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變遷史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飛躍發展的40年,也是居民資產飛速增加的40年,期間金融行業壯大繁榮、波瀾起伏;資產管理產品豐富多元、規模幾何級擴張……記載著中國居民財富的演變歷程。從80年代、90年代的“儲蓄為王”時代,到2000年后房地產崛起,再到股票、信托、基金、銀行理財、保險等輪番登場,居民財富配置多元化、全球化的時代正在走來。——編者
理財,用通俗點的話說,就是“錢生錢”。40年前,中國老百姓并沒有理財的概念,有了閑錢,首選便是存入銀行。這種略顯單調的理財方式,就如同當初路邊圍墻上“存款儲蓄,利國利民”的標語一般,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在中國居民財富積累的過程中,對財富管理的需求與日俱增。當股票、信托、基金、保險、P2P等投資理財方式陸續走到身邊,人們的理財觀念逐漸被激活。但是,在這十余年二十年的理財道路上,中國老百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財富的保值增值,但也無意間踩到了大大小小的曝出風險的“坑”。如何在投資理財中注意尋找適合自己風險偏好的產品,如何躲“坑”避風險,投資者還要注意前車之鑒。
“第一個吃螃蟹”:栽跟頭
2007年8月,上海一個炎熱的午后,老式空調扇隨著每一輪轉動,發出“嗒嗒”的聲音。剛從某公立學校退休不久的胡蓉與丈夫陳雄,正憤慨地討論著為何那么多投資者會陷入“上海聯泰黃金制品有限公司”(下稱“聯泰公司”)的騙局。這對50后夫妻,只能通過聊聊當下熱點,以打發百無聊賴的退休生活。
就在前一天,這個涉案交易總額超過200億元,被坊間稱為“建國以來最大地下炒金案”,在上海黃浦區法院開庭審理。檢查機關指控稱,聯泰公司成立以來,未經國家主管機關批準,私自開展變相的期貨交易。2004年3月至2006年5月期間,聯泰公司從全國吸收了723名客戶,共收取客戶保證金2981萬余元,卻致使絕大部分客戶資金嚴重虧損,合計虧損達2942萬余元。
此時的胡蓉恐怕沒有想到,兒子陳文會在8年后卷入另一場類似的騙局(注:“泛亞貴金屬案”)。事實上,也容不得這對老夫妻多想,因為接下來他們在跟隨外資銀行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產品“出海”的過程中,損失慘重。
胡蓉出生在貴州一個小縣城,自1973年參加工作,后與參加“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的上海人陳雄相遇并結婚,倆人同在貴州的一個鄉村學校授課,每個月領著12元的工資。
1988年,胡蓉跟隨陳雄回到上海的一所公立學校,每人每個月能拿到400多元工資。直到2007年退休,夫妻倆的工資已漲至每人3600多元。憑借多年的省吃儉用,夫妻二人已攢下可觀的積蓄。
在如何將現有積蓄升值的問題上,胡蓉夫婦謹慎地選擇了以銀行儲蓄為主,小部分放入股市的方式。至少在2007年以前,胡蓉家庭就一直持續著這樣的理財習慣。
直到2007年,匯豐銀行客戶經理向陳雄推薦了一款境外理財的QDII產品,打破了這個家庭略顯“單調”的理財方式。
高端和專業,這是陳雄對外資銀行的印象,于是他果斷“出了手”。在將持有的大部分股票變現后,陳雄在匯豐銀行購入了5萬歐元的QDII產品IPFD0030。在他內心的杠桿中,“賺”的概率似乎要大于“賠”。
IPFD0030全稱為“代客境外理財之‘寶源環球歐元股票基金掛鉤’歐元產品”,委托管理期2年,2009年11月15日到期,產品募集的資金投資于英國匯豐銀行發行并掛鉤海外公募基金的結構性票據,掛鉤基金為寶源環球歐元股票基金。陳雄其實根本沒搞懂這款產品到底是什么,但出于對外資銀行品牌和安全的認可,他還是購買了該產品。
但隨后而來的金融海嘯卻將陳雄的美夢擊碎。隨著全球經濟走弱,炙手可熱的外資行理財產品光環漸失,高額虧損、風險判斷失誤等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QDII產品更是遭遇大潰敗。
“2009年時,產品已虧損了近40%。”陳雄說,當時很多投資人到匯豐銀行“討說法”,但最終只得到一句“海外市場環境不好,非常體諒大家的心情。”由于持續虧損嚴重,外資行開始與投資者溝通,建議將剩余資金轉購其他產品,期望通過之后的產品彌補投資人損失。陳雄沒有選擇轉購,得到了少量的補償金。
