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布局養老金融 國有行理財子公司新發產品劇增

加速布局養老金融 國有行理財子公司新發產品劇增
2020年07月13日 03:06 證券時報

2020(第八屆)銀行綜合評選”火熱進行中!“前浪”在奔跑、“后浪”在崛起,誰是你心目中的最佳銀行?我們和你一起找尋答案!【投票入口

  原標題:加速布局養老金融 國有行理財子公司新發產品劇增

  隨著近期股市回暖,新成立的養老理財產品考慮加倉權益類資產

  證券時報記者 羅克關

  實習生 肖婷婷

  養老金融市場正成為各大商業銀行爭奪的“新藍海”。其中,以各銀行旗下理財子公司作為戰略布局的推進者趨勢明顯,養老型理財產品發行已開始放量。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國有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養老型產品數量已比去年全年發行數增長近1倍。

  隨著近期股市回暖,更多銀行理財“盯上”股市。一位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投資經理向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表示,新成立的養老理財產品會考慮加倉權益類資產。

  有望成為

  失衡僵局的破局者

  以養老理財切入資管“新藍海”逐漸被納入各大理財子公司的戰略布局中。據普益標準統計,截至6月下旬,今年以來已有15家銀行發行了115款產品。其中,國有行的發行數量明顯增加,達到35款。據了解,這35款養老型產品均由國有行理財子公司發行。而在去年,國有行發行的養老型理財產品數量僅有18款。

  值得一提的是,在已開業的12家銀行理財子公司中,中銀理財、招銀理財、工銀理財、中郵理財、光大理財等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陸續推出養老理財產品。其中不少理財子公司成立初就推出養老理財產品以打頭陣。

  中銀理財在開業伊始便將養老產品作為重點發力方向。在開業儀式上,中銀理財推出“穩富——福、祿、壽、禧”養老系列,面向養老客群。2019年12月25日,招銀理財推出“招睿系列頤養兩年定開增強型固定收益類理財計劃”。去年年底,工銀理財推出符合國際通行設計理念的頤合系列養老產品。

  目前,中國的養老體系三大支柱嚴重失衡。那么,理財子公司能否成為失衡僵局的破局者?

  此前,光大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光大理財總經理潘東在《銀行家》雜志刊文稱,銀行理財子公司將成為能夠打通銀行渠道、養老金和資本市場的關鍵環節,加快推進中國養老金體系特別是第三支柱的建設,緩解基本養老保險的壓力,提高居民的養老保障。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當前在各商業銀行越來越難以依賴存貸利差獲得更多收入的情況下,要想保持長期增長,最好的辦法就是將資金鏈條之間打通。那么相對而言,以養老理財切入這些業務無疑是非常合適的。”

  一位大型股份制銀行理財投資經理向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在禁止期限錯配的政策約束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資產端的非標久期大約為2~5年。但商業銀行的負債端很短,在半年左右。養老理財產品面對的恰恰是風險偏好低,對長期限投資容忍力較強的老年投資群體,因此算是一個用來消化長期限資產比較好的補充來源。

  新產品考慮

  加倉權益類資產

  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企業年金基金投資了4.1億元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但是,這個數據同基金、保險、信托公司的產品資產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據了解,企業年金投資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對主體資格和理財產品都有明確要求,其中對產品有兩條要求:自主風險評級處于風險水平最低的一級或者二級;投資品種限于保證收益類和保本浮動收益類。

  一位股份行投資經理向記者表示,理財子公司和商業銀行資管部的非保本理財產品已經不符合企業年金基金、職業年金基金的投資要求,只有老產品中的保本產品才能納入投資范圍,而這與資管新規的要求是相矛盾的。

  2020年一季度數據顯示,中國企業年金資產配置中,固收占比高達83%,而權益類僅約占6.6%。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一季度年金養老金產品分類下的權益類資產投資收益率出現高比例的負數,其中股票專項型收益率虧損程度最高,為-16.35%。而去年年底,這一板塊的投資收益率為13.34%。

  今年4月以來,受債市震蕩影響,債券收益率持續下行,多家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多只凈值型產品出現較大回撤,年化收益率也罕見地跌為負數,而浮虧產品的運作方式以封閉式或定期開放式居多。

  7月以來,隨著股市回暖,更多銀行理財資金“盯上”股市。據了解,不少理財子公司主要通過直接投資于權益類資產或間接通過FOF(基金中的基金)的形式投資股市。

  而在理財子公司推出的養老理財產品方面,上述股份行理財子公司投資經理向記者表示,新成立的養老理財產品會考慮加倉權益類資產,老產品前期倉位足夠就不再追高。

  不少國有大行主要還是以固定資產配置為主,呈現“固定資產+”的結構。在資產配置和組合上,多以長期限+封閉式產品為主。“受制于資金風險收益的屬性,因此提高養老理財資金的權益資產配置比例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畢竟是養老的錢,保值是第一位,以穩健為主。”一位國有大行負責養老金融業務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

  為此,不少銀行在此基礎上做了靈活處理。如光大理財發行的“陽光金養老1號”屬于封閉式產品,但產品成立滿兩年后,每年將向投資者返還25%的份額,以實現長期投資目標下的短期流動性安排。

  商業銀行

  紛紛布局養老金業務

  近期,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上調5%的消息,再度讓養老金成為熱點話題。

  中國發展基金會6月中旬發布的報告稱,到2022年左右,中國65歲以上人口將占到總人口的14%,實現向老齡社會的轉變。2050年,中國老齡化將達到峰值,中國65歲以上人口將占到總人口的27.9%。

  “一方面,我們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號召,也是體現作為國有大行的責任擔當。另一方面,就目前的現狀來看,中國的養老市場僅僅靠第一支柱是不夠的,需要靠其他支柱支撐,在這個背景下,養老金融市場巨大。”一位國有大行負責養老金融業務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

  此外,從銀行實際情況出發,不少銀行客戶結構上也逐漸呈現老齡化趨勢。“對于我們銀行來說,45歲~55歲的客戶結構占比較高,對于這一養老需求較大的人群,我們也在做投資者教育。”一位大型股份制銀行理財投資經理向記者表示。

  養老市場三大支柱的不平衡分布也為銀行入局提供了市場。潘東表示,截至2018年底,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規模約為5.6萬億元,第二支柱企業年金約為1.5萬億元,第三支柱個人養老保險約為2.8萬億元,三者比例為56∶15∶28,合計規模僅占GDP(國內生產總值)的11%。而美國三大支柱比例為10∶54∶36,養老金規模占GDP的160%。

  銀保監會年初曾提到,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各類健康和養老保險業務,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不少專業人士表示,長期限資金對整個資本市場有一定的穩定作用。

  一位大型券商銀行分析師向記者表示,企業年金基金具有來源穩定、規模增長快、維護成本低等優點,商業銀行介入企業年金正好能積極促進中間業務的發展。

  巨大的藍海市場留給了不少分析機構預測的空間。國盛證券分析稱,截至2020年一季度,全國企業年金實際運作金額已達1.85萬億,同比增速20%。若保持該增速,2020年底企業年金將有望達到2.12萬億。

  畢馬威此前預測,2030年中國養老金規模有望達到113萬億元,其中企業和個人相關的商業補充型養老金管理規模約有60萬億市場。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文

理財產品 商業銀行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7-13 德林海 688069 67.2
  • 07-13 大地熊 688077 28.07
  • 07-13 三生國健 688336 28.18
  • 07-13 申昊科技 300853 30.41
  • 07-13 芯朋微 688508 28.3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