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索征集令!】你吐槽,我傾聽;您爆料,我報道!在這里,我們將回應你的訴求,正視你的無奈。新浪財經爆料線索征集啟動,歡迎廣大網友積極“傾訴與吐槽”!爆料聯系郵箱:finance_biz@sina.com
散戶的百味人生:有人財務自由,有人血本無歸
1984年11月18日,中國第一只公開發行的股票飛樂音像上市,1990年至1991年間,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先后成立,如果以后者為起始點,A股至今已經走過近三十年的風風雨雨。
期間歷經十一輪牛熊轉換,上證A股從96點攀升至現在的2800點左右,多少股民激蕩A股,有人發家致富實現財富自由,亦有股民難逃“韭菜”厄運。
截然不同的人生
一直以來,散戶都是A股的主力,散戶的交易額占比高達80%。在散戶、機構搏殺的A股戰場上,投機炒作氛圍一直都很濃重,身處其中的散戶往往過分看重股市的“賺錢效應”,而忽略了股票本身是一項高風險的投資。
2015年股市的瘋漲讓一眾股民瘋狂,通過配資、兩融等融資手法以杠桿資金入市。經濟觀察報記者曾經接觸過的一位北京股民周先生,以杠桿資金入市,而隨后股市大跌,周先生和其妻余女士兩人賬戶被強平,原本過億的賬戶只剩下580萬元。
在2015年5月份前,周先生是以6000萬元自有資金馳騁A股的超級散戶,他認為自己操盤屬于相對穩健。而2015年5、6月份期間,一位中信建投北京望京中環南路證券營業部副總經理向周先生和他妻子余女士推薦申請創新“套現業務”,為其兩人的兩融賬戶總計套現融資9000萬元。周先生將所有資金都投入股市而后遭遇“股災”股票被強平,周先生也走上了與中信建投漫漫的訴訟調解之路。這樣的案例在2015年并不在少數。
周先生向記者感慨道,“2008年的牛市讓我第一次嘗到了炒股的魅力,而2015年的股市調整讓我心灰意冷。”在記者2017年初見到周先生時,周先生一家從三環附近搬到了五環外,因為大量資金投入股市,周先生也錯過了買房的最佳時機。。
2014年下半年,久違的A股牛市啟動,多少人配資炒股、甚至賣房炒股,一腔熱血沖進股市,而后監管清理配資,股市調整來襲。像周先生這樣炒股巨虧的案子諸見報端。上海一位做奢侈品生意的老板,把大部分現金投入股市,后來出現巨虧資金周轉不靈,后來無奈以低于市價500萬元的價格掛牌出售位于上海的豪宅。
相比之下,擁有數百萬元炒股資金的王女士,即便在牛市誘惑之下,出于謹慎投資的理念,并沒有使用任何杠桿工具。和周先生一樣,王女士也擁有十多年的炒股經驗,機緣巧合之下,出于剛需,王女士在2015年上半年及時止盈買房而躲過一劫。在2008年至2014年漫長的熊市期間,王女士選擇基本沒怎么動過股票賬戶,到了2015年牛市期間,王女士靠著炒作創業板賬戶浮盈近兩百萬,加上一部分自有資金,出于剛需,在北京市區全款買入一套三居室。
與王女士的只盯K線圖,并不分析公司基本面的炒股策略不同,以記者接觸的劉先生則是“知識分子”股民。劉先生告訴記者,他會花數個月的時間研究一只股票,從技術分析到公司的業績財報,各項數據都會持續跟蹤,并且每周撰寫全球及A股走勢概況的總結報告。劉先生堅持自己的投資理念,不與其他投資者做過多地交流,因為不想其他人干擾。即便在2015年的大行情之下,劉先生也沒有隨波逐流地大舉加倉創業板,雖然錯過了“暴富”的機會,但是劉先生這幾年的業績一直都保持穩定。即便在2018年的弱市行情之下,依然保持了正收益。通過多年投資經驗的積累,劉先生也于去年和朋友成立自己的私募公司。
和2015年的牛市一樣讓人記憶深刻的還有2007年的牛市,創下了A股6124點的歷史高位。與這一輪牛市追逐樂視、暴風影音等善于講故事的創業板不同,2008年的上一輪牛市中,資本瘋狂追逐大盤股。當2007年11月5日,中國石油頂著“亞洲最賺錢的公司”的光環登陸A股市場,開盤價更是高達48.60元,而這之后十年間,其股價長期在10元以下徘徊。記者認識的一位散戶,在高位買入中石油之后,之后只能通過波段操作來減少損失。記者身邊不少朋友,在2008年重倉的個股和基金,直到2015年才解套。
