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銀行自營交易及高風險的衍生品交易。在自營交易方面,允許銀行投資對沖基金和私募股權,但資金規模不得高于自身一級資本的3%。在衍生品交易方面,要求金融機構將農產品掉期、能源掉期、多數金屬掉期等風險最大的衍生品交易業務拆分到附屬公司,但自身可保留利率掉期、外匯掉期以及金銀掉期等業務。[詳細]
美聯儲被賦予更大的監管職責,但其自身也將受到更嚴格的監督。美國國會下屬政府問責局將對美聯儲向銀行發放的緊急貸款、低息貸款以及為執行利率政策進行的公開市場交易等行為進行審計和監督。[詳細]
美聯儲將對企業高管薪酬進行監督,以確保高管薪酬制度不會導致對風險的過度追求。美聯儲將提供綱領性指導意見而非制定具體規則,一旦發現薪酬制度導致企業過度追求高風險業務,美聯儲有權加以干預和阻止。[詳細]
北京時間7月15日晚間,美國參議院對金融改革議案進行了程序性投票。投票結果為60票贊成38票反對。
    程序性投票的通過基本上為金改議案最終在參院通過奠定了基礎。
    預計參院針對金改議案的最終投票將在本周末進行,金改議案至少需要60票贊成才能獲得通過。
這項法案引發了國會兩黨議員的激烈爭議,民主黨認為這一法案將防止2008年的金融危機重演。共和黨則基本反對該法案,認為法案過于嚴苛,將限制銀行業的活力。
    此外,法案擴大了政府對市場的干預,有形之手伸得過長。2008年9月美國金融危機引發全球經濟動蕩,這項法案表明了奧巴馬政府徹底整頓華爾街的決心。
   這也是自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后規模最大、最嚴厲的銀行業改革法案,一旦付諸實施,不但會對美國金融體系產生沖擊,也會對全球金融監管走向產生重大影響。
1764—1768年地產危機 | 來勢兇猛的經濟衰退往往預示具有震撼性的變革,例如重大的政治洗牌甚至爆發革命。學者們現在公認,1764年~1768年的房地產破產危機在以1776年7月事件而告終的帝國危 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那次房地產危機中,地產價格在大約一年時間內下跌了1/2~2/3,并有數千名美國人因欠債而鋃鐺入獄。 |
1857年美國經濟恐慌 | 1857年美國的經濟恐慌以及隨后的經濟衰退對南北戰爭的爆發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當時,因奴隸制和各州權利問題引起的地區性緊張局勢不斷惡化,并促成了現代共和黨的聯合。 |
1873年至1897年 | 1873年的經濟恐慌以及其后的長期衰退助長了在工人和農民中引發的動亂。同樣,1893年~1897年的經濟衰退鼓舞了美國人民黨主義和進步主義運動,并為世紀之交的“大并購運動”鋪平了道路,這一運動造就了一批巨無霸企業(如美國鋼鐵集體和國際收割機公司)。 |
美國三十年代大蕭條 | 上 世界三十年代“大蕭條”催生了“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該法案將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分離開來,實行分業經營達60多年)、聯邦儲蓄保險公司 (FDIC)、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以及社會保障體系。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在“大蕭條”時期,只是因為聯邦政府實行了第一次“新政”,宣布采取一系列不同 尋常的改革措施,才避免了發生暴亂。 |
90年代美國經濟衰退 | 比較溫和的經濟衰退(如1990年~1991年和2001年發生的經濟衰退)通常會導致局部性的監管改革。 |
次貸危機 | 次貸危機已經大大增強了美國聯邦儲備系統、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和財政部的權力。盡管很難預測還會發生其他什么變化,但歷史上由金融危機引起的變革波及范圍之廣卻值得銘記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