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囡囡
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周簽署了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金融改革法案——《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保護法》。這份歷時一年多才艱難出世的法案注定要重塑美國金融格局,只是誰也不知道它究竟能給華爾街帶來什么。正是這樣“不同尋常的不確定性”讓投資者暫時遠離銀行股。
法案的沖擊
最近恰逢上市公司報告第二季度業績的高峰。上周二,高盛公告稱當季利潤大幅縮水,同比下降88%,即使排除非經常項目,仍然下滑44%。
對于習慣了高盛年復一年、季復一季鮮亮報表的投資者,高盛的二季度業績不啻是一枚炸彈。如果說高盛有什么可以聊以自慰的話,那就是,剛剛與美國證監會達成庭外和解的民事欺詐訴訟案,暫時還沒有影響高盛與客戶的關系的跡象。
當然,與公布業績的摩根大通、花旗和美國銀行一樣,高盛的業績也超出了分析師的預期。不過,在投資者擔心二次探底、消費者信心指數下滑的大背景下,似乎沒人再有興致參與以往屢試不爽的把戲:公司業績超出華爾街預期,結果股價飆升。事實上,美國銀行與花旗銀行公布業績的當天,股價反而應聲大跌。
令投資者不安的是,這幾家大銀行的證券自營和投行業務盈利能力都大幅滑坡,引發市場對銀行能否經受市場動蕩的擔心。而金融改革法案也給銀行的前景蒙上了陰影。
從4月開始,美國金融市場震蕩加劇,歐元區的主權債務危機進一步打擊了投資者的熱情。沒有行情自然沒有利潤,就連高盛這樣的明星也未能幸免。高盛的季報顯示,公司的自營業務同比下降39%,其中高盛的強項——固定收益證券、外匯和大宗商品交易利潤下降35%。標準普爾分析師Mathew Albrecht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收益下降主要是交易低迷所致。當然,金融改革方案中對衍生品的監管也會造成心理壓力。”
在貸款業務方面,局面也不樂觀。一方面,由于利率低迷,銀行的存貸差一直無法拉開差距,直接影響到銀行的利潤。另一方面,企業與個人對貸款的需求依然在低位運行。在近期的一次分析師會議上,美國銀行首席執行官Brian Moynihan表示,美國銀行的公司客戶對待擴張業務十分謹慎,而傳統個人信貸主力品種——住宅再貸款也少人問津。
Brian Moynihan表示不相信經濟會二次探底,但仍然擔心從去年春天開始的復蘇正逐漸失去沖勁。他預測下半年美國經濟可能會增長2.5%左右。
由于美國銀行是全美最大的發卡銀行,因此金融改革法案中有關限制貸記卡收費的條款對它的沖擊尤為顯著。美國銀行首席財務官Charles Noski預計,僅僅這項業務就可能損失18億至23億美元,如果算上其他項目,美國銀行的信用卡業務部門為此需要準備70億美元的壞賬計提。
華爾街的對策
Sanford Co。研究主管Alan Priker對記者表示,銀行傳統上相對容易獲得利潤的部門都將面臨更嚴厲的監管。“不過,華爾街在對付華盛頓方面是從來不缺乏想象力和靈活性。”
的確,奧巴馬簽字的墨跡未干,銀行業為迎接金融改革法案已經做了充分準備。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Jamie Dimon在公司報告季報后比喻說:“如果你是一家餐館的老板,沒辦法給汽水加價,那只能在漢堡上提價。所有這些監管措施最后終歸會打在成本里(轉嫁給客戶)。”
Dimon接著說:“一個支票賬戶的維護成本大約在300美元。客戶開戶后享受的服務包括網上銀行、自動取款卡等等。現在該是銀行為此收費的時候了。”
過去10年間,銀行為吸引客戶推出的各種免費服務,包括似乎約定俗成的免費支票賬戶,眼看就要成為歷史。除非客戶在賬戶中保留一定余額,否則將面臨每月5至10美元的賬戶維護費。
在衍生品方面,金融改革法案規定絕大多數金融衍生品都必須通過清算公司在場內交易。既然無法再進行無需披露的場外交易,摩根大通和高盛似乎都發現轉為場內做市商更加有利可圖。更重要的一點是,做市商承擔的風險大大降低。過去銀行參與衍生品場外交易時,如果對方違約,銀行方面面臨極大風險。
而爭議更大的所謂“沃克爾法則”,在銀行業界強大的游說壓力下,最終通過的是一份注水版本。連沃克爾本人在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都尷尬地聲稱:“這不是我的法則。”按沃克爾的原意,為防止金融危機重演,將禁止銀行投資對沖基金和私人股權基金。而擺在奧巴馬面前的版本中,銀行可以用不超過自身第一級資本3%的資金投資對沖基金和私人股權基金從事自營業務。
第一級資本的3%是什么概念?紐約大學商學院教授Anthony Saunders給了記者一組數據:對于資本金最充足的美國銀行,大約是47億美元;規模較小的摩根士丹利也有15億。那么有多少銀行目前的投資比例超過3%?據CNBC財經頻道的測算,華爾街大銀行中目前只有高盛一家,因而對其他銀行約束力不大。而高盛則有可能放棄銀行控股公司地位,擺脫這個已經被大大弱化的法則的限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