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榮:推進數字化轉型不能僅憑熱情 須做到有方向

李東榮:推進數字化轉型不能僅憑熱情 須做到有方向
2019年10月28日 12:03 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訊 10月28日消息,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聯合黃浦區政府以及各組委會成員機構推出的首屆外灘金融峰會今日繼續進行。CF40 常務理事、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出席并發表演講。

  李東榮表示,面對全球數字化浪潮蓬勃興起的新階段、新形勢,我國金融業應該注重總結前期我們在推進電子化、信息化發展階段的歷史經驗,積極吸收借鑒國際同業的有益探索和先進經驗,爭取在數字化時代不斷持續前進。同時,應該認識到,推進數字化轉型與發展不能僅憑一腔熱情,必須做到有方向、有章法、有邊界。

  以下為演講實錄:

  李東榮:尊敬的各位嘉賓、朋友們大家上午好,伴隨著全球數字化浪潮的蓬勃興起和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今天我們的會議主題聚焦“數字化浪潮重塑全球金融生態”,組織來自各個方面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數字化時代金融業的改革發展問題,我覺得這確實具有很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去年11月舉行的20國集團領導人的第十三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深刻指出“世界經濟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新的工業革命將深刻重塑人類社會”。我們也看了一些數字。從全球的情況來看,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2019年數字經濟報告》不同口徑下的數字經濟規模約占全球GDP總量的4.5%-15.5%,并繼續快速發展。從中國的情況來看,根據國家網信辦有關數據,去年我國的數字經濟規模大約是31.3萬億,占整個GDP總量的34%。在國家數字中國和網絡強國戰略深入推進的時代背景下,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實體經濟的血脈,我認為推進數字化轉型與發展已經不是一道可有可無的選搭題,而是一道繞不開的必答題,更是一個緊迫的課題。

  我們也很清楚,現代金融業具有天然的數字信息基因,與信息科技融合創新一直是我國現代金融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和典型特征。回顧歷史,從中國金融改革發展,改革開放的進程可以看到,長期以來我國金融業在信息科技應用方面從來不是落伍者、守成者,而是與時俱進的創新者、推動者。從改革開放初到上世紀末,在國家的統一部署和統籌引導下,中國金融業作為民用領域較早應用計算機技術的行業,在核算工廠、聯行業務等早期業務的基礎上以操作電子化、系統聯網化、標準統一化為重點,循序漸進,不斷探索金融電子化的發展道路,實現了從無到有,從算盤到鍵盤,從單機到聯網的歷史性突破。

  進入21世紀后,特別是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我國金融業在電子化建設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代信息通信技術、數據庫技術等新工具,重點圍繞數據集中化,那個時候各家銀行從每個省、每個市、每個縣的數據分散狀態開展數據大集中工程,從人民銀行到各大國有銀行到后來的股份制銀行都逐步實現了數據集中,而且在集中過程當中也暴露了一些案例,破解了一些案例,實現了數據更加安全的管理。所以圍繞數據集中化,我們在電子化基礎上用新技術重點圍繞數據集中化、渠道網絡化、管理信息化等領域持續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時至今日,中國金融業不僅已經成為國家計算機和網絡設備的最大用戶,在很大程度上也成為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數據處理行業。特別是隨著近年來全球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數字技術的加速突破應用,全球數字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在中國,以移動金融、互聯網金融、智能金融等為代表的金融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探索和突破,取得持續發展。我們欣喜地看到,目前我國金融業的總體科技水平和應用創新能力已經進入國際先進行列,為今后更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與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經驗基礎和優異的技術條件。

  綜上所述,面對全球數字化浪潮蓬勃興起的新階段、新形勢,我認為我國金融業應該注重總結前期我們在推進電子化、信息化發展階段的歷史經驗,積極吸收借鑒國際同業的有益探索和先進經驗,爭取在數字化時代不斷持續前進。