據陳雄透露,一名南京投資者購買的匯豐銀行另一款 QDII產品IPFD0033,在到期后轉換成其他產品,結果最后虧損更多,20萬美元虧損近50%。“外資行從進入中國起,本就自帶國際化和專業化的光環,誰都不會想到,在這兒買理財產品會遇到這么大的風險。說到底,在不了解海外市場的情況下,還是不要輕易‘嘗鮮’。”陳雄雖然承認自己沒有清晰地了解風險,但他認為匯豐銀行的客戶經理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其在頻繁推介產品的同時,并沒有盡到提示風險的義務,以及存在夸大收益的嫌疑。
這個階段,與陳雄陷入虧損旋渦的投資人不在少數,外資銀行意圖通過QDII產品急速占領更多市場份額,最終卻演變成了一場大敗局。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8年11月底,花旗銀行、匯豐銀行、東亞銀行、渣打銀行以及德意志銀行等推出QDII開放式海外基金的外資行,產品在近一年內已是全線虧損,有42只基金的虧幅在50%以上。其中,八只基金的虧幅達到了7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集中出海的銀行QDII大幅虧損并非匯豐等外資行獨有現象,多家內資大行也陷入同樣的窘境。
胡蓉夫婦在邁出多元化理財步伐的路上,正兒八經地栽了一跟頭。直到2012年,胡蓉夫婦都仍在懊悔當初不應該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此時,華夏銀行上海分行某支行的業務員王娜,正面臨著客戶的電話“轟炸”,導火線系華夏銀行的“飛單”事件。
銀行“飛單”,其實就是銀行員工借助銀行內部平臺,私自銷售非本行自主發行的或非本行授權和達成委托銷售關系的第三方機構理財產品。
2011年,華夏銀行上海分行某支行員工“私售”投資產品,且導致11月底中鼎系列產品違約,無法兌付,引發投資者公開抗議。經過初步統計,涉案投資產品共有4期,規模共計1.119億元,投資人有70余人。此后,華夏銀行總行副行長李翔等奔赴現場談判,但雙方難就解決方案達成一致。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銀行業員工私售“飛單”首個被媒體曝光的案例。
而此后,銀行“飛單”事件仍常有發生,包括工商銀行、廣發銀行、農業銀行、平安銀行等均卷入其中。王娜回憶說,雖然銀行“飛單”多半是個人行為,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影響到銀行的信譽,那個階段自己的業務量明顯下降,老客戶對已投資產品則顧慮重重。
除了銀行“飛單”,由部分銀行代銷理財產品引發的風波,也開始頻頻上演。2012年,由中國建設銀行代銷的建信證大金牛增長集合資金信托計劃(1期)遭用戶投訴,原因是收益從預計中獲得20%變成虧損超過50%。2013年12月12日,由建設銀行代銷的吉林信托10億信托計劃,被曝出深陷聯盛債務危機。緊接著的2014年7月,由工商銀行代銷的中誠信托兩款煤炭信托產品,出現兌付風險,銀信合作類業務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銀行銷售的產品并不是絕對安全。”這個階段,中國老百姓開始對銀行理財產品有了更清晰、理性的認識。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理財方式和產品進入人們的生活。
瘋狂逐“金”:被套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老百姓都傾向于購買一定的黃金,作為整個家庭的避險資產,胡蓉陳雄夫婦也不例外。2000年,胡蓉以70多元/克的價格,購入價值2萬元的金條。到2006年初,金價已經漲到了210元/克。
盡管嘗到了“甜頭”,但胡蓉并沒有加大在黃金方面的投資。此后,國際金價一路飆升,在2009年大漲逾50%后,2011年創歷史最高價,短短10年暴漲了7倍多。
但并非所有人都像胡蓉那般“冷靜”。2012年,買黃金就像買白菜,購買者毫不吝嗇。2013年,“中國大媽”開始出手,瘋狂購金,也因此一戰成名。不過,就在“中國大媽”滿心期待黃金大牛市的延續時,國際黃金價格卻在當年經歷了兩次暴跌,此后便一路震蕩下行。
本想要大賺一筆的“中國大媽”紛紛被套牢。據上海黃金交易所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國內黃金的成交主要集中在4月22日至4月26日,當周黃金加權平均價為每克292.01元,是“中國大媽”瘋狂購金的成本線。這也意味著,刨去買入和賣出的每克12元手續費,只有當金價超過304元/克,“中國大媽”才算真正解套。另據9月25日實時金價,為每克266.13元,由此來看,“中國大媽”離解套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搶金潮”給中國的黃金購買者上了生動的一課。而此時的胡蓉夫婦,卻因兒子陳文誤入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泛亞”)投資騙局,十分苦惱。沒有想到夫妻倆在8年前閑暇時討論的話題,會真實地發生在自己的家庭。
