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銷量回落至2005年水平。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從未經歷過“低欲望社會”的狀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被迫體驗了一回。
參考社會消費品零售(以下簡稱“社零”)總額,自有據可查的1985年算起,同比下滑只發生過兩次:
一次是1989年8月到1990年5月,大通脹之后“經濟滑坡、市場疲軟、生產停滯”,社零增速一度跌至-5%到0%之間;
另一次就是2020年1-2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社零增速暴跌至-20.5%。
很多人仍未意識到,此次疫情對消費市場的沖擊是空前的,局面是我們從未面對過的。對比來看,即便在“非典”疫情期間,2003年5月的社零總額仍然同比增長了4.3%。
受沖擊最大的是哪些品類呢?第一名是金銀珠寶類,第二名就是汽車類。
這不難理解,疫情影響了大家的正常收入,那么對于大件消費,自然要慎之又慎,減了又減。
于是,車市、車企迎來了它們的至暗時刻。
2020年2月,全國汽車銷量僅31萬輛,同比下降79.1%。其中乘用車僅22.4萬輛,同比下降81.7%。
要知道,2019年春節在2月,汽車銷量原本就低,以此作為基期,仍然同比暴跌80%,可見市場有多慘淡。用中汽協的話說:汽車銷量回落至2005年水平。
沒有一家車企能夠幸免(非要說的話,受影響最小的可能是特斯拉,但是由于疫情帶來的供應鏈問題,部分Model 3交付的是減配版,也引來不少質疑):
凄涼光景下,整個行業只好畫餅充饑:“等疫情過去,會迎來報復性消費的”“疫情激發了民眾對私家車的需求”云云。
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平復,雖然報復性消費還沒見到,整體銷量總算有了企穩的跡象。3月的車市數據尚未出爐,但從現有消息來看,產銷量都在慢慢恢復。
與此同時,政府也出手了。3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定下了三項措施促進汽車消費:
1. 將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
2. 中央財政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支持京津冀等重點地區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
3. 對二手車經銷企業銷售舊車,從5月1日至2023年底減按銷售額0.5%征收增值稅。
地方上,廣東佛山、廣州、珠海,湖南長沙、湘潭,浙江杭州、寧波,江西南昌,吉林長春等地也陸續出臺了鼓勵買車的政策。
消費者會就此開始買買買嗎?車企能度過這“最艱難的一年”嗎?疫情會扭轉或加速哪些趨勢?我們采訪了一些業內人士和行業觀察者,來看看他們的觀點。
對于汽車產業的經營者,很多事關生死的戰略決策,需要基于幾個關鍵的基本面的判斷,包括:
① 這一年的全球車市會很不好,且將持續一段時間。
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的汽車市場為例,根據OICA的統計數據,2007年,全球車市銷量為7156.3萬輛,2008年同比下跌4.2%,為6852萬輛;2009年,再次下跌4.3%,為6557萬輛。
2010年,全球汽車銷量恢復增長,同比增14.35%,達到了7497.2萬輛。當然這是中國汽車市場“井噴式”增長的結果。
2020年,作為全球車市增長發動機的中國市場已經熄火,從這個角度而言,去掉中國市場的增長率,來模擬2020年和2021年的車市情況會更加準確。
如果不考慮中國市場因素,2008年全球車市銷量下滑5.8%,2009年下滑12.2%,通用汽車就是在2009年不得不申請破產保護。
2010年,全球汽車市場回暖。
據此,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中,全球汽車市場在經歷了兩年的掙扎之后,才爬出了泥潭。這在側面表明,走出一個經濟周期大概需要2-3年時間。
因此,接下來激烈的價格競爭會是全球汽車市場的主旋律。
?、?nbsp;中國汽車市場,進入低增長時代。
此時此刻,中國經濟生活的主旋律是供給側改革和新舊動能切換。核心的轉變包括傳統經濟進行數字化轉型,以及新興產業形成規模。
第一部分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恐怕需要3年時間;而新興產業形成新的動能的時間恐怕需要更長,也許需要5年。
這意味著中國的宏觀經濟完成轉型升級,要到2023年才會迎來收獲期。
?、?nbsp;消費升級是中國經濟生活中的核心趨勢。
對于中國本土的車企而言,消費升級就是品牌向上。如果不能在中國市場實現品牌升級,將會被淘汰出汽車市場。低品質的汽車,在中國市場正在變得無人問津。
