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陳培雄
我們看到許多經濟學家風光無限,出場費堪比影視明星。國家培養的一些經濟學家頭銜成為了賺錢的工具、走穴的籌碼。當經濟學家不能解決中國最重要兩種資源的配置問題時,而其他非重要資源又不需要經濟學家研究時,我們不得不再次提出:社會為什么要供養這么多經濟學家?
在《市場的邏輯》一書中,張維迎教授說:“我們為什么要出錢養活這么多經濟學家?這個問題可能有各種答案。我自己的答案是:社會需要經濟學家,一個重要原因是市場經濟需要有人去捍衛。”張老師的觀點有一定道理,但是捍衛市場經濟的重任壓在經濟學家身上似乎太重了。并且如果國家不實行市場經濟或者出現另外一種新的經濟,是否經濟學家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也許我們需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審視經濟學家存在的價值,探討社會為什么要供養經濟學家。
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告訴我們,經濟學是研究國民財富增長的科學。說明經濟學家所研究的內容與我們每一個人的財富密切相關。通俗地說就是與每位百姓口袋里的錢多少相關。這么簡單的道理百姓當然明白,所以耗費納稅人再多的錢也要多培養些經濟學家,以期自己口袋里的錢不斷增多。可是人們又會問,經濟學家靠什么實現財富增長?農業科學家的袁隆平發明雜交水稻,使得糧食產量不斷提高,財富增長;機器人科學家研究機器人替代人的勞動,提高勞動生產力實現財富增長。不同學科的科學家都從各自的領域為社會創造財富。可經濟學家從來不干這些事情,那你說靠什么讓財富增長?終于,人們從經濟學教科書中找到了答案,經濟學家是依靠研究“資源配置”實現財富增長的,與其他科學家走的路線不一樣。
資源是一切可以被人們所用的物品,包括物質的或者精神的。資源配置能夠實現財富增長源于這樣一個原理:不同資源用在不同地方、生產不同產品產生不同價值。經濟學家就是要研究如何把資源配置到能夠產生最大價值的地方。也就是說,經濟學家是依靠提供資源配置方法對社會產生貢獻,創造價值的。所以,經濟學家也可以稱為資源配置方法學家。注意到經濟學研究的資源配置是指稀缺資源的配置,不研究不稀缺資源(如陽光、空氣)的配置。所以,越是稀缺資源、重要資源的有效配置價值就越高,經濟學家的作用就越大。反之,經濟學家不能為國家重要資源提供有效配置方法時,經濟學家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對一個國家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資源?不同的國家可能有不同的答案。石油是中東國家最重要的資源;大米是泰國最重要的資源;食糖是古巴最重要的資源。我國人均自然資源十分匱乏,所以國家長期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每年投入巨資發展教育和科技,從而形成大量科技成果。所以科技成果資源是我國最重要的資源。除此之外,由于資金資源是任何資源的替代品,可以認為資金資源是任何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資源。由此我們給出如下結論:資金資源和科技成果資源是中國最重要的兩種資源。這兩種資源的利用效率將直接影響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所以,我們需要分析當今中國這兩種重要資源的配置情況。
首先看資金資源的配置。資金資源配置就是人們平時說的融資。注意我們談論融資是指企業的融資,而不是個人的融資,并且忽略小規模、小范圍的融資。按照已有的(就是經濟學家已經研究出來的)融資方法,大類劃分就是兩種: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對應的稱為間接融資市場和直接融資市場。國際上規范的融資市場是:間接融資以商業銀行為代表,沒有商業銀行就沒有間接融資;直接融資以投資銀行為代表,沒有投資銀行就沒有直接融資。兩種融資方法缺一不可。但是相比較而言,間接融資存在成本高、風險集中等缺陷,所以國際上普遍認為一個國家的間接融資比例不應該超過50%,應該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市場。美國直接融資比例就高達80%。相比之下,中國直接融資比例僅為百分之十幾。大量的是依靠間接融資。中國與美國的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比例剛好倒掛。
