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證監會:這已不是一個人的戰爭
來自微信公號:市值風云
壹
1、脫虛向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國家級別的戰略任務,個人認為方向不可更改,會持續很多年。
回憶一下金融市場狂飆突進了多少年,這在因果層面上只是一個物極必反和世道輪回的問題。(經濟學層面和世界經濟層面就不展開討論了)。
2、金融去杠桿也是國家層級的戰略任務,與脫虛向實、金融服務實體一脈相承。
保險業、銀行業、證券業(一行三會)統一執行,相互協調,為國家戰略服務而已。
試著回憶一下,2015年以來的歷次大大小小的下跌中,有幾次不是因為金融去杠桿造成的?如果記不清,風云君幫大家回憶:第一次是場外去杠桿,第二次是傘形信托去杠桿,第三次是場內資金借助反彈大幅離場,第四次是去資管杠桿(本觀點來自市值風云APP用戶討論)。
股市是所有問題的集中顯現,從資金端到產業端,“牽一發而動股市”。股市是果,而不是因。
3、資本市場嚴監管是你們要求的,“監管職能”本身也是所有國家資本市場監管部門的主要職責——證監會負責制造牛市才是笑話。證監會把制度建設和監管建設做好了,牛市自然而然就來了。
現在證監會如各位所愿,開始回歸本職,進行嚴監管了,諸位反倒不高興了?
4、嚴監管“導致”指數下跌、個股崩盤?這是個偽命題。
第一, 嚴監管不是問題,經受不起嚴監管才是問題;
第二, 充分說明之前的監管和那種監管模式下的上市公司估值是錯誤的,這一點在2015年的災難和市值風云出現之后,已經從對多角度、運用足夠多的樣本,證明了上市公司的真實質地;
第三, 估值回歸是個美妙的事情:如果回歸的是好公司,恭喜你,你可以撿漏了;如果是壞公司,恭喜你,你避免上當了。
5、投資者憤怒的最大原因不是估值回歸,而是自己跟隨著估值一起回歸了。
但是這些憤怒的投資者,以及所謂的專業投資機構,能否在口沫橫飛之余,也抽出三秒鐘反問自己一句:從2016年開始,包括2017年的完整一年,藍籌股、績優股都在大漲,很多公司創出了歷史新高——對市場風格切換的反應遲鈍恐怕才是導致您虧損的主要原因吧?
虧損的根本原因是買錯了股票,而不是沒有股票可買,也不是指數下跌。
6、那么,在這種情況下,證監會的當務之急是什么?
當務之急是讓藍籌股、績優股“青黃相接”。
目前中國股市的最現實問題是,垃圾股、套路股在估值回歸,藍籌股績優股已經上漲了快2年。
證監會非常巧妙地利用了中國資本市場的“藍籌時間”,對市場的痼疾進行了迅雷不及掩耳盜鈴響叮當之勢的整肅,在垃圾股、套路股、騙子股被圍追堵截,估值大幅回歸正常的時候,居然神奇地維持住了指數的穩定。
這已經是非常高明的時機選擇和力道把握了。
但是,最現實也是最無法一蹴而就的問題來了:一邊是漲得太高、太久的藍籌股出現了回調的剛性需求,一邊是垃圾股、套路股的估值回歸好似個無底洞(事實上,對很多上市公司的真實價值而言,也確實是個無底洞)。
當藍籌股、績優股的剛性回調需求一旦啟動,就出現了一個很尷尬的局面:沒有任何一個板塊能夠接過藍籌的接力棒,把指數穩住。
于是,接下來的場景,這幾天正在上演,大家都看到了。
什么?你們認為證監會鼓勵藍籌股、績優股也是個騙局?請給風云君舉個例子,證明有哪個國家的監管部門推薦你們買垃圾股、套路股或者騙子股的。你要是能舉出來,我現在就把工作這么多年攢下的10幾萬塊錢都送給你。
7、證監會怎么才能讓“青黃相接”?
這個觀點會讓風云君招罵,但是風云君還是得說:IPO不能停。
面對藍籌股績優股“青黃不接”的現實問題,必須加快讓優質公司來上市。在這方面,本屆證監會還是堅持住了,力排眾議,很不容易,值得點贊。
在堅持IPO正常化的同時,證監會也在不斷修正IPO的政策,比如2018年第一次發審會傳達出來的價值取向已經非常明確:業績必須達標,財務必須規范。
這個原則依然沒有錯。未曾嚴格執行這個原則的市場我們都見過了,并且直到現在還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還是那句話:如果把不發新股當做利好,那么必然還要承受重發新股的利空(原話來自市值風云APP用戶討論)。
宇宙能量是守恒的。
貳
給我們的粉絲一些忠告吧:
1、建議不要再奢望通過罵罵監管部門就能把牛市罵出來,這已經遠不是某個單個監管部門能左右的事情了,金融去杠桿、脫虛向實、金融市場支持實體經濟、嚴監管既是國家戰略高度層面事情,也是正確的事情!
而且,我們的粉絲如果還在寄希望于傳統的“同漲同跌”的牛熊市來發財的話,可能已經沒有那么容易了:2016~2017,兩年,大盤指數沒怎么漲,藍籌股、白馬股普遍創新高,垃圾股、套路股普遍跌成狗,既不“同牛”,也不“同熊”,去哪說理去?
風云君很刻薄地再反問一句我們的老鐵朋友:即便是在同漲同跌的“傳統”牛熊市里,你就發到財了?
