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經濟50人論壇 錢穎一
究竟哪些因素是改革開放前后最大的不同?在我看來,從經濟學原理看,有兩類原因:一類叫作“開放”,一類叫作“放開”。
中國改革開放后的經濟發展成就舉世矚目。1981年,中國的GDP是美國的6%。2015年,也就是34年之后,中國的GDP已經是美國的60%。與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相比,從6%到60%,對世界經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變化。是什么原因導致的?經濟學家有很多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
但是我提出的問題是:究竟哪些因素是改革開放前后最大的不同?在我看來,從經濟學原理看,有兩類原因:一類叫作“開放”,一類叫作“放開”。
開放:積極“入關”、“入世”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擁抱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家。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們就非常積極地推動國際化、經濟全球化,表現在要積極“入關”、“入世”。那時候是發達國家積極推動全球化,而發展中國家普遍比較抵制全球化,而中國是唯一的例外,原因是之前中國深受封閉之害。
開放的含義非常之廣,絕對不是簡單的貿易。資本的流動、技術的流動、想法的流動,都是開放的結果。
首先,開放改變了激勵。中國開放后首先發現的是周邊的日本和亞洲四小龍,與我們有類似的文化,類似的歷史,但發展得這么快。這樣的潛在競爭壓力,改變了對所有人的激勵。
其次,開放改變了市場的邊界。初期的來料加工,后來的加入世貿組織,都擴大了市場的邊界。
再次,開放改變了生產方式。這一點對中國特別重要,因為我們有兩個特點,是其他發展中國家不完全具備的。一是我們的賺錢動機特別強,二是我們的學習能力特別強。什么東西別讓我們看見,一旦看見,我們一定能做得比別人都要快,還要便宜,還要好。所以,我們從開放中受益的程度最大,也就不奇怪了。
激勵的作用、市場邊界的擴大以及生產方式的改變,都是開放帶來的。我們還談不到直接的創新,先把別人的創新拿過來用,同樣有巨大作用。
放開:把激勵搞對
放開是指國內改革,有兩個基本要素:第一是把激勵搞對,第二是讓市場起作用。這也是與改革前相比的最大不同。
把激勵搞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農村改革。從經濟學角度看,這是一個最清晰、最簡單的社會實驗。在幾年的時間內,同樣的土地,同樣的人,糧食產量大增。這里面有兩個激勵:一個是價格激勵。大家可能不一定知道,當時國家把農產品價格提高了,現在容易忽視這個原因,但是不要忽視價格激勵。第二是制度激勵。家庭聯產承包制,即“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全是自己的”,這就是經濟學家所說的作為“剩余索取者”帶來的激勵。
另一個激勵的例子是區域間競爭帶來的激勵。雖然有爭議,但是仍然有不少經濟學家認為,這是中國非常重要的特色。這在小國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小國只有國際競爭。只有在大國里面才有眾多地區,有地區之間的競爭。在中國,區域間競爭突出體現在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這種競爭就產生了發展地區經濟的激勵。
但是并不是說改革中所有的激勵都搞對了,或者一次就搞對了。比如,農村家庭聯產承包制成功之后,曾經出現過把承包制引入城里,引入國有企業。后來發現企業承包不像農村家庭承包那么簡單,出現了“包盈不包虧”的現象,帶來了企業管理者行為的扭曲。這時候就提出了產權、股權激勵、公司治理等問題,直到今天也都沒有完全解決。同樣,地區間競爭也帶來地方保護主義等扭曲。所以,把激勵搞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放開:讓市場起作用
我記得我上大學的時候,討論短缺的原因,答案是生產太少了。學習了經濟學原理之后,我們就知道短缺的第一原因是價格控制。當你放開價格之后,短缺就消失了。反過來,當價格被限制上漲的時候,就一定會出現短缺。所以讓市場起作用,我們既要看到市場起作用時帶來的好處,同時也要看到市場扭曲時會帶來一系列問題。
市場分為產品市場、勞動力市場和資本市場。總的來說,我國的產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的放開先于資本市場。在資本市場,過去幾年的重大進展是利率市場化,它消除了一個重大的價格扭曲。但是,資本市場的放開不僅是利率的市場化,還取決于一系列監管制度。在這方面,發揮市場在資本配置方面的作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由此我們看到,可以用簡單的經濟學原理來解釋非常復雜的經濟現象。當然,這還不能解釋全部細節,但是確實能夠解釋相當多的部分,特別是核心部分。
(本文作者介紹: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