除了傳統的炒股之外,記者注意到,越來越多地朋友選擇公募基金。而隨著巴菲特指數投資理念在國內的推廣,也有一部分投資者選擇定投指數基金獲得穩健的收益。北京某大型券商員工告訴記者,其在2017年通過定投50ETF指數基金獲得超過50%的收益,同年通過定投港股基金也獲得了翻倍的收益。而目前她將目光投向了創業板指數基金,雖然行情一直比較低迷,但是其仍在堅持,堅信定投可以穿越牛熊。
過往,每一輪的牛市,都是一輪財富洗盤,而隨后的熊市,都造就了一批“高位接盤俠”。在股市里實現財富自由,亦或是傾家蕩產的極端個案只是少數,更多的還是普普通通的A股投資者。對于這些投資者而言,只有對投資心存敬畏之心,充分了解股票是高風險投資,清晰定義自己的收益風險偏好,才更有勝算穿越周期獲得穩健的收益。
牛熊輪回
A股里的造富神話依舊令數以億計的投資者趨之若鶩。回顧A股的風云人物,號稱“中國第一股民”的“楊百萬”(真名楊懷定)赫然在列。楊懷定1989年踏入股市,買入第一只股票“真空電子”,半年后隨著深圳投機客蜂擁而至上海爭搶股票,行情大漲,楊懷定也以800元/股以上的價位拋掉真空電子,凈賺150多萬元,從一位普普通通的工廠工人成為眾人眼中的“股神”。
從上交所成立之后至1997年間,A股先后經歷了五次牛熊市。第一次牛市從1990年底的96.05點上漲至1992年5月份的1429點,在隨后半年的熊市中,跌回386點。在1992年至1997年間,在幾百點的熊市和上千點的牛市之間反復震蕩。這期間,A股沒有漲跌停板的限制,投機屬性更強。網上流傳的一位老股民回憶起當時炒股的情景:“我在交易大廳外轉了一會,100元變成了200元,200元轉眼變成了800元。”
沉寂多年之后,A股終于在1999年5月19日迎來波瀾壯闊的大行情,史稱“5·19”行情。在這輪行情中,在科技股、銀行股、績優股等多個熱點板塊的炒作之下,幾乎超過95%的個股上漲幅度都超過了50%,股民們在這輪行情中亦是賺得盆滿缽滿。這也是A股歷史上的第一次所有個股普漲的牛市行情。而隨后A股的兩次普漲大牛行情分別在2007年和2015年出現,幾乎每隔八年才有一個為期不到一年的牛市。
起起落落之間,A股市場上出現了諸多超級牛散。比如減持重倉金融股的葛衛東、曾鐘情于ST股的吳鳴霄、青睞中小創的趙建平等。不過,牛散畢竟屈指可數,以近兩年的數據為例,盈利的股民只占了一小部分比例。
2016年,同花順投資賬本顯示,盈利的股民占26.8%,人均賺44935元,收益率為28.9%;虧損股民比例高達73.2%,虧損股民人均虧損50345元,收益率為-21.5%。東方財富網2017年的調查顯示,今年收益為正的投資者僅占29%,虧損超20%的散戶投資者比例高達55.4%,虧損在20%以內的股民也有15.6%。
形形色色的散戶,在股市里也難逃二八定律,只有少數的股民在A股里實現盈利。
事實上,這樣的現實也更多地被股民接受,可以看到A股市場里機構的話語權在逐漸增強。隨著監管嚴懲坐莊和內幕交易、打擊黑嘴、規范上市公司信披、嚴卡忽悠式重組等一系列整頓資本市場的舉措密集出臺,A股市場的投機屬性也在逐步淡化,包括國內外的機構資金更有意愿參與到一個健康的A股市場當中。
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國內隨著社保基金加大入市、現在養老金也進入A股,這類長線資金的入場也將促進A股的理性投資。另外一方面,隨著滬深港通的開通、QFII額度的提高、A股先后加入MSCI和富時指數等,國際大型機構資金涌入A股。截至2018年6月底,外資持有A股規模已達1.28萬億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已達6.44%,介于公募基金持股比例的8.43%和保險機構持股比例的5.89%之間。A股投資者格局的變化正在重塑市場,促進和加速一個更為理性的投資理念的形成。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