  然而,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推進數字化轉型與發展不能僅憑一腔熱情,必須做到有方向、有章法、有邊界。我認為一國金融數字化轉型與發展要適合國情,真正形成實效,應該始終緊緊圍繞四個方面入手:

  一是要緊扣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使命。前面我已經提到數字化轉型是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大勢所趨。因此,我們應該認識到數字化轉型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載體,不能陷入為轉型而轉型的邏輯循環。最重要的是金融業的數字化轉型要注重圍繞實體經濟需求,特別是普惠金融的需求,從補短板、強弱項、解痛點的問題導向入手,充分發揮現代數字技術在資源配置精準化、服務渠道全時化、業務流程自動化、風險管理智能化的方式積極有益探索場景金融、電商金融、供應鏈金融等創新模式。破解當前金融業在市場結構、經營理念、創新能力、服務水平包括監管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一步增強金融供給對實體經濟多層次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有效性。

  二是要緊扣專注主業組織的改革要求。各國長期的經濟金融發展實踐表明,分層有序、協調發展的金融體系結構是實現實體經濟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我國,要特別注重把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金融體系,并針對當前發展的薄弱環節,將構建風險投資、銀行信貸、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等全方位、多層次金融服務支持體系作為進一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金融機構推進數字化轉型過程當中,必須結合自身資源稟賦、主營業務和市場定位,依托金融科技手段來培育核心競爭能力,建立和鞏固具有獨特信息優勢的業務護城河和風險防火墻。剛剛蔡主席在演講當中也提到了個性化發展問題。這個問題他剛剛闡述了很好的理論,這個問題我就不展開說了。

  三是要緊扣防控金融風險的根本任務。實踐證明,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不論在哪一個時代,金融風險總會以不同的形式和特點表現出來,因此,各國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始終是各國金融管理部門必須面對的一項根本性任務,也是金融機構在經營中必須要牢牢守住的底線。我認為,隨著當前全社會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公司開放合作的日益增多,金融賬戶和數據的關聯性不斷增強,金融活動的實時性和不間斷性越發明顯,金融風險的交叉性和復雜程度大幅度上升,我們面臨的挑戰是越來越艱巨的。因此應該未雨綢繆,重視和關注數字化轉型在操作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聲譽風險等各方面可能帶來的新變化,并有針對性地建立健全覆蓋業務、網絡、技術、數據等各個環節、各個領域且更加適應數字化時代要求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公司開展業務合作時,應該把合作業務納入全面風險管理的框架之內,堅持依法合規、自主風控、責任清晰的原則,切實做好對合作方的盡職調查、名單管理、風險監測,也包括它的退出管理。

  四是要緊扣保護金融消費者的主體責任。金融業的數字化轉型,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數字素養”這個與社會大眾緊密相關的問題。因此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要注意堅持一項原則即金融業數字化轉型與發展應該收窄而不是擴大數字鴻溝,應該將更多的經濟主體合理納入金融體系而不是精準地排斥在金融服務范圍之外。因此在推進數字化轉型與發展過程當中,我們應該倡導和樹立負責任金融的理念。切實履行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將金融消費者保護納入數字化轉型戰略和公司治理之中,研究設計適應不同金融消費者操作習慣和能力素養的數字金融產品,制定實施金融知識普及教育、風險提示、信息披露、信息共享、先行賠付、保險補償等一系列工作措施。從源頭上合理保護好金融消費者的財產、隱私和數據安全,并通過各種方式手段提高金融服務的透明度和消費者保護水平。避免將數字化轉型和金融創新的風險成本向金融消費者不合理轉嫁。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金融業數字化轉型與發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凝聚金融管理部門、金融機構、學術機構等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我們希望各方攜手、通力協作、立足國情共同推進數字化時代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實體經濟和人民生活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我的發言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趙子牛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0-28 五洲特紙 605007 --
  • 10-28 豪森股份 688529 --
  • 10-28 金富科技 003018 --
  • 10-27 日月明 300906 26.42
  • 10-27 科翔股份 300903 --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