2014年,在泛亞危機爆發前,27歲的陳文生活得頗為愜意:外企工作,月薪過萬,在上海擁有一套價值300萬元的房子(按當時市價計算)。下班后,陳文總喜歡到公司附近的居酒屋品兩口小酒,也就是在這里,他第一次聽朋友提起泛亞。
朋友向陳文極力推薦的是一款名為“日金寶”的活期理財產品,其委托方為有色金屬貨物的購買方,受托方則是日金寶投資者。產品原理是,投資者購買日金寶理財產品,也就是為委托方墊付貨款,委托方則按日給投資者支付一定利息 (資金自申購成功日起每天有萬分之三點七五的收益),并在約定時間購買貨物償還本金。“13.68%的年化收益率、保本保息且資金隨進隨出,還有地方政府背書所帶來的安全性保證,當時覺得不投可能會吃虧。”為了驗證是否如朋友口中所說,陳文先投入了5萬元,確定每天都有相應利息,且資金能隨進隨出后,又追加了80萬元的投資額。
對于泛亞,陳文并不是沒有疑問,但一想到銀行理財產品不超過6%的年化收益率,他最終還是被“日金寶”的可觀收益沖昏了頭腦。當周圍越來越多的朋友也逐步參與進來,陳文內心一陣狂喜,畢竟自己第一次站上了“風口”。
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個號稱全球最大稀有金屬交易所卻陷入了兌付危機。“完了!”陳文清楚地記得,2015年4月,在聽到有投資者資金無法取回時,他的心“咯噔”一跳。此后,泛亞逐步限制交易,到2015年7月,投資者存放在泛金所賬戶的個人資金也遭到“凍結”。當時,泛亞有色交易所公告稱,交易所委托受托交易商近日出現資金贖回困難,部分受托資金出現了集中贖回情況。交易所作出了限制委托了結數量,部分品種暫停委托受托業務等措施。
緊接著,泛亞事件不斷升級,其模式更被曝出龐氏騙局、不規范經營、挪用資金等問題。
陳文這才意識到自己“踩坑”了。2015年12月22日,昆明市人民政府發布通報稱,泛亞在經營活動中涉嫌違法犯罪問題,公安機關已依法立案偵查。
泛亞事件最終涉及20多個省份,22萬投資者的430億元資金,至今這部分資金仍然追討無門。值得注意的是,在22萬泛亞投資者中,像陳文這樣的白領不在少數,甚至包括銀行行長、律師、醫生等人群。“你貪的是利息,人家要的是你的本金。”陳文在朋友圈轉發了一名泛亞投資者的“踩坑”感觸,并配文:直到血本無歸,才知道風險往往伴隨著“跟風”與“貪婪”。
而此時,與陳文一樣感受到跟風與貪婪帶來惡果的,還有“互聯網金融”平臺e租寶的投資人。“e租寶”是“鈺誠系”下屬的金易融(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網絡平臺。2015年12月8日晚間,新華社發文稱e租寶涉嫌違法經營活動,正接受有關部門調查。后經警方初步查明,“e租寶”在一年半時間內,非法吸收資金500余億元,涉及31個省市區的約90萬名投資人。
e租寶事件的爆發,對互聯網金融行業帶來一定沖擊,尤其是P2P網貸。雖然網貸行業多名從業者均強調e租寶并不是網貸平臺,但不得不承認,投資人對網貸的信心,一度因e租寶事件跌至谷底。
“別為了金子靠近懸崖”
在距離上海1800多公里之外的貴州,胡蓉的妹妹胡莉及家人定居在此,兩個家庭雖然在財富管理上有著不同的觀念,但卻陷入了幾乎同樣的困局。
胡莉是貴州一所縣城小學的教師。在胡莉的理財觀念中,銀行存款是最持久且最安全的方式,她幾乎不會聽取銀行銷售人員任何產品的推薦,直到現在,胡莉甚至沒有辦過一張信用卡。
看似在理財上有自己的堅持,但胡莉與大多數中國老百姓一樣,更相信口口傳播而來的事物。“熟人效應”所能發揮的作用,往往會超出大部分人的想象。
沒有任何懸念,胡莉的第一次理財就是依托“熟人”。2008年,胡莉的朋友告訴她,有一個工程項目需要投資,可以定期拿到收益。月薪2000元的胡莉決定拿出2萬元“試水”,這樣,她每個月可以拿到400元的投資利息。不過,400元利息在1年后變為了200元。
類似的高收益項目持續吸引著胡莉。2011年,她又將15萬元投入到另一個朋友的項目中,每個月能拿到3000元利息。然而,到了2013年,胡莉不再收到3000元利息。同時,她去找朋友索要15萬元本金,結果對方告訴她投資項目失敗,本金全部打了水漂。
這種基于“熟人”之間進行的民間理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均存在于三、四線城市老百姓的生活中,由于這種項目本身透明度差,因此存在的風險不容忽視。
