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成重要突破口 中國央行數字貨幣會否拔頭籌?

區塊鏈成重要突破口 中國央行數字貨幣會否拔頭籌?
2019年10月28日 22:48 第一財經

下載新浪財經app,追蹤全球幣市行情

  原標題:區塊鏈成重要突破口,中國央行數字貨幣會否拔頭籌 

  區塊鏈、數字貨幣再刷屏。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就我國區塊鏈發展作出全新定位,強調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經過長時間創新,區塊鏈已在金融、醫療保險、供應鏈、國際貿易等領域取得階段性成績。而數字貨幣作為區塊鏈發揮去中心作用、進行價值傳輸的工具,在這場技術浪潮中,自然成為了各國都想爭奪的先發優勢與話語權。

  10月28日,在首屆“2019外灘金融峰會”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認為,中國人民銀行對于數字貨幣的研究有五六年,已趨于成熟,很可能是全球第一個推出數字貨幣的央行。此前Facebook(臉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在出席美國國會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聽證會上則表示,希望美國立法人員可以快速行動,因為“其他國家并不會等我們”。

  中國社科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誰的主權貨幣最有實力、最穩定、最方便、最安全,誰就會在未來全球數字經濟中得到理性選擇。因此,各國貨幣的競爭不光是地位的競爭,更取決于未來科技先進性、可靠性的競爭。“主動加快區塊鏈、數字貨幣相關研究、標準制定,也是基于中國金融現代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不過,央行科技司司長李偉同日在外灘金融峰會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央行十分重視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但目前央行數字貨幣發行尚無時間表。

  央行數字貨幣如何設計

  從2014年成立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專門研究小組,到2016年首次提出對外公開發行數字貨幣的目標,再到細化確定采取怎樣的技術路線,我國央行對數字貨幣的研發籌劃已久,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央行對數字貨幣的研究已經取得積極進展。”9月24日,央行行長易綱在答記者問時如是說。

  中國版數字貨幣名字是“DC/EP”,即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其功能屬性與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是數字化形態。“我們對它的定義是‘具有價值特征的數字支付工具’。”在不久前的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這樣解釋何為數字貨幣。

  記者了解到,DC/EP采取的是雙層運營體系。單層運營體系是人民銀行直接對公眾發行數字貨幣;而人民銀行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者是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這就屬于雙層運營體系。這意味著,將有一些商業機構參與到數字貨幣運行之中,可以充分調動市場機構積極性。

  穆長春表示,采取雙層運營架構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由于中國是一個復雜的經濟體,采取雙層的運營架構可以應對復雜的系統性工程;第二,為了充分發揮商業機構的資源、人才和技術優勢,促進創新,競爭選優;第三,有助于化解風險,避免風險過度集中;第四,單層運營架構會導致金融脫媒。

  加密資產的自然屬性是去中心化。不過,在雙層運營體系安排下,DC/EP卻一定要堅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央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認為,區塊鏈最不適合應用的領域就是貨幣領域。因為貨幣領域是最需要中心化的,而區塊鏈恰恰是去中心化的。

  穆長春表示,DC/EP堅持中心化管理模式主要基于幾點原因:要保證央行在投放過程中的中心地位、加強央行的宏觀審慎和貨幣調控職能、避免指定運營機構貨幣超發等。

  數字貨幣會帶來貨幣金融領域劃時代的變革。“貨幣包括兩個含義,一個是本位,它要錨定什么,可信度維持很重要,我國是與人民幣掛鉤;第二,是要考慮可追溯、安全維護之間的管理。”何海峰表示。

  他認為,數字貨幣涉及私密性,要保證個人信息不被非法利用,同時還要保證如果發生誤操作能否可追溯的問題。“因此我國央行推出的數字貨幣,可能會有一些跟現行的貨幣金融制度相結合的考慮,不光是去中心制度,既有技術問題,也涉及到制度問題。”