消費升級也給豪華車品牌在中國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機會。
④ 智能電動化浪潮不可阻擋。
特斯拉前進的步伐,自動駕駛的產業化,動力電池降價的趨勢,全球汽車產業向智能電動化轉型,已勢不可擋。對于任何一家車企,這是一個不得不進行革命性轉型的時刻。
車市下行、消費升級以及智能電動化疊加在一起,車市萎縮的第一步就是市場競爭加劇,伴隨著更高的折扣力度,將會顯著傷害到全產業鏈的利潤。因此2020年的全球汽車供應鏈注定不會平靜,行業里的每一個人都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今年2月的最后一周的乘用車市場零售同比下降61%,3月第一周同比下降50%,3月第二周下降44%,環比平穩改善。需求爆發增長的現象不突出,目前的逐周快速提升的銷量同比表現還是平穩。
客觀說,目前汽車消費需求釋放速度沒有超越預期,為國民經濟和消費增長所做的貢獻還遠遠不夠,如何促進消費者被抑制、被冰凍的需求釋放,需要政策給力。
自新冠肺炎暴發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已經多次表態要穩定汽車消費,一些地方政府也出臺了車市刺激政策,但實際落地生效預計要到4月份,且要等到政策退出前的末班車效果才明顯。加之學生基本沒開學,購車需求短期內難以強力爆發。
購買力嚴重受損仍是客觀現實。疫情之下,實體零售業遭受巨大的沖擊,包括餐飲、旅游、影視、零售、制造業、房地產等在內的從業人員的購買力和消費信心受到嚴重沖擊。因此必須要培育消費信心,降低購買門檻,促進首購消費。
如果指望地方刺激汽車消費,實在是能力有限,建議國家對促進汽車消費要有政策支持。
我的建議如下:
1. 限購城市加大限購指標;
2. 車購稅暫時減半征收;
3. 新能源補貼不退坡(已經出臺);
4. 國六PN值標準實施延期;
5. 新能源補貼促增量建議——電動車下鄉;
6. 長效措施推動換購穩定增長——購車抵個稅。
2月份我們公司有零星銷售,但基本停擺。困難之下,團隊很給力,主動減輕公司的壓力,比如高管減薪甚至不拿薪水,許多員工在疫情期間提前消化了年假。
目前我們公司已經100%復工了,3月達到了銷售預期,能維持在同期的60%~80%,還算比較平穩。
這里面有一部分是因為2月被壓抑后爆發出來的消費。畢竟當下購車對消費者來說確實優惠力度更大,國家方面出臺了一些政策包括銀根的松動、稅費的減免等,還有一些地方政府的補貼,比如在深圳羅湖購買單價10萬元以上的汽車,可獲2000元購物卡。
作為經銷商,我們既希望消費者購車,也不希望消費者因為購車帶來經濟壓力。因為疫情絕不僅僅給國家和企業帶來了困難,對全民皆是如此。
我們更希望,消費者能精益求精地把生活成本控制在最理想的范圍,所以我們會在按揭、優惠等方面盡可能多做一些事。
從整個2020年來說,肯定不容樂觀,2020年是要舉步維艱熬過去的。
比如我們在廣東有一些4S店,而廣東又有很多外貿企業出口受阻,疫情的影響還將持續,甚至這場雪不知何時才能化掉。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做好準備,包括把資金準備得更充裕一些。
另外,從國家政策來說,有一定程度的銀根松動,以及定向降準等,政府政策力度很大,但究竟能否垂直地來到實體企業還有待觀察,希望政府能多關注和督促最終的落地情況。
從整個汽車產業看,經歷了2018、2019年的下坡之后,中國汽車市場慢慢趨于飽和,機會和紅利沒有以前那么多了,但會更趨于市場化,也需要更規范化。比如,我所在的經銷商領域,還需提高服務的標準,經銷商的門檻如何設置,服務人員是否需要從業資質的考試等等,這些都有待規范化。
疫情肯定帶來了一些困難,比如疫情期間供應商停工,再比如我們自己的生產工人有些無法按時返工,或是回來后要隔離兩周等。
但總體復工比較順利,3月產能基本恢復到了疫情前的水平。
目前國外疫情嚴重,但對我們公司影響不大。因為我們直接從海外進口的零部件不多,基本上是國外知名供應商在國內的工廠生產,目前海外供應鏈集中在芯片這塊,分散在日韓、歐洲等地。
一般來說,芯片的庫存會更充裕一些,而且芯片對人工的依賴性不高,芯片企業停工的情況還較少。
從銷售情況看,3月份也基本上恢復到了1月的水平。相比于其他車企,我們公司成立時間短,規模還不大,還算是有比較靈活的調整空間。
疫情的出現也造成了部分用戶的生產訂單延期。因為我們走的不是經銷商模式,是訂單型的直營模式,年前就有大量的待交付給用戶的存量訂單。所以2月生產受到影響后,訂單生產也產生了一定的順延。
一方面,我們盡可能通過供應鏈保障和工廠復工爬產,將延遲交付的時間控制在一個月左右。另一方面,疫情比較嚴重的地區,如果用戶因為疫情原因沒辦法去往臨近的城市取車,我們也會送車上門,盡量幫助用戶解決問題。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李思陽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