你到底在懷念什么?在譴責什么?哪個時代是你的美好時代?你在你認為最好的“同漲同跌”牛熊市里,就有過美好時代嗎?
我們只能去適應市場——尤其是當這個市場正在逐漸走向正確的時候。
2、要盡快適應中國資本市場的大轉折,和深層次的風格切換。
風云君不能確定“有中國特色注冊制”到底什么時候能夠實現,但是風云君相信她一定能夠實現,時間早晚而已。
因為縱觀全球資本市場,凡是實現了的,都一躍而成為是全球主要市場,凡是沒實現了的,都在自娛自樂,逐漸消亡。
這是一條被實踐證明的正確道路。
3、 注冊制市場的典型特征是以業績為主要投資指標。這將顛覆絕大多數審核制時代的交易邏輯和交易模型。
在沒有業績的前提下:
(a)炒殼失去意義。當IPO制度正常和完善時,借殼是個偽概念:優質資產可以獨立IPO,誰還會去借殼?
事實上,目前大量上市公司的估值暴跌,也與殼費的迅速貶值有很大關系。現在A股有多少家上市公司,如果去掉“殼溢價”,將一文不值?
(b)以保殼為目的并購重組也是個偽概念。同理,因為獨立上市很容易,殼價值迅速消亡;同時殼價的快速下跌也讓保殼失去了意義;
(c)上市必須轉向主業,以業績為生存之本。不以經營主業為目的跨界并購重組都將被嚴控,自身的“殼溢價”正在快速衰減,各種“套路”拉股價割韭菜必然很快被規范起來……
融資—擴大再生產—為實體經濟貢獻利潤與稅收—給投資者分紅,才是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的良性發展之道,才是脫虛向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必然之路。
反思一下,在這個必然的方向之下,你的交易策略應該怎么變?
4、良性市場一定是價值導向。
價值導向的初級階段是“單一業績導向”,中級階段是“業績+未來”導向,高級階段才是“未來導向”。
怎么理解?
“單一業績導向”的初級階段。在價值投資市場的初級階段,因為投資者沒有成熟(這與投資者構成有很大關系,散戶市場是明顯特征),也缺乏基礎能力去判斷一個企業的“未來”,所以與其讓大家去判斷一個企業的“未來成長性”,不如退而求其次,直接用業績說話——潛臺詞是,我能力有限,還看不穿未來,那我就采取保守策略,你必須有現在,必須現在就有業績。
中級階段是“業績+未來”導向。市場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投資者也逐漸變得成熟,專業投資者和專業機構逐漸增多,人們既擺脫了個人經濟上的迫切壓力,變得有條件“守株待兔”,愿意陪著企業一起成長,也有能力陪著企業一起成長。
這個時候投資者對公司的要求是“有現在+有未來”,這就是“業績+未來”的意思。
簡單打個比方:中國的PE、VC的LP都是一群有錢人,他們根據個人風格的不同,有的選擇更為確定的現在(PE,Pre-IPO),有的選擇了不確定但是收益巨大的未來(天使、VC)。
經過上面兩個階段的解釋,第三階段就很好理解了:“未來導向”。
高級階段,“未來導向”。美國資本市場允許虧損的企業上市,比如特斯拉、亞馬遜,中國的一些一直虧損但是很有前途的企業,比如京東,可以選擇去美國上市(也只能選擇去美國上市)。
這其中是有歷史積淀的:美國資本市場300多年(數據采信自《偉大的博弈(1653~2011)》),早已經發展到高級階段,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強,市場主要參與者為機構,市場機制完善(各種機構互相制衡,各種交易互相對沖),所以,他們能夠允許不盈利的企業上市,投資者也愿意與之一起豪賭。
中國呢?
中國資本市場還不到30年,第一代投資者還在市場里沒有離開(比如原萬科獨董華生),第二代投資者都是大爺大媽(就是現在市場里的散戶主體;風云君在券商任職的時候,接觸的都是北京的大爺大媽和做生意的個體戶)。
第三代投資者普遍接受過高等教育,但目前還不是市場中堅力量。幸運的是,第三代投資人在覺醒,在打破傳統機構的壟斷和盤剝。祝他們成功。
當資本市場的中介機構還在以血洗第一代和第二代投資者為主要盈利模式時,大家就甭想著這個市場能快速好轉起來;
當證監會還在進行艱苦卓越、最為基礎的投資者教育的時候,你猜猜我們還處在“良性市場”的哪個階段?
當這個市場里上市公司不以經營主業為天職,當上市公司大股東、實控人以普通投資者為交易對手盤的時候,當這個市場只有唱多的機構沒有觀點獨立的第三方、這些機構名義上為投資者服務但是實際上是為上市公司服務的時候,你猜猜我們現在離“良性市場”還有多數路要走?
……
5、一場持久戰
讓我們共同期待良性市場的到來,但是要有做好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對我們個人而言,最主要的任務就是不要倒在黎明之前。
美國等待良性市場的到來也經過了漫長的歲月,他們走過了一兩百年的道路,真正爆發是在最近100年。大家還記得小李子拍的《華爾街之狼》嗎?里面所描繪的亂象,也就是最近幾十年的事情。
在等待的過程中,記得要保護好自己,要保持不斷學習、保持敏銳、保持紀律、保持理性思考、保持獨立思考。
“善貯時宜,不致蝕本”。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高艷云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