  大勢所趨

  此前,在Facebook稱要發布Libra(天秤幣)后,我國央行就對數字貨幣問題密集發聲。

  7月8日,央行研究局局長王信曾透露,國務院已正式批準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目前央行正在組織市場機構從事相應工作;8月2日,央行在2019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上表示,加快推進我國法定數字貨幣研發步伐,跟蹤研究國內外虛擬貨幣發展趨勢,繼續加強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8月10日,穆長春提出,央行數字貨幣“呼之欲出”;9月24日,易綱表示,央行計劃把央行數字貨幣與電子支付工具結合起來。但央行對于法定數字貨幣的推出“沒有時間表”,并稱“還會有一系列的研究、測試、試點、評估和風險防范”。

  在多位專家看來,法定數字貨幣是紙幣的替身,由央行發行。包括Libra在內的一般加密數字貨幣本身不具有貨幣功能,不具有法償性,不會沖擊法定貨幣。

  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薛洪言認為,Libra與法定數字貨幣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并非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和強制性。其愿景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對當前的貨幣金融體系帶來挑戰和壓力,在全球推進過程中會持續面臨監管壓力。

  與Libra相比,DC/EP也是混合架構。但在這個層面,央行保持技術中性,不干預商業機構技術路線選擇。穆長春強調,“商業機構向公眾兌換數字貨幣時,采用區塊鏈技術還是傳統賬戶體系都可以。無論采取哪種技術路線,央行都能適應。”

  中國銀聯董事長邵伏軍認為,基于國家貨幣論的角度來看,數字貨幣發展的最大可能性是基于國家信用的央行法定數字貨幣。

  其積極影響在于:一是,提升對貨幣運行監控的效率,豐富貨幣政策的手段。央行數字貨幣發行將使貨幣創造、計賬、流動等數據實時采集成為可能,并在數據脫敏以后,通過大數據等技術手段進行深入分析,為貨幣的投放、為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提供有益的參考,并且為經濟調控提供有益的手段;二是,有利于提升交易流程的智能化水平,大幅度簡化傳統金融機構間比較復雜的交易流程;三是,切實提升支付特別是跨境支付的效率,建立開放的支付環境。

  審慎推出

  在數字經濟的轉型升級過程中,數字貨幣已是大勢所趨。

  公開信息顯示,除中國央行外,英國、加拿大、俄羅斯、瑞典、泰國等多國央行也在研發并計劃推出法定數字貨幣,特別是Libra引發了各國對數字貨幣監管的關注。

  黃奇帆稱,“本人不相信Libra會成功。”他認為,基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貨幣脫離了主權信用,發行基礎無法保證,幣值無法穩定,難以真正形成社會財富。對主權國家來講,最好的踐行貨幣國家發行權的辦法是由政府和中央銀行發行主權數字貨幣。

  區塊鏈在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方面潛力巨大。此前,有的國家正在做基于區塊鏈的數字貨幣測試,有的國家則推出了類似Libra穩定幣的嘗試。但嚴格來說,暫未有一個國家的央行明確推出法定數字貨幣計劃。

  法定數字貨幣的推出仍然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

  “目前我國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出應該說邁出了審慎的第一步,即先替代M0(流通中的現金)。”何海峰認為,法定數字貨幣要保護公眾隱私、在防“三反”以及交易可追溯方面做相關安排。但數字貨幣推出不僅要做封閉實驗還要做實際測試。因為一旦放到開放的經濟體系中,影響究竟會怎樣,目前還不好說。”

  薛洪言對記者表示,推出法定數字貨幣,涉及到法定數字貨幣的定位、技術路線的選擇、具體實施和推廣方案等,需要與現有金融體系融合推進,涉及到的問題比較多,要全面鋪開難度較大,只能循序漸進。

  黃奇帆認為,在全球央行發行主權數字貨幣的過程中,除了要提高便捷性、安全性之外,還要制定一種新的規則,使得數字貨幣能夠與主權的信用相掛鉤,與國家GDP、財政收入、黃金儲備建立適當的比例關系,通過某種機制,遏制濫發貨幣的局面。

責任編輯:張緣成

數字貨幣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1-05 矩子科技 300802 --
  • 11-05 貝斯美 300796 14.25
  • 10-30 廣電計量 002967 --
  • 10-30 八方股份 603489 43.44
  • 10-30 筑博設計 300564 --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