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高考終得恢復,把知識分子從鄉野廠礦、從市井攤頭匯聚到了大學這座象牙塔里,點亮了他們的人生,風云幻變,當時的天子驕子紛紛轉變為國家棟梁。四十年節點回望高考,看教育領域撥亂反正導致的家國巨變,在新時代里暢想未知,看高考如何為前進中的中國源源不斷的輸送人才。
一位蟄伏鄉野的教書先生,兩名踏實肯干的產業工人,在沒有上升通道的歲月里,在艱苦的條件與無忘的生活,他們如何向生而生……
高考點亮了他們的人生,而他們也注定會回饋給社會更多鮮活的顏色,在“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激勵下,成為改革開放40年來的中堅力量。
高中畢業后在湖南湘潭鋼鐵廠當了四年電鉗工,恢復高考后考入湖南大學外語系,現為IDG資本全球董事長。
初中畢業后進入北汽工作十年,1977年考入北大中文系,現任中房集團理事長,曾任原全國人大委員長萬里的秘書。
出身軍人家庭的熊曉鴿,作為激烈變革時代里最早的一批大學畢業生,在經歷和平時期的風云變幻之后,他轉身成為了IDG資本全球董事長;新聞專業出身的孟曉蘇在履任中房集團、創辦幸福人壽之后,成為了一在名政、商、學界長袖善舞的名流;而當年的教書匠陳平原仍在教書,不過,他的講臺已經從嶺南的鄉村變成了北大的講堂。
此前在廣東潮安縣的鄉村教書,1977年考入中山大學中文系,高考作文《大治之年氣象新》被《人民日報》刊登,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原系主任。
從那無數人改變命運的時刻起,高考開始助力沸騰改革,40年來,高考制度不斷改革完善,為砥礪前行的中國輸送著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