頗有意思的是,“胡莉們”雖然身處三四線城市,但在“熟人效應”下,卻能夠迅速消化一切新鮮事物。2015年,胡莉在朋友推薦下,嘗試進行P2P網貸投資。雖然她并不知道什么是網貸,但這次依然“跟風”出手了,對象是此后位列“民間四大高返平臺”(其他三個為聯璧金融、錢寶網,以及雅堂金融,均已曝出風險)的P2P平臺唐小僧。
唐小僧的運營主體為資邦元達(上海)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是資邦金服網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成立于2015年。根據官方披露的運營數據,2017年8月,唐小僧累計交易額超750億元。有網貸行業從業人士告訴記者,唐小僧能在短短數年內擁有如此規模,與其一直以來采取的高返、高收益和低風險策略有莫大的關系。
“其實最初并沒有想過要進行長線投資,主要是薅一把羊毛。后來參加過幾次投資人見面會,現場投資還送禮物,于是就追投了幾十萬元。”胡莉說。
根據唐小僧的一份產品宣傳資料,16天期的新手標起投金額為1000元,預期年化收益率卻達到了12.8%,其推出的靈活投和定期投共計13個產品中,只有兩款預期年化收益率低于6.5%,最高可達10.6%。
按照這個收益率,唐小僧其實在網貸行業并不具備競爭優勢。但唐小僧真正吸引“胡莉們”的地方在于其市場推廣手段,返現之高令人咋舌:在“邀請送活動”中,用戶邀請的好友投資一萬,兩人則平分現金300元;“簽到活動”中,每天簽到可領取0.88元,如果用其購買10天期的標的,年化可以達到37%,復投收益甚至可以達到44%。
事實上,對于唐小僧的高返模式,市場一直都存在質疑的聲音。“但是客戶經理一直強調‘靠山’是央企瑞寶力源,再加上有明星造勢,以及部分第三方機構的背書,我開始拉上朋友、親戚共同參與進來。”為了拿到更多的獎勵,胡莉開始鼓動周圍的人進行投資。
然而,今年端午節,上海警方發布的一則消息讓胡莉徹底懵了。按照警方所說,唐小僧或涉非法集資,已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與此同時,唐小僧母公司資邦(上海)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資邦控股”)已被查封。此后,經警方調查,資邦控股以允諾年化收益5%-15%不等高額利息為餌,對外大肆銷售非法理財產品,涉案金額380億余元。
直到現在,胡莉仍覺得這一切不可思議,規模如此大的平臺為何能在一夜間轟然倒下。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唐小僧國資背景存疑、信息披露缺失、謊稱上線銀行存管、涉嫌假標等問題相繼被挖出。
“自己的錢自己做主,也要為自己的錢負責人。”胡莉開始明白,在投資這件事上,真不是憑借相信熟人就可以進行的,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分析和風險評估。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7月底,現存正常運營的P2P平臺僅有1645家,而出現問題平臺就有4740家,占比高達74%。目前來看,問題平臺主要涉三類情況:自融自保、短期詐騙或龐氏騙局。
在經歷了一次次血淚之后,“胡莉們”愈發謹慎,甚至開始回歸銀行儲蓄。“胡莉們”接下來應該如何防“踩坑”,避風險?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此前說的一番話或可參考:對于非法投資機構,人民群眾應該意識到“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無知、輕信、貪婪、僥幸,這是胡莉在總結自己“踩坑”原因時給出的關鍵詞。
的確,過去四十年,中國老百姓的財富增長速度加快,但要有效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恐怕還得先做好風險評估,選擇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產品;而在追求較高預期年化收益的同時,切忌貪婪和盲目隨大流,“不要為了金子而靠近懸崖”。
說到底,還是那句老話,每個人都應常懷一份對投資的敬畏之心。
(應采訪者要求,胡蓉、胡莉、陳雄、陳文及王娜為化名)
責任編輯:謝海平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