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陳衛東:引入外資的主要目的是要補足金融短板

中行陳衛東:引入外資的主要目的是要補足金融短板
2019年07月07日 11:21 新浪財經

【2019銀行綜合評選正式啟動】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19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定于7月25日在京舉行。作為年度盛會的重頭戲,本年度銀行評選正式拉開帷幕。Pick中國好銀行,你為誰打Call?網絡投票

  新浪財經訊 7月7日消息,2019國際貨幣論壇于7月6日-7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陳衛東出席論壇并演講。

  陳衛東表示,2018年我國金融業增加值占GDP 比例達7.7%, 同期,美國為7.4%,英國為7.3%,日本為4.1%,德國為3.7%,從金融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來看,我國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值并不高,同時我國銀行業資產/GDP達304%,在全球處于較高水平。引入外資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大幅提升金融總量和外資機構占比,而是要補足金融短板。

  以下為演講全文:

  陳衛東:面對高質量金融開放,我們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金融業開放到底能不能夠補足金融短板?目前來看,我國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例為7.7%,從金融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來看,這在全球范圍來看是處于較高的水平的,所以引進外資的真正目的不是大幅提升金融總量和外資機構占比,而是補足我國金融業的短板。相比較而言,我覺得我國金融體系短板有以下幾個方面:從機構種類看,證券、基金等資管行業主體功能發揮不充分。入股和增設證券、基金等資管機構將成為外資進入的重要考量。從服務對象看,我國金融體系對高端客戶、小微民營客戶、跨國客戶的服務能力還有待提升。從業務品種來看,我國金融機構在提供復雜金融衍生品、綠色金融服務、跨境金融、線上金融產品的能力有待提升。而這些恰好是外資銀行較擅長的。所以金融開放可以在這些方面對我們國家的金融發展提供很好的補充作用。

  第二,金融開放是否具有風險?很明顯,不同國家金融業的開放程度是不一樣的。有的國家很依賴外資的金融機構,以解決本國的金融壓抑問題。但是應當注意,金融開放不一定能夠實現效率的提升,反而有可能帶來風險。從全球范圍來看,有些外資銀行占比較高地區的金融運作效率并不算高;相反,在一些外資銀行占比相對不高且穩定的地區,金融業的整體功能發揮穩定、運作效率較高。美國和德國銀行體系就是典型案例。因此,在金融開放的過程中應注意防范金融風險。

  第三,金融開放是否應注意對等原則?這里所說的對等是建立在兩個層面上的。第一,“引進來”與“走出去” 對等。對外開放最終要實現雙向開放,既要外資機構“引進來”,也要中資機構“走出去”。過快、過多地“走出去”會降低國內金融資源供給的質量;而過快、過多地“引進來”也會造成金融資源產能過剩和競爭加劇。高質量金融開放要考慮“引進來”與“走出去”節奏及對等。第二,監管規則對等。監管規則將對開放的效果將產生重大影響。

  事實上,發達經濟經濟體金融開放過程中都遵循監管規則對等原則,即根據本國金融機構在東道國面臨的監管環境給予東道國金融機構相應的監管要求:對于給予本國金融機構相對優厚監管環境東道國金融機構相對友好的監管環境;而給予本國金融機構相對苛刻監管環境東道國機構相對苛刻的監管環境。簡單來說,當我們國家開放的時候,我們當然也希望海外市場對我們也是同樣開放的。但實際情況是什么樣的呢?

