觀。在他看來,作為一家以前默默無聞的小企業,公司品牌這一次得到提升,今后能更好打開市場;另外,疫情期間,企業得到了各級政府的支持,不僅有100萬元的直接補貼,還有銀行提供的上千萬元貼息貸款,利率僅為約1.5%。他甚至希望,政府今后能幫助本地口罩企業覆蓋本地的醫院,那就足夠養活企業了。
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口罩企業現在根本不需要考慮那么長遠,新建的生產線基本上是半個月到一個月收回成本,錢已經賺夠了,就算疫情過后又回到以前的常態也沒關系。
當《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問及利潤,林松沒有透露具體數據,只說:“平時一年也頂不上現在一個月。”
(應受訪者要求,林松為化名)
責任編輯:陳修龍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