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曹中銘
證監會對上市公司及相關責任人員作出區區幾十萬元的罰款,與安碩信息股價下跌后縮水的市值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當年萬福生科如此惡劣的造假上市案件,亦尚有投資者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補償到位,更休說安碩信息了。
中國證監會的一紙《行政處罰決定書》,為我們揭開了曾經的兩市“第一高價股”,更堪稱“妖股”的安碩信息股價上漲的內幕。應該說,在安碩信息從一只平常的股票變身為“妖股”的背后,凸顯出上市公司、相關券商研究人員無視市場規則的肆無忌憚的妄為,凸顯出公私募為了獲利而被忽悠的一面。
安碩信息本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但在“互聯網+”的炒作大潮中,通過相關券商研究人員的運作,“變身”為互聯網金融公司。不過,證監會的調查,為我們還原了真相。證監會在《行政處罰決定書》中提及,安碩信息宣傳的互聯網金融相關業務商業運營能力有限,發展互聯網金融相關業務決策隨意,發展互聯網金融相關業務資金計劃不充分,發展互聯網金融相關業務可行性研究不足。 安碩信息宣傳披露互聯網相關業務信息具有片面性,選擇性披露利好信息,規避不利信息,還混淆互聯網金融業務和互聯網金融服務業務概念等。
僅舉一例。上市公司方面表示,在西昌成立了西昌安碩易民互聯網金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并準備成立織信公司,均從事互聯網金融業務,其中織信主業做自助式普惠金融。而證監會通過調查認為,西昌互聯網金融公司僅為空殼公司,無場地、無人員、無投入、無規劃。普惠金融業務僅為其開發的一款APP軟件,該軟件僅為試用軟件,未能投入商業運營,且違反政策已經停止運行。
安碩信息變為“妖股”,數據或許更能說明問題。從2014年5月27日~2015年3月17日,安碩信息累計10次接待匯添富基金、易方達基金、華業興寶基金等機構投資者。而為了推介安碩信息,東方證券的相關分析師繞過券商的內核部門,向公募、私募基金等發送1.1萬封鼓吹性的郵件。期間涉及安碩信息的券商研報,超過20余篇,吸引了221只公募基金持有最高達1808.21萬股,占安碩信息流通股的74.84%。眾多機構投資者“躋身”于小盤股的安碩信息中,并且持有巨量股份,其不成為“第一高價股”、不變為“妖股”才怪。
毫無疑問,安碩信息變為“妖股”,是相關券商研究人員違規的結果,是上市公司與之“密謀”的結果,亦是眾多基金經理被忽悠后的結果。在安碩信息黯然成“妖”的鬧劇中,某些基金經理幾乎被忽悠為傻子一般,隨著忽悠者的“指揮棒”“翩翩起舞”。即使基金最終能夠全身而退,但事后想來,被忽悠的滋味定然也不好受。
俗話說,一將功成萬骨枯。對于股市而言,說“一股功成萬骨枯”絲毫沒有任何夸張的成分在內。自站上474元的高價后,安碩信息股價開始了下跌之旅,如今的股價在38元左右,復權價格不過76元,與當初的最高價相比,已跌得只剩下“零頭”。期間,投資者的損失是不言而喻的。
證監會對上市公司及相關責任人員作出區區幾十萬元的罰款,與安碩信息股價下跌后縮水的市值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而且,即使是投資者能夠提起訴訟維權,但又有多少投資者能夠挽回自己的損失呢?當年萬福生科如此惡劣的造假上市案件,亦尚有投資者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補償到位,更休說安碩信息了。
而在近幾年的市場中,上市公司與“第三方”聯手炒高股價已不是什么新聞,除了安碩信息,有“私募一哥”之稱的徐翔,就是靠著與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大股東或高管“勾搭”在一起獲得內幕消息,從而頻頻竊取市場的利益,并讓自己達到讓常人不可及的“高度”。然而,一旦夢碎之后,留下的又有什么呢?
無論是安碩信息還是徐翔涉及的相關案件,背后都有聯合操縱市場的嫌疑。“第一高價股”在給投機者上了一堂生動的風險課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隱藏在市場當中那些更為骯臟的東西。
(本文作者介紹:獨立財經撰稿人 在三大證券報等多家媒體發表文章數百篇)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