從結果上看,由于中國融資市場主要依靠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間接融資市場,所以中國融資市場是一個高成本、高風險的市場。這與目前我國企業融資難、監管難相對應。早在2003年周小川上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初期就呼吁:用創新方式提高直接融資比例(2003年8月5日上海證券報)。到了今年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年會上,周小川行長仍然在說:中國總的經濟杠桿率偏高,儲蓄率偏高,希望通過加快發展資本市場,使儲蓄進入股本市場,減少企業對借貸杠桿的依賴性(2016年3月21日中國證券報)。在他任期的十四年間,至少幾十次談論要解決融資比例倒掛問題。這么多年過去,為什么沒有任何效果。顯然,中國資金資源出現重大配置缺陷,并且問題可能就出現在直接融資市場上。
對比國際上規范的間接融資市場和直接融資市場不難發現,中國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間接融資市場與國際規范間接融資市場沒有太大差別,只是國有控股商業銀行比例較高。然而中國的直接融資市場與國際規范的直接融資市場似乎就有天壤之別!國際規范的直接融資市場是以投資銀行為代表的直接融資機制(恰好對應的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間接融資機制),而中國的直接融資市場對應的是股市為代表的直接融資機制(暫時忽略發行債券)。上市融資(上市才能發行股票)成為中國獨特的風景。以至于周小川都納悶:在我國資本市場,一說上市公司,人們就理解為IPO并在交易所掛牌交易的股份制企業。后來發現“上市公司”這個詞其實不太準確,想要糾正也很難,人們都形成習慣了。實際上,公眾公司有很多類型:有只掛牌不做公開發行的(注:指上市不融資),也有公開發行后不掛牌交易的(注:融資不上市)。這就是說,上市這個概念還可以再細化一些(周小川《資本市場的多層次特性》,2013年)。由于上市是受到嚴格行政控制和監管的,所以我國以股市為代表的直接融資機制實際上不是市場機制而是計劃機制。也許這就是中國直接融資市場問題的根源。
再看科技成果資源。我國每年科技投入(R&D)世界排名第二,而科技人才數量世界第一。顯然,我國每年會產生世界排名第一或第二的科技成果。然而我國科技發展滯后是不爭的事實。原因究竟出在哪里?至今沒有經濟學家能解決這個問題。事實上,作為商品的科技成果資源至今沒有市場配置機制是不爭的事實。我國曾經的數萬技術市場早已偃旗息鼓,剩下的少數只是在做非技術商品交易的中介服務。一方面我國目前嚴重的空氣、水、土壤污染,根本原因是科技發展滯后,人們過度利用自然資源發展經濟。另外一方面每年國家巨額資金投入的大量科技成果沒有市場配置而閑置、報廢。
以上就是我國兩種最重要資源配置的現狀。不論是科技成果資源還是資金資源,不論這兩種資源再怎么重要,可以認為都沒有市場配置機制(資金資源只有間接融資市場)。作為中國的經濟學家,依靠研究資源配置生存的經濟學家,面對我國這兩種關乎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資源的配置問題,至今沒有人去好好研究,沒有經濟學家指出這兩種重要資源市場配置的嚴重缺陷。也許有人不認可本文提出的配置問題觀點,那么沒問題,你可以提出更好的配置方法。中國這兩種重要資源利用效率極低是不爭的事實,除了配置機制出現問題不可能推卸其他責任。現實中我們看到許多經濟學家風光無限,每次演講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出場費堪比影視明星。國家培養的一些經濟學家頭銜成為了賺錢的工具、走穴的籌碼、后續經濟學家(學生)的老板、壟斷經濟學學術的學霸。當經濟學家不能解決中國最重要兩種資源的配置問題時,而其他非重要資源又不需要經濟學家研究時,我們不得不再次提出:社會為什么要供養這么多經濟學家?
(本文作者介紹:廣東省產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