  從我們國家來看,如果從名義量來說,僅僅從中國市場上外資金融機構資產占比來看,它不算太高,但是我們通常忽略了一個情況,就是中國的金融機構“走出去”的時候,港澳臺的資產算作我國的境外資產。而“走進來”的時候,我們并沒有考慮到外資機構在港澳臺的資產計算,所以我們目前所看的一個“走出去”和“引進來”的數據是不平衡的,這屬于定義上的問題。如果考慮到港澳臺這樣一個格局的話,2018年末,銀行業海外資產規模約在14-15萬億元,其中70%以上資產聚集在港澳臺地區(約10萬億元)。真正海外資產(4萬億元—5萬億元)占銀行業資產比例1.5%—2%之間,這與外資銀行在我國銀行業的資產占比基本是匹配的。

  如果說近些年來,這個比例還相對比較低的話,這可能并不是因為我們的市場不夠開放,也不是我們中國金融機構競爭力太強,導致了外資在中國經營困難。相反,我們分析的結果是,外資銀行大都有它自己的風險文化,有它非常明確的戰略選擇。所以在過去十多年的發展國家中,他們對房地產投資,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支持,對個人行業的投資非常少。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過去十多年,中國的中小銀行的資產發展非常快,由此拉低了中國大型銀行在中國的資產占比,相應也拉低了外資的金融機構在中國市場的占比。

  從我國大型銀行覆蓋國家和地區的數量來看,我們的覆蓋范圍明顯低于國際領先銀行,且我國金融機構的海外產品服務范圍有限,主要以商行業務為主,綜合高端服務水平不高。以附加值和盈利能力較高的投行業務為例,在2017年全球大型銀行投行業務排名中,中資銀行中僅中國銀行在杠桿融資單項業務中進入前列。

  實際上,許多國家在考慮對外開放的時候,是非常考慮對等原則的。比如:美國對在美資產超過500億美元的外資法人機構要求設立金融控股公司(FHC)或間接持股公司(IHC)。FHC或IHC在資本、流動性、接受監管檢查的頻次等方面的要求是明顯加強的。針對美國fhc,歐盟推出ipu,同樣加強了對外資的監管標準。

  從實際經驗來看,中國在美國設立和增設網點是非常困難的,我們拓展新的業務,尤其一些經紀業務,如:債券的承銷業務等,我們是很難取得資質的。反之,美資銀行在中國增設網點,包括它的經營范圍都是沒有任何限制,相比較而言,中國是一個更加開放的狀態。

  第四,如何在對外開放的進程中更好地利用海外資源?這里面有很多方面需要考量。比如:如何利用境外的金融機構便利中國企業的海外擴張、業務發展,如何能為中國金融體系提供金融支持。這些都是在金融開放的進程中需要特別考慮的因素。我們從覆蓋的國家和地區來看,目前中國最國際化的銀行是中國銀行,中國銀行在57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分支機構,國際先進同業的網店布局更加廣泛。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簡單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利用外資補足金融業“短板”。要更加重視融資功能的突破。在我國的直接融資發展比較薄弱的情況下,我國更需要外資機構在直接融資市場、非銀領域有更大作為,尤其是設計符合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企業融資結構特點的產品。要更加重視金融機構產品創新能力的提升。前面我們提到,我們在提供復雜金融產品的能力上還存在不足的地方,因此,我國需要利用外資機構在復雜金融衍生品設計與交易、綠色金融產品等方面的能力。要實現“走出去”和“引進來”步調的基本一致,實現相對的平衡。

  第二,要實現對第三方市場的開發。如:“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要用好國際市場的資源,促進中國金融機構和國際金融機構的共同合作,為“一帶一路”項目設計更合理的金融方案,引入更多資金。相關政策和制度設計要有利于推動中資金融機構與外資金融機構在全球市場深入的合作。

  第三,防控金融風險。要防范對外開放過程中跨境資本流動風險。應加強外資銀行跨境資金運作的管理,防止跨境資金頻繁運作造成的金融風險。應為金融開放做一個中長期的發展規劃,以指導外資機構在中國的長遠發展。

責任編輯:唐婧

IMF 亞太 匯率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7-10 中微公司 688012 --
  • 07-10 福光股份 688010 --
  • 07-10 新光光電 688011 --
  • 07-09 宏和科技 603256 4.43
  • 07-08 瀾起科技